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家長在假裝教育,孩子在假裝應付

2024-09-22教育

貝多芬曾說:「我不知道成人有什麽,比教養孩子更神聖的職責了。」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可謂是拼盡了全力。

但是勞心傷神的付出,未必能換來孩子的認同。

最悲哀的教育莫過於:家長瘋狂用力,孩子假裝努力,彼此都不滿意。

倒不如家長省些力氣,把註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以身作則,孩子也能慢慢生出動力。

家長瘋狂用力背後,是焦慮和控制

德國詩人歌德曾說:「一個人首先要教育自己,而後才去接受別人的教育。」

但很多家長一談到教育,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教育孩子。

他們試圖為孩子緊鑼密鼓地安排好一切,最後卻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

萬粒出生於山西農村,在家裏排行老四。

她們那個年代的同齡人,有很多人上完初中便外出打工。

萬粒的母親則很有遠見,她堅持讓家裏的幾個孩子都去讀書。

萬粒也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高中畢業後,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211院校。

來到北京後,她發覺自己和大城市裏的孩子相差太多。

同學們聊天時,聊到一些書籍、人物,她都一概不知。

萬粒這才猛然發現,自己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欠缺了太多的知識。

她一邊惡補相關知識,一邊在心底發誓:以後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大學畢業後,她和男朋友結了婚,婚後不久,便有了兒子小龍。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萬粒添加了許多家長的聯系方式,向他們請教育兒心得。

在他們的建議下,她給孩子報名了五個興趣班。

眼瞅著母親興高采烈地安排好一切,小龍卻只能默默承受。

別的小朋友放學後就能開心地玩耍,他卻要輾轉幾個興趣班,才能回家。

萬粒絲毫沒有覺察到孩子低落的情緒,她看到大家都在報名演算法啟蒙課,她毫不猶豫地給小龍也報上了。

她拿著新鮮的課表來到小龍的房間,通知孩子周末再加一堂課。

小龍一聽又要加課,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不滿。

他氣呼呼地把課表丟掉,發誓再也不去上輔導班了。

有句話說:「人世間絕大多數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希望分開後孩子過得更好。」

家長成長過程中走過太多彎路,所以拼盡全力給孩子規劃出「完美路線」。

但孩子往往不會跟著父母的計劃走,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人生這趟旅程,父母不可能永遠陪著孩子,不妨學會放手,讓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成長之道。

若父母放下焦慮,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孩子也會慢慢生出動力,主動解決問題。

孩子假裝努力背後,是逃避和對抗

【褐色的年代】中寫道:「每一代人總是反抗自己的父輩。」

孩子抗議時,父母感覺自己的威嚴被挑戰,便對孩子施加嚴格的管控。

孩子只得把想法埋藏在心底,以無聲的反抗來對待周遭的一切。

夏琳的性格強勢且霸道,容不得別人提反對意見。

她和丈夫經人介紹後結婚,但二人經常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生爭執。

後來,兩人協定離婚,兒子由夏琳撫養。

夏琳在飲食起居上,將孩子照顧得十分妥帖。

但她不允許孩子忤逆自己的想法,稍有不順心,便對孩子進行語言攻擊。

轉眼間孩子便到了高一,面臨文理分科的難題。

孩子本身更喜歡文科,而且文科的成績也更為突出。

但是夏琳執意讓孩子學習理科,理由是理科的就業機會更多。

孩子拗不過母親,但是他對理科實在提不起興趣。

上課時,他無法集中註意力,遇到困難的知識點就開始開小差。

每天放學後,背著一摞厚厚的作業回家。

不知情的夏琳,還以為孩子在十分用功地做作業呢,其實大半時間都在跑神。

直到孩子月考完,拿到成績的那一刻,夏琳傻了眼。

她才明白孩子所謂的努力其實全是表演,此時的她有些後悔強迫孩子選了理科。

奈何分科已成定局,根本無法改變。

哲學家別林斯基曾說:「有理智的愛,大概是父母與兒女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

父母對待孩子,不能總是用命令、批評的姿態去相處。

不然的話,孩子為了逃避父母的責備,只能用「表面努力」來敷衍父母。

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實則大腦多半處於神遊的狀態。

如果父母能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聆聽孩子的想法。

這樣的話,孩子不僅願意放下對抗心理,也願意對父母說出心裏話。

就這樣,父母與子女一起商討,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孩子也更容易接納父母的意見了。

教育不是鬥智鬥勇,而是以身作則

作家梭羅曾說:「我們應當盡量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

作為父母,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自己就去做什麽樣的人。

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

小淳分享了自己和母親相處的故事:自打她記事起,母親就經常帶她去書店。

盡管那時候家裏經濟拮據,但父母從沒有克扣過買書的開支。

無論是課內讀物,還是課外小說,只要是小淳感興趣的內容,父母都會毫不猶豫地給她買回來。

買回來後,父母並不會直接把書丟給她,而是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各自讀各自的書。

不僅如此,母親還會要求小淳復述一遍,既鍛煉了她的表達能力,又增進了親子關系。

在學習上,父母也從未要求過她要考多少分,或者考多少名。

父母總是用實際行動向她證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必要性。

母親在39歲那年,還考下了一級建造師等多個具有高含金量的證書。

在大學選專業時,很多人告訴她,女孩不適合學工科,可她還是堅決地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學科。

因為母親就是最好的例項,她從母親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她也願意去嘗試。

後來,大學畢業時,小淳申請了去大企業實習的機會。

而她的母親也沒有閑著,退休後報名了老年大學。

兩個人閑暇時,一起分享學習新事物的困惑和進步。

小淳實習過程中遇到難題,大家都爭相逃避。

在母親的鼓勵下,小淳則主動將問題攬了下來,想辦法去解決。

也正因如此,她抓住了為數不多的轉正機會。

有句話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自己。」

因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苦口婆心地勸誡,孩子不一定會聽。

但是他會照樣畫葫蘆,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

如果父母整日躺在沙發上,看短影片,玩遊戲,孩子怎麽可能會自覺地去學習呢?

在教育成長的路上,若想孩子成才,唯有以身作則,方能影響孩子走得更遠。

有句話說:「教育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

最好的教育方式,莫過於父母先成為更好的自己。

與其在孩子身上瘋狂用力,倒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好好提升自己。

因為孩子有強大的模仿能力,當他看到父母為了生活而努力,他也會在學習上認真發力。

願每一位家長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每一位孩子都能收獲由內而外的動力。

作者 | 詩漫·妮悠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