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討論:將米價上調到十元一斤的必要性

2024-03-10三農

糧食是人類每日的必須品,中國絕大地區的人每日都是以大米為主食,中國也是全球最先種植水稻、食用大米的國家,大米支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繁衍和發展。大米如此重要,但價格卻不高,這導致了大量的不合理現象,需要我們反思,具體的不合理表現為:

一、每年水稻增產,但進口大米量未見明顯下降,消耗了大量的外匯。在袁隆平的帶領下,中國雜交水稻的產量每年都在增加,在中國人口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本該減少的水稻進口量反而增加了。根據權威數據顯示:2015進口稻谷1.03萬噸 、2016 進口稻谷1.21萬噸 、2017 進口稻谷1.81萬噸、2018 進口稻谷1.83 萬噸、 2019進口稻谷 2.31 萬噸、2020年進口稻谷2.73萬噸。相應支付的進口稻谷款項為2015年303.4萬美元、2016年為351.5萬美元、2017為605.7萬美元、2018為600.9萬美元、2019為841.6萬美元、2020年為1102.2萬美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從2015年到2020年的5年間,中國稻谷進口量逐年增加,2020年進口量為2015年的2.65倍,但是2020年支付的軟項卻是2015年的3.63倍,也就是說進口稻谷量價齊增,價格的上漲超過了進口量的增長。

作為水稻生產大國,高產雜交水稻的發源地,水稻產量年年增產,水稻進口量和進口價格都在走高,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如果完全停止進口水稻則能節約出一大筆外匯。

二、大米價格低,農民種水稻不賺錢導致種植積極性不高。當前,超市裏價格在2-4元每斤價位的大米是普通老百姓購買的首選,也是農民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水稻產量為2.12億噸、2016年為2.11億噸、2017年為2.13億噸、2018年為2.12億噸、2019年為2.1億噸、2020年為2.12億噸。

從以上數據來看,6年時間,每年國內的水稻總產量變化都不大,如果考慮到每年畝產的提升,實際種植面積是在減少的。假設,每年的種植面積差不多,由於畝產增加,產出的稻谷就能覆蓋進口量,不需要進口國外水稻。拿2020年來說,如果增產1%,就是增收2.12百萬噸,而2020年進口了2.73萬噸,實際上只需增加0.01%。

三、米飯浪費極其嚴重。對於城市裏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倒掉一碗肉,心裏還有個坎不見得邁得過去。但是要倒掉一碗飯,或者是倒掉半盆飯,是沒有心裏愧疚的。米飯在很多餐館裏是不會額外收費的,或者頂多也是收每個人1塊錢的米飯錢。當天吃不完的米飯都會被放到了垃圾袋裏,直接變垃圾。

在很久以前,米飯是不會被浪費的,就算米飯餿了也會被灑上酒曲封起來,半個月後香甜的米酒就能飲用了。

當前由於米價處於受控狀態,其價格已經低於成本價,國家給予糧食種植不少錢補貼,但這也不能促使農民擴大水稻的種植面積。

如果,普通大米的銷價格漲到10元一斤,那麽好處就多了。首先農民種水稻有利可圖,會擴大水稻種植面積,產量將大幅提升,中國不再需要進口水稻,每年可節約大筆外匯。其次,水稻產量的提升使中國的糧食更有保障,真正的實作中國人的飯碗穩穩的端在中國人手上。同時如果中國還能提高水稻出口量,那麽還能賺到可觀的外匯。最後,有利於國民的健康和傳統美德的傳承,米價高了自然就不會再大量的浪費米飯,勤儉節約的美德又回來了,最關鍵是人們少吃一點還能降低因肥胖而導致的很多疾病。

大家說說看呢,提高大米銷售價格是不是很有必要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