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暫停「包圍巴黎」 法國農民不滿情緒尚未消失 | 鳳凰觀察

2024-02-06三農

法國農民的抗議活動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法國和歐洲農民對歐盟農業政策的不滿情緒並沒有完全消失。

法國不僅是歐洲的工業強國,也是歐盟第一大農副產品生產和輸出國。 法國的農業產值占歐盟農業總產值的22%,法國的小麥、玉米和水果蔬菜產量都居歐盟前列, 葡萄酒產量更是居世界首位。 法國是全球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僅次於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烏克蘭 。法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麥芽出口國,其產量的80%用於出口。 同時法國澱粉產量的75%也用於出口。農副產品也是法國進出口貿易領域罕見的年年順差的行業。

法國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還擁有255萬公頃有機耕種農業用地, 是歐洲擁有最大有機種植面積的國家。 法國農民熱愛本行精耕細作的傳統也是非常聞名。由於法國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再加上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能力,外界甚至調侃現代法國的小麥玉米種植者 「一年裏只有秋季播種夏季收購,其余的大半年時間都閑著」 。更有人認為「農民」這個詞在法國已經不再適用,各個都是擁有幾十甚至上百公頃土地的家庭式農場主。僅占法國總人口2.2%的法國農業種植者,卻讓 法國糧食產量占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二分之一,農副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近年來,中法兩國在農業食品領域加強溝通合作, 法國已成為中國在歐洲的主要農業食品供應國。 去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進行國事存取,期間中法雙方達成一系列重大合作協定。其中在農業食品領域,兩國就決定加強農業、農食、獸醫和植物檢疫領域夥伴關系,中方願同法方一道打造 「從法國農場到中國餐桌」 的全鏈條快速協同機制,意味著將有更多法國農副產品進入中國。 而從出口占比看,農副產品已經成為是法國對華出口產品中僅次於航空器材的第二大類別。

然而近幾年歐盟與由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等南美國家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一直在商討達成一項協定, 允許南美國家大批農副產品以較低價格和關稅進入歐盟市場,也引發了歐盟第一大農業生產國法國農民的警惕和不滿。 根據民調結果顯示: 39%的法國人認為歐盟應對農民危機負主要責任, 32%認為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的大型超市應對農民危機負責,29%的受訪者則認為政府要負主要責任,只有6%的受訪者將責任歸咎於農民本身,可見法國農民的抗議活動在法國民眾心目中還是具有很大的認同感。而過於 復雜的歐洲農業政策、過低的收入和超市價格、通貨膨脹、來自國外農副產品的競爭、飛漲的燃料價格等,都是引發法國農民強烈不滿情緒的原因所在。

最近在德國、波蘭、羅馬尼亞、比利時和意大利也相繼發生了農民的示威抗議活動,西班牙的三大農業工會也宣布將在「未來幾周」在全國範圍內展開 「總動員」。

上周末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歐盟峰會期間多次力挺法國農業的表態,雖然促使法國農民的抗議活動暫時告一段落,但是法國和歐洲農民對歐盟農業政策的不滿情緒仍然會持續下去。 而今年六月歐洲議會即將迎來選舉,歐洲各國的極右翼勢力在農業領域的支持力量穩步增長,估計歐洲各國的極右翼黨派也會借助法國和其它歐洲國家農民對當地國政府和歐盟的不滿情緒,在選舉中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