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人民日報:同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孩子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轉給家長)

2024-09-30教育

經常聽到家長這樣問:

「同一個班級,老師一樣,同學一樣,學習內容一樣,回家作業也一樣,可為什麽我孩子就是不如其他孩子呢?」

因為教在學校,育在家庭。

知識的取得要靠老師,孩子的成長得靠家長。

【人民日報】曾發文: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學校,也不是老師,而是父母。

父母的教育

記得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父母是否用心教育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還是客串,最初或許只有時間和金錢上的差異,最終卻決定了孩子生命質素的差異。」

教育孩子沒有範本,沒有標準,只有用心。

我見過許多家長,把掙錢放在第一位,孩子排後面。

結果,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還耽誤了孩子的未來。

努力掙錢又如何,孩子一夜就能敗光;

功成名就又如何,孩子前程早已輸光。

貝多芬曾說:「我不知道有什麽是比教養一個孩子成人更神聖的職責。」

家庭是教育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用心,孩子受教;父母不管,孩子墮落。

孩子會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就在於父母給予什麽樣的教育。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所說:

「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

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

因為孩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

習慣的好壞

國內的一項研究發現:

一個學生在小學三年級時所養成的學習習慣,加上初一所掌握的學習方法,直接決定高二的學習成績。

孩子習慣的差距,就是成績的差距。

重慶「三元及第」的謝欣穎,高考以726分考入北京大學。

被問及孩子的學習秘訣時,她父親說: 「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重要。」

謝欣穎的習慣有多好?

她每天九點半前就睡覺,這個習慣是父母從小要求的。

她所有作業都獨立完成,因為媽媽告訴她「做的時候一定要做好」。

父母還要求她,不懂的就要問。

所以她習慣了一下課就去請教老師,不把問題拖到第二天。

一個孩子的優秀,是無數個習慣的總和。

最簡單的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如果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就是習慣的老師。」

父母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教他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榜樣的作用

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就看父母怎麽塗畫。

你說什麽,做什麽,他們都會記著,然後去學你,模仿你。

你愛玩手機,就別怪孩子沈迷遊戲;

你常常熬夜,就別怪孩子愛睡懶覺;

你在家從不看書,就別怪孩子不喜歡學習……

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根壞了,花朵肯定會枯萎。

【兒童權利宣言】中有一句話: 「人類應當把它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給予兒童。」

父母最美好的東西,就是給孩子的榜樣作用。

就像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父親鄭洪升。

鄭洪升有三個孩子,大兒子鄭淵潔成了作家,二兒子成了信鴿大王,小女兒當了一名中藥藥劑師。

三個孩子的事業,與父親鄭洪升從小在他們面前做的事息息相關:讀書寫字、飼養信鴿、中醫養生。

後來,鄭淵潔寫了一本書,名為【父親的含義是榜樣】。

他在書中寫道:「關鍵看父母當著孩子面做什麽,而不是說什麽。對孩子說的都沒用,有時還起反作用。」

言傳身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改變了,孩子自然會改變。

父母成長了,孩子自然會成長。

父母好了,孩子自然會好。

閱讀的多少

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他們讓孩子上補習班、做課外作業,把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可這些補習就像「即食麵」一樣,只能解決一時的饑餓,卻給不了孩子足夠的營養。

真正有用的補課,其實是——閱讀。

有研究表明:

5歲開始閱讀的孩子,識字量遠超同齡人;

小學大量閱讀的孩子,上高中後成績不降反升;

從小熱愛閱讀的孩子,智力水平比不喜歡讀書的人高。

先有閱讀,再有學習,然後才會有成績。

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成為「閱讀者」。

武亦姝的父母,從小陪女兒讀各種經典。

在他們的培養下,武亦姝愛上了讀書,成了出口成章的現代才女。

蒙曼教授小時候,最喜歡媽媽每晚給她讀【簡愛】、【呼嘯山莊】等讀物。

「媽媽在讀書,我也在讀書」,這種想法陪伴她一路成長。

畢淑敏曾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孩子一起讀書,和孩子共同成長。

家校的配合

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一致性。

「優生」不全是老師教育出來的,「差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出來的。

如果家庭教育不過關,學校教育再好也無濟於事。

聽過很多教師吐槽,說他們對著學生是想管又不敢管。

管吧,怕被家長投訴;

不管吧,自己良心又過不去。

無法形成合力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

而那些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往往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心始終是一致的。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孩子才有未來!

不難為老師,不打擾教育,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正如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老師說:

「我特別地拜托我們的家長,和我們的學校不是甲乙方的關系,也不是敵我矛盾,而是共同去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務。」

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莫過於既擁有恪盡職守的老師,又擁有以身作則的父母。

彼此用理解、信任與支持,鋪就孩子的成才之路。

寫在最後:

雙減以後,「拼爹媽」的時代正式到來。

教育部曾發文提醒家長:

「雙減更加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於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責任意識。「

教育是責任,陪伴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家校共育是責任。

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站著優秀而淩厲的家長。

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媽」!

這5分鐘,往往決定了優秀學生和一般學生的差距,大多數家長和老師並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