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農村到底有多貧窮,

2024-06-29三農

改革開放以後農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也不為吃不飽而發愁,農村確實有吃不飽的情況,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的貧窮情況超出你的想象,

現在的老人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他們坐在一起經常回想當時的情況,

我也是時常聽到家裏的老人想起那個時候的事情。

在農村貧窮是生活的底色,吃不飽、穿不暖並非誇張的言辭,而是切實存在的狀況。最大的娛樂專案就是跳皮筋捉迷藏。

那時,農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農作物產量低。農村家庭的糧食常常捉襟見肘。

聽老人說當時每畝地的小麥收成最多也就二三百斤,大部份只有100多斤,

青黃不接的時節,饑餓的陰霾籠罩著村莊。一日三餐多是稀薄的粥湯和粗糙的粗糧,村裏的樹葉,比如柳樹葉榆樹葉都是寶貝,後來樹上幾乎看不到樹葉連樹皮都扒了去了,

香噴噴的大米飯是難得的奢望,白面饅頭更是只有在過年時才能見到的珍貴吃食。

農村孩子們總是餓得面黃肌瘦,肚子咕嚕咕嚕叫成了生活的常態。如果你在村裏找個啤酒肚或者胖子,那絕對是稀有品種。

有很多人故意把腰帶勒得很緊,由於油水太少,在農村衣服上有很跳蚤屬於正常情況。

聽老人說有一年情況特別困難,為了過冬全村人只剩下了一朵紅薯秧可以吃,就連刷鍋水他們都搶著要。

穿衣方面同樣艱難。衣服大多是由粗布制成,顏色單調,樣式單一。那時候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一件衣服縫縫補補,家裏的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接著穿,直到修補程式層層疊疊,衣服幾乎看不出原本的模樣。

就像一輛汽車換了輪胎,在換發動機換了發動機,在換外殼幾乎找不到它原來的樣子

寒冬臘月裏,很多人身上的棉襖破爛且單薄,難以抵禦凜冽的寒風。家裏有一件大衣的都屬於富裕家庭。

這裏有一個例子,說的是當時我們村一個大戶人家,所謂的大戶人家就是說家庭成員較多,這戶人家老少加起來有12口人,

但是他們的衣服卻沒有12件,幾個孩子白天沒有事只能躲在炕上,一件衣服三個孩子穿,這點毫不誇張真實存在,老人夏天常年光著膀子。

冬天都幾乎不敢洗衣服,如果把衣服洗了要放到火上烤因為他們明天還要穿。

這家人有一次因為他的大閨女把衣服烤壞了,父親竟然把女兒打得半死,父親並沒有心疼女兒是心疼了那是衣服,現在我們穿衣服講究名牌。

什麽質素啊顏色啊款式啊,在當時有的穿就行,因為你根本沒有選擇,有四季分明的衣服已經是天大的喜事了。

居住條件也十分簡陋。土坯房是常見的住所,屋內陰暗潮濕,所謂的土坯房,就是用泥土主要是膠泥和一些麥子桿壘起來的房子,這種房子沒有一塊磚,更沒有鋼筋水泥以說,最主要的施工材料就是土。

夏天悶熱蚊蟲多,冬天冷風嗖嗖灌。還有倒塌的危險,就這一家五六口人甚至七八個口人也只能有兩三間房子,有的家庭只能裝個窗簾隔開。

床鋪往往是用幹草和破舊的棉絮鋪墊,談不上舒適與溫暖。冬天的時候把一些麥稈鋪到床底下,也是一種奢侈的選擇。

那時候農村的交通更是極為不便。農村小道塵土飛揚,主要以土路為主,很多人根本沒有見過馬路,一旦到了秋季雨多的時候,道路就變成了泥條泥濘不堪。想要出行簡直難上加難,

想要購買生活用品要走很遠的路去到簡陋的供銷社。大部份時間能將就過就將就過去了,那時候的農村經常停電,蠟燭是農村照明的主要工具。晚上農村的街道上幾乎都是黑乎乎一片。

在農村當時很多人到了晚上,拿著鋪蓋有時候不在家裏睡,都到鄉間路上去睡覺,因為那裏涼快一些,並不是他們不想在家裏,而是當電風扇是奢侈品,一個村裏也找不到幾台。

在當時的農村最奢侈的無過於看一場電影,那時候有專業放電影的,就是露天電影,用一塊影布和一個機器放電影,

在電影裏農村人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但是電影不是以娛樂電影為,主而是以紅色電影為主,主要是戰爭片。為了看一場電影跑十幾裏幾十裏去。

那時候在農村辦紅白喜事串親戚,在豫北地區上裏主要以饅頭為主,用過框子蒸一點饅頭拿過去就是上了一份禮。

也只有在串親戚的時候才能吃一點白花花的饅頭,而且大人都不舍得吃,他們把饅頭帶回來拿給兒女們吃。

這裏還有一個例子是關於我們家的,我爺爺兄弟四個,有一個故事令他們臨死都沒有忘記,說是有一年大過年,家裏七口人唯一的食物只有一些玉米糊糊。

那時候是生產隊,主要以公分分糧食,七口人三個勞動力,到了過年只剩下了一點玉米糊糊。和一包火柴,這包火柴是生產隊年終的時候分的。

過年了兄弟是個想吃點肉,但是別說肉了糧食也不多,所以這就想著搞點野味,在我們家離我村不遠有一條河。

河裏面雖然有魚,但是河裏的魚卻不準村民去抓魚,因為那是集體財產,抓魚屬於資本主義行為。

但是我大爺冒著風險去河裏抓魚,被村支書領著人逮住了,把他揍了一頓,他的腿留下了終身殘疾,魚沒有吃到家裏迎來了一個傷病人。

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加上沒有交通工具根本不可能把人拉到縣城,只能在農村找赤腳醫生開了一點藥。所以就留下了終身殘疾。家裏掙工分的又少一個。

家中情況更加困難,沒有辦法兄弟是個大部份沒有上過初中,在家裏掙工分。

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什麽情況,我只知道當時我們豫北地區的農村大部份都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