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東方魔稻再次發力!竹子和水稻雜交出2米巨稻,稻米帶有竹子清香

2024-07-04三農

竹子和水稻,兩個看起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植物,實則是「遠房近親」。其實竹子也是禾本植物,本質上來說它是特殊的草,而不是樹。

竹子本身也可以結出竹米的,竹米就是竹子的種子,外形與芝麻相似,非常罕見。因為竹子壽命很長,通常只有生長了50年以上的竹子才會開花結果,進而產生竹米。

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都知道,老人們把竹子開花視為不祥之兆,因為竹花的出現往往伴隨著竹林成片死亡,很多人一輩子只見過一次竹子開花。

【山海經】和【晉書】中,就有關於竹米的記載,中國人的中藥寶典【本草綱目】也說:「竹米,通神明,輕身益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這裏的「竹實」指的也是竹米。

竹米這麽好,可惜難以獲得,關鍵是開花周期太長。中國的科學家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讓竹子和水稻雜交,培育出一年一開花的竹稻。

這位科學家名叫鐘章美,他也被譽為「世界竹稻之父」。鐘章美出生於1937年,與老一輩農林專家一樣,他深知糧食是國之根本,讓人民免於饑餓,是他們的份內之事。

1959年,鐘章美在海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找了份工作,在一次偶然的田野考察中,他目睹了一大片青皮竹從開花、結谷再到死亡的全過程。

鐘章美感到很神奇,這竹子和水稻真的太像了,簡直就是放大版水稻的。在此期間鐘章美還將采集到的竹米煮成粥,紅竹米粥獨特的風味令鐘章美難忘,想到下一次能吃到這個竹米粥,起碼還要等50年,鐘章美難免有些傷感。

當時正值國家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糧食匱乏,鐘章美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竹子與水稻進行雜交,希望創造出能在貧瘠山丘上種植的「竹稻」。

這一構想在外人看來是異想天開,他的同行們倒是鼓勵與支持。鐘章美隨即開始培育竹稻,頻繁穿梭於稻田與竹林間,細致觀察並記錄兩者的花期差異。最為艱難的是尋找正處開花期的竹子,全憑運氣和堅持。

精確掌握竹子的花期和授粉時機後,選擇什麽稻種當母本成為了專案的關鍵。鑒於當時國內並無直接適用的水稻品種,鐘章美決定另辟蹊徑,透過水稻之間的雜交,培育出一種能夠高效接受竹花粉的母本。

最終,他巧妙融合了粳稻與秈稻的優勢,創造出理想母本,並與青皮竹成功實作了遠緣雜交,僅收獲了3顆珍貴的竹稻種子。

經過精心培育和擴大種植,1971年竹稻終於問世。 這種新型水稻生長迅速,莖稈高達2米,異常堅韌。 但遺憾的是,竹稻的初期產量並不理想,引來同事們的調侃,笑稱他的竹稻稭稈產量世界第一。

鐘章美並未氣餒,而是繼續投入到竹稻的改良工作中。歷經多年試種、回交、復交等復雜的育種過程,終於培育出了一系列性狀穩定、高產優質、易於栽培的竹稻新品種,比如「竹稻966」,這個種子的出現將竹稻的實用價值拔高了不少。

可是,鐘章美還是不滿意,在他看來竹稻不能當實驗田裏的「奇花異草」,它要能被老百姓接受,種到農田裏,竹稻米要端上老百姓餐桌。

1993年,他辦理了提前退休,用退休金及家人打工的錢繼續深耕竹稻研究。時光荏苒,14載春秋轉瞬即逝,鐘章美終於在70歲高齡也就是2007年,成功培育出適宜規模化種植的竹稻品種。從青絲到白發,近半個世紀的光陰,鐘章美全部傾註在了竹稻上。

竹稻到底好在哪裏?

首先是容易種植。 竹稻的莖桿雖然高,可韌性很強,加上根系發達,使得竹稻的抗倒伏能力出眾。另外,竹稻抗旱性極高,抗病能力也極強,種植起來很省事。

其次是產量比較高。 竹稻實驗田畝產能達到1000斤以上,雖然不能和超級水稻比,但是和目前市面上的雜交水稻也差不了多少,比平均畝產還要高出一些。

竹稻米飯營養也比較豐富,尤其是竹葉黃酮含量突出,有這種物質竹稻米做出的飯可以放很長時間都不會壞,米飯內建抗氧化抗細菌功能,屬於天然防腐劑。 這種稻米熬出的粥也有股別致的清香。

要說竹稻的缺點,那就是價格太貴了,網上售價最便宜也要20元一斤,貴一點的要50元一斤。竹稻價格昂貴,主要原因還是種的太少了。

在竹稻培育成功以後,鐘老也沒有閑著,繼續嘗試用茭白、高粱等一系列禾本植物與水稻進行遠緣雜交,很多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正是有像袁隆平、鐘章美、李振聲等一系列農業育種專家的無私奉獻,中國人才能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裏,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