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睢寧這個村,犇!

2024-06-04三農

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大會強調,要高效用好各類資源資產,多措並舉推動集體增收。睢寧有400個行政村,不同類別村莊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土壤質素、發展基礎各不相同。如何深入分析本村、社區的資源和主要增收渠道,找出最優的增收方式?

「源頭活水」潤鄉野——睢寧村集體增收模式一線探訪

,走進縣內帶有多種增收模式特性的典型村,展現其發展的路徑和舉措,探究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今天,跟著睢小融一起走進

李集鎮徐廠村!

從小戶散養到集體增收數十萬

「哞……哞……」5月30日,伴隨著此起彼伏的牛叫聲,載著來自內蒙古通遼市牛犢的貨車緩緩駛入李集鎮徐廠村。今年57歲的徐廠村黨總支書記邵允品帶領全體村「兩委」成員與村內工作人員早早就將牛舍打掃幹凈,並做好了環境消殺。他們手拿掃帚、木棍、糞叉等工具,成兩路排好,在中間鋪設了一條通道,準備引導牛犢入欄。

「我昨晚剛剛從通遼市趕回睢寧,這101頭牛犢屬於西門塔爾牛,體軀健壯、抗病能力強、口感品質俱佳 ,我在那邊牛市挑了10天才挑好。」邵允品告訴記者,徐廠村集體養牛的歷史始於2020年,李集鎮在蘇北一直有黃牛養殖加工的傳統,但大都是小戶散養,沒有形成規模。

邵允品從中看到了讓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機會,先帶領幾位村「兩委」成員學習養殖技術,然後從內蒙古購進了60頭牛犢。那批牛在經過一年多的養殖後賣出,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二十萬元。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徐廠村肉牛的銷路也逐漸穩定。在縣、鎮的支持下,村裏「牛」經濟越做越強,

目前已與多家連鎖超市、酒店建立合作關系,每到節假日黃牛肉就供不應求

。越來越多的外地人開始因黃牛肉「尋味」而來。

車廂開啟,牛犢在村兩委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好奇」地邁向自己的「新家」。

「有幾頭牛應該是吹風感冒了,明顯不精神,鼻子上也掛著鼻涕,一會兒得給掛兩瓶水。」說這話的是村工作人員楊緒超,多年的養殖經驗讓他變成了一位「牛醫生」。「學習給牛治病其實是為了省錢,最開始牛一生病我們就去請獸醫,獸醫的工時費比藥還要貴。於是獸醫每次來我們就虛心請教如何給牛輸液、看病,後來牛生一些小病,我們就會治療了。」

「牛的價格不穩定,前兩年我們一直都是盈利狀態。今年牛肉價格降了,這個月就得把去年的牛賣完。」邵允品告訴記者,今年他買牛的價格在每斤13元左右,應該是處於歷史低位了。他離開通遼市時,牛肉的價格已經開始慢慢上漲了,今年的這批牛等到明年賣出,可以說是穩賺不賠。

按照每頭牛盈利3000元的價格保守計算,村裏明年僅養牛的收入就能超30萬元。

訂單式農業帶動村集體增收

「養牛是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之一。除此之外,村集體還有400畝土地用於特色蔬菜種植。」邵允品說,今年他們種植了150畝薯仔、100余畝菠菜,還有100余畝小麥,全部為訂單式農業。菠菜已經賣完,薯仔和小麥等6月收獲便能售出。小麥稭稈回收粉碎後,搭配村集體種植的一些玉米用做飼料,

預計今年上半年蔬菜產業能讓村集體增收約20萬元

「我們村書記在來徐廠村以前,家裏就有自己的產業,腦子活絡。來到我們村之後,一門心思想著怎麽帶領村集體經濟增收。我們還種過紅薯、姜、洋蔥等,都是邵書記調研之後帶著我們做的,什麽賺錢我們種什麽。

這幾年

,我們村集體經濟每年都能收入50萬元以上

。」村「兩委」工作人員楊蘇靖告訴記者,前段時間邵允品透過朋友了解到,元胡能夠賣到每斤30元左右,於是自己包地試種了幾畝,如今剛完成收獲,正在晾曬,如果這次能夠賺錢,村裏接下來也會跟著種植元胡。

作為縣內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中黨建引領型的典型村代表

,徐廠村在黨總支書記邵允品的帶領下,依靠公共空間治理和土地流轉,2018年以村黨支部牽頭成立集體合作社,目前村集體共有400余畝土地自主經營,試種過生姜、菠菜、薯仔等「短平快」的經濟作物,同時

「向上跑」爭取支持、「向外跑」開啟銷路

邵允品帶領村民持續拓寬增收致富路徑,全力消除村民後顧之憂,調動大家「土裏刨金」的積極性,大力發展

水產養殖、肉牛養殖和休閑采摘農業

,黃牛肉、稻田蝦、孔雀和七彩山雞已成為徐廠村亮麗的名片。

2023年,徐廠村實作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2.79萬元,邵允品也被評為江蘇省「千名領先村書記」、徐州市「五星」黨組織書記。

村集體富起來,村民生活才能美起來

作為村書記,我覺得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帶領集體富裕起來,村集體富裕了,各項工作才好進行。

鋪設路面、衛生打掃、慰問困難戶……這些都需要村裏拿錢,村裏沒錢就得多問政府要,我是不好意思的。」邵允品告訴記者,以前的徐廠村路面坑窪,土路多、垃圾多、旱廁多,近年來,在鎮政府與村集體共同出資下,徐廠村拆除了旱廁,建設了4所公廁,鋪設「戶戶通」道路6800余米並架設路燈,清理疏通溝渠約7公裏……

剛剛入欄的牛犢,仿佛對「新家」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它們或沖著對面的老牛哞叫,或來回踱步,或互相打鬥……

「今年秋季,我準備再種些大蔥,到明年村集體土地就不再種植低收益的常規作物了。」

望著牛群,邵允品又開始了新的謀劃。

【探訪手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徐廠村采訪時,記者感受最深的是,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主體在村,關鍵在於人。徐廠村作為村集體經濟增收黨建引領型的代表,充分發揮了「領頭雁」效應,在村黨總支書記的帶頭下,徐廠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帶領全體村民不斷摸索致富新路徑,改善了民生,實作了村集體經濟增收,讓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活水長流」。

記者丨張官正

通訊員丨趙鵬

一審丨蘋果

二審丨李璇

三審丨仝勛

監制丨劉礫

總監制丨魯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