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俞敏洪兒子的逆襲經歷讓我頓悟:孩子突然開竅,只因有這樣的父母

2024-02-07教育

前不久,看到了俞敏洪老師的一段分享,讓人感觸頗深:俞敏洪老師在接受采訪時比談到了對兒子的教育,曾經兒子是學習成績中等,從小就喜歡玩,學習能力也不行,但是他這樣對自己的兒子說:「未來你想要指望爸爸沒什麽戲,爸爸的錢跟你半毛錢關系都沒有,你想和爸爸一樣,你就要自己努力賺錢。」

於是在兒子大學的時候,突然意識到選擇一個好的專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於是開始發憤圖強、努力學習,最後靠自己努力成功換到一個不錯的專業。

整個過程,完全就是「普通孩子幡然醒悟逆襲成才」的故事,勵誌又暖心。

俞敏洪老師總是說自己對兒子其實沒有什麽特別的教育,都是兒子自己努力。但也許就是他什麽都沒有去做,恰恰是一直以來的舉動在影響著孩子,讓他在某一瞬間開竅,從而學會了主動學習,主動去尋求學業甚至是事業的成功。

俞敏洪老師說過這樣的話:

「孩子的成長過程像一棵樹,澆了大量化肥可能會迅速成長,但到後期會衍生病態。」

現在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比較關註,很多人都會讓孩子提前學習。孩子要上小學了,提前教孩子小學的知識,生怕孩子到時候跟不上老師和同齡人的節奏;孩子剛剛上初一,家長就為孩子想方設法借高中的書,想讓孩子在假期中彎道超車;未來給孩子安排出國留學,從小就關註孩子的外語學習狀況,甚至花大價錢為孩子購買書籍課程……

當代父母為孩子花錢如流水,想讓孩子學習到很多東西,我們理解父母想讓孩子「成龍成鳳」的心情,也不反對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但總是逼孩子學習、用力推孩子讀書,到頭來很有可能一場空,傷害孩子成長的根基。

或許在教育的前期,父母的高期待、高要求,能推動孩子向前挪一步兩步一百步。

但推久了,本來燃料不足的孩子越學越累,越讀越迷茫,他實在沒有動力督促自己提升。

一旦看不到自己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不滿被父母推著走,他只會死死地賴在原地,壓抑自己的成長,甚至自我放棄。

記得教育界曾經有一句很著名的話: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孩子。 當你在抱怨孩子為什麽總是學不好,為什麽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的時候,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好好教育了孩子,是否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在早期陪伴中,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因此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陪伴,以身作則,早早為孩子打好認知根基,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之後的發展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三觀正,根基穩,孩子的未來才有爆發的可能。

允許孩子有探索的空間,不幹涉孩子的決定

教育專家孫瑞雪說:「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不幹預,不是坐視不管,孩子做什麽決定都隨他。

而是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有熱情的方向探索時,父母要給足他空間,不催促、不亂給意見。

允許孩子有試錯的機會,他才能慢慢校正自己發展的方向,在屬於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有信心。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長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不能總是牽著孩子的手走,而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度。」

的確,孩子的人生終究是自己的,什麽樣的成長模式適合他,只有他才知道,父母急不得。

最重要的,是好好陪著他成長、探索,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支持和信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