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鄉村行·看振興)湖南零陵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全面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2024-05-24三農

中新網永州5月24日電(唐小晴 張興國 唐勝 單建華)每年種植辣椒、茄子、黃瓜、西紅柿等蔬菜4000余畝;種鴿繁育基地每年出廠乳鴿35萬羽以上,年產值超2500萬元……近年來,湖南永州市零陵區加速鄉村振興步伐,培育出一批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農民增收多的特色產業。

零陵的美麗鄉村。陳斌 攝

香零煙雨依如故 漁村蝶變今非昔

香零山村位於零陵城區東南郊,與城區隔瀟水相望,因永州八景之一「香零煙雨」得名。全村轄8組357戶1057人,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第十批「一村一品」示範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湖南省重點旅遊鄉村、湖南省鄉村振興示範村等。

不過,昔日的香零山村是一個偏僻落後小漁村,村民依靠打魚和傳統落後耕作方式種蔬菜為生,一年到頭僅能解決溫飽。如何思變?

村兩委班子尋找原因、研究對策,決定依托得天獨厚的山水自然優勢和區域優勢大力推進「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規模化發展蔬菜產業,創新發展迴圈農業、創意農業,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香零山村黨支部書記、主任胡昌平告訴記者,村集體以入股分紅方式累計流轉村民土地,打造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休閑旅遊、餐飲服務等於一體的現代休閑生態農業開發示範園區,全村建成休閑水產養殖場、休閑觀光果園、生態養殖豬場和三星級農家樂牌,打造「陽光觀賞大棚」創意農業模式,每年為村裏新增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

香零山村的村民正在種植蔬菜。中新網記者 唐小晴 攝

立足資源優勢,在「特」字上做文章,可培育更多鄉土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質素效益高的鄉村產業。瞄準蔬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發展,香零山村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蔬菜專業合作社,每年種植辣椒、茄子、黃瓜、芹菜及速生葉類菜等蔬菜4000余畝,實行種植、銷售、售後「一條龍」管理。

「改變了原有自給自足、盲目生產、低價批發落後模式。」胡昌平說,香零山村蔬菜基地不僅成為省級標準化蔬菜基地,更被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及湖南省「湘江源」蔬菜公共品牌授權使用單位,全村蔬菜播種面積4800畝,年總產量1.26萬噸,產值2860萬元。

時下,香零山村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突破138萬元,村民純收入超3萬元,家家戶戶建起了小洋房,成為零陵區產業融合強村的典範。

香零山村正借力鄉村振興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東風,深入推進蔬菜產業和農耕文化有機結合,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打造‘香零山、我的菜’農旅品牌,持續做大村級集體經濟讓村民受益。」胡昌平說。

小鴿子大產業 村民走上致富路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零陵菱角塘鎮文雷村村黨支部書記蔣陽秋深知這一理念。

成為黨支部書記前,蔣陽秋在外經商。回到家鄉,他決定帶領村民共同致富。2018年,文雷村委會引進永州市永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建設5萬對種鴿繁育基地。

蔣陽秋介紹,文雷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與永珍鴿業簽訂入股協定,入股50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分紅4萬元,為文雷村經濟發展註入動力。「種鴿繁育基地還為有興趣發展養鴿的村民提供技術及銷售支持。」蔣陽秋說。

加快推動鄉村振興,既要培育產業並行展壯大,也要走好文旅、農旅融合發展路子,方能更好助民增收。今年,文雷村在產業方面持續發力,引進香港大派集團來村流轉土地400畝建供港蔬菜基地。

文雷村的種鴿繁育基地。中新網記者 唐小晴 攝

「已簽訂意向合約。我們還要繼續打響文雷鴿子品牌,投資1200萬元建設永珍鴿業二期專案,擴大養殖規模,建設年出欄80萬羽鴿子基地。」蔣陽秋透露,文雷村還在零陵城區投入80萬元,打造永州第一家鴿子主題餐廳,讓遊客品嘗鴿宴、了解鴿文化。

目前,文雷村有種養合作社18家、蔬菜大棚560個、年出欄6000頭生豬養殖場1家、5萬對大型標準化種鴿繁育基地1個、高密度流水養育基地1個、生態觀光園3個,年產值2500萬元;產業興旺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2023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0萬元。

紅色引擎啟用力 產業融合促振興

距零陵城區12公裏的畫眉山村古樹名木眾多,生態環境優美。這個古樸、美麗的鄉村也曾面臨發展落後、產業受阻困境,大多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來的村民們多以種田為生,收入來源單一,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改變發生在2021年。這一年,村裏建起菱角塘鎮首個供港蔬菜基地,創新「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依托供港蔬菜基地專案建成落地,村民們也開始嘗試種植大棚蔬菜和水果。

目前,116人在家門口實作就業,基地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無公害蔬菜5000余畝,年產蔬菜4000余噸,產值1600萬元,2023年為零陵區創收外匯1.8億美元,出口產值連年創新高。

畫眉山村利用紅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中新網記者 唐小晴 攝

畫眉山村還是一片紅色土地,這裏一直流傳著紅六軍團浴血奮戰的故事。紅六軍團指揮部舊址墻上至今還保留革命時期標語,「半截象牙筷」「一盞紅燈」「一張欠條」「古街上槍聲」等綿延90多年的紅色故事歷久彌新。

讓紅色文化「活」起來推動鄉村發展,是畫眉山村村民共識。村支書唐海說,村裏還利用紅色資源,打造紅六軍團黨性教育基地,每年村民有9.3萬元的租金收益。

此外,畫眉山村還探索「紅色+培訓教育」「紅色+鄉村旅遊」,每年有學生5萬人次來研學,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50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