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馬上評丨北大畢業三年後再考醫學院,人生不必自我設限

2024-07-15教育

2024年高考後,陳如月在校友墻前。 上海交通大學微信公眾號 圖

近日,一則「女生北大畢業三年後再考上海交大醫學院」的訊息,引發熱議。

2017年,陳如月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完成本科學業的同時,她對醫學的熱愛也與日俱增,立誌成為一名臨床醫生。2023年,已畢業兩年的陳如月決定重新備戰高考,開明的父母、曾經的師長與母校,都給予了全面的支持和鼓勵。經過近一年的高考沖刺,今年她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本博連讀方向)錄取。

「從頭去學,不止需要滿滿的熱愛,還需要很大的勇氣」「致敬追夢者」「做了我一直想做的事」……不少網友紛紛贊揚陳如月敢於追夢,勇氣可嘉。不過,也有人對於名校畢業生回爐重造難以理解,甚至認為是在「瞎折騰」。

比如,有網友認為陳如月選擇了一條「女生不是太好走」的路:和應屆的其他同學比起來晚了七年,博士畢業33歲左右才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家庭和工作之間的平衡怎麽辦?這樣的擔憂當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必須指出的是,這只看到了問題的表面,沒有抓住核心,有些過於功利化了。

陳如月的選擇,並非一時心血來潮。據其講述,想學醫的萌芽大約起始於大二時,她發現雖然並未遭遇學習障礙,但金融並不是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白衣天使成為逆行者,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感讓我熱血沸騰」,經過反復思考,她發現興趣最大,也最適合的是醫生。為此,她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膽的決定:向臨床醫學領域靠近。

所謂「女生不好走的路」,其實也是一種偏見。對於一生喜歡的事業來說,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敢於自我挑戰的人生才足夠精彩。

最好的生活,是奔走在自己的熱愛裏。現實中,有轉行想法的人並不少,但囿於種種因素,真正能把心動付諸行動的並不多見。大多數人雖然心有不甘,但又不敢輕易改變現狀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往往在患得患失之中蹉跎歲月。相比之下,勇敢選擇「回爐重造」的陳如月,無疑令人肅然起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從事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就會發自內心地積極拼搏,從而極大地激發潛能。反之,一味「將就」則會嚴重磨滅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才是最大的浪費。倘若經過深思熟慮,已經明白自己喜歡什麽了,卻不敢突破各種制約,很可能會抱憾終身,這無疑才是人生的悲哀。

值得一提的是,陳如月的情況並非個例。僅在今年的公開報道中,就有35歲清華畢業生16年後想重新高考學醫、清華男生畢業1年後重新高考如願學醫等真實案例。人生不必自我設限,陳如月等人的選擇,啟迪年輕人對於專業和職業,都不要為外在的議論所累,應該在熱門和熱愛之間,做出忠於自己內心的抉擇。這對於當下的高考誌願填報,也不無啟示。

人生並不是只能按部就班,即使在某個階段選擇了某個方向,但只要我們還有夢想,都可以選擇重新出發,去追求我們想要的生活。畢竟,人生只有一次,總要為自己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