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一封600字的遺書,讓無數家長淚目,是什麽壓垮了我們的孩子

2024-10-16教育

一個月前的中秋節,廣州的一位中學生美美選擇跳樓自殺,年輕的生命就此結束。

不久之後,她留給媽媽的一封遺書在網上流傳,讓無數父母感同身受、潸然淚下。

不到600字的遺書裏, 美美提的最多的就是「累」,高達7次。

  • 媽媽,對不起,女兒沒能給您盡孝,女兒只是太累了,想睡一個覺。
  • 感覺世界上最累的不是上班而是學習。
  • 大人上班不情不願,但有薪金,學生上學累死累活等來的只有中、高考。
  • 媽媽,我太累了,身邊的朋友卷理科,卷文科,但我們家的情況你也知道,根本不支持我大規模補課。
  • 我只能現在讓你止損了,您不用再給我花錢了,您也不用那麽累了。
  • ……
  • 字裏行間傾訴著自己最真實的內心想法,也告訴了媽媽,為什麽自己一個平時看起來很「陽光懂事」的孩子卻選擇了跳樓。

    她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也很愛自己的媽媽。

    但是她說:「我沒有力氣去做了。」

    「我只是太累了,想睡一個覺。」

    到死孩子還在內疚,她覺得沒有了自己,媽媽會過的更好,因為不用再給她花很多錢了,媽媽也不用這麽累了。

    看到「止損」這兩個字的時候,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明明現在的物質生活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多少倍,可為什麽我們的孩子卻越來越累,家長也越來越累。

    那些被給予厚望的孩子,可能快撐不下去了。

    這屆孩子究竟有多辛苦?家長究竟有多累? 經常能在朋友圈或者社交媒體上找到答案。

    10歲的莉莉患上了抑郁癥,孩子媽媽說,為了讓孩子成績好一點,多學一點,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補課, 時間幾乎都是花在學習上,每天都是在補課。

    直到孩子出現沈默寡言,不和家人溝通等情況,媽媽才意識到孩子被卷出問題了。

    有家長說孩子放個國慶假要做11張卷子,背3首古詩,還有小作業,練字本,手抄報等

    李玫瑾教授也曾經分享過一個和孩子的聊天內容。

    李玫瑾教授說:「你們這代人比我們這代人厲害,可以天天學東西。」

    孩子卻說:「我們這代人才羨慕你們這代人,太幸福了。」

    孩子說:「 你們感受不到我們的痛苦 ,每天從早上7點做到下午5點半,晚上作業要寫到11點,連周六周日還得上補習班,這不是一天,而是12年。」

    之前的熱播劇【小舍得】,有網友問:「大城市裏的孩子真的和小舍得裏面一樣累嗎?」

    在某乎上有位海澱區的媽媽說:「現在的孩子,真的累。」

    紀錄片【起跑線】中,7歲北京女孩湯笑嫣光 周六一天就要上4個興趣班 ,早上7點出門,一直到下午5點課程結束,中間就是一直在不停奔跑,趕車,從這個興趣班往那個興趣班趕路。

    有人說:教育的本質是篩選, 為了不落後,不淘汰,所以大家拼命卷。

    一句別人都上,你不上就落後了, 再累家長似乎也願意咬牙堅持。

    根據【中國青年研究】的數據顯示,00後課外補習是90後的3倍。

    孩子面臨著 更多的知識,更長的學習時間,更高的父母期望和更強的外界壓力 ,教育陷入了一個迴圈的怪圈, 家長越累越卷,越卷越累,孩子想躺躺不平,想卷卷不動。

    國民抑郁癥藍皮書(2022-2023年釋出):50%抑郁患者為學生,而引發抑郁癥的主要原因是情緒壓力和親子關系。

    在美美的遺書中,我們不難看出讓她最終放棄生命的幾點原因。

    信中提到繁重的作業,考試排名的壓力,同學們瘋狂的補課。

    想起知名學者鄭強教授的一番話:「現在的孩子,讀書已經感覺不到快樂了。每天起早貪黑,除了刷題就是趕作業,周末節假日也被安排滿滿的,各種培訓補習班。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倒在起跑線上了。」

    教育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

    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孩子 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在學習上更得心應手。

    幫孩子正確看待競爭 ,物競天擇是自然規律,它始終存在,不會消亡。

    父母要理性看待競爭,更要引導好孩子怎麽舒緩競爭帶來的壓力。

    不做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老師說,讀書先苦後甜,才有出息。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出息的。」

    大人工作有薪金,孩子上學只有中考、高考。

    美美對未來充滿了無力感,她看不到 「讀書有出息」 的希望,更不懂努力讀書的意義在哪。

    我想現在確實是充斥著矛盾的時代, 讀書的意義被功利化,被單一化。

    壓力越大越需要在生活中加點小確幸,不要讓孩子的世界只剩學習,偶爾放松一下,帶孩子從生活中找找成就感,領會不一樣的人生感悟。

    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母親宋倩。她獨自一人將女兒撫養長大,女兒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接收到來自母親的負面情緒,「 看我多痛苦,都是因為你呀」、「我為了你,放棄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嗎」

    孩子越是懂事,越會為之愧疚。

    電視劇是虛構的,但美美卻是真實的悲劇。

    心理學研究有個對應的概念,叫做 「愧疚誘導」

    研究表明:內疚感和負罪感會讓一個人忽視自我需求,甚至會進行自我懲罰,即使自己沒有錯,也會把問題往自己身上攬,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都說孩子是家庭的照妖鏡, 孩子出問題了,大概率是家庭「生病」了。

    生活不易,大人有大人的壓力,孩子也有孩子的痛苦。

    生活再難,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但不要把日子不如意的原因歸結在孩子身上,幼子何其無辜。

    逝者已逝,希望給更多父母以警醒, 現在的社會或許「望子成人」比「望子成龍」更合適。

    關註棠媽,育兒路上我們一路同行,做成長型媽媽,培養有後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