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帶你了解嬰兒腹瀉之元兇——乳糖不耐受

2024-07-16教育

1.什麽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又稱乳糖酶缺乏或腸乳糖酶缺乏,因腸道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乳中的乳糖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在進食乳糖或含乳糖食物後有一種或多種臨床表現的臨床症候群,如腹痛、腹瀉、惡心、嘔吐、腹脹等。中國兒童乳糖不耐受發生率為12.2%-32.2%。

2.乳糖不耐受的病因有哪些?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即嬰兒出生後即缺乏乳糖酶,是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

(2)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為小腸分泌乳糖酶不足,是兒童期發生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的最常見原因。

(3)繼發性或獲得性乳糖酶缺乏:主要發生在嬰幼兒,<3月齡的嬰兒與營養不良的兒童為發生繼發性乳糖不耐受高危人群。嬰幼兒常因急性胃腸炎、腹瀉、化療、腸道寄生蟲或環境因素使小腸黏膜表面絨毛損傷,致繼發性乳糖酶缺乏,輪狀病毒性腹瀉常發生1-2周的乳糖酶不耐受。大量套用內醯胺酶類抗生素也可以導致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4)腸黏膜發育不完全:乳糖酶要到胎兒34周齡才開始有活性。早產兒因腸黏膜發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偏低,容易出現乳糖不耐受。

3.乳糖不耐受有什麽表現?

乳糖不耐受的表現為在進食乳制品30分鐘至2小時後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腹痛、腸鳴音異常等小腸刺激征。乳糖不耐受的癥狀與乳糖酶缺乏程度、攝入乳糖量有關。

4.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過敏如何區別?

相似之處:都有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

不同之處:

(1)看大便的性狀:乳糖不耐受嬰幼兒的大便帶有泡沫,有酸臭味;牛奶蛋白過敏的大便無明顯泡沫,且不成型,多呈蛋花狀或者膏粒狀,常常帶有黏液和血絲。

(2)看是否伴隨有皮疹:乳糖不耐受者腹瀉後無皮疹出現;牛奶過敏除腹瀉嘔吐腹脹外還會出現皮膚瘙癢、蕁麻疹和濕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表現。但有些寶寶同時存在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過敏時,兩者的癥狀會同時出現,難以區別,需要做乳糖酶和過敏原檢測才能確定。

(3)看吃母乳的適應情況:乳糖不耐受的嬰兒,吃母乳仍然會有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而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吃母乳後過敏癥狀會減輕或不會再有腹脹、腹痛、腹瀉、嘔吐及皮疹等過敏癥狀。

5.乳糖不耐受如何治療?

乳糖不耐受的治療方法包括:限制進食含乳糖的食物;補充乳糖酶:母乳或牛乳餵養時添加乳糖酶,可有效改善乳糖不耐受;補充益生菌:補充益生菌可改善乳糖不耐受的癥狀,各種類別的乳糖不耐受均可補充益生菌;采用無乳糖配方奶粉:用於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半乳糖血癥。

乳糖不耐受的治療方案與臨床類別有關,需制定個體化方案: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終身食用無乳糖飲食,嬰兒期不能采用母乳或含乳糖的常規配方奶餵養,需采用無乳糖的特殊配方奶。但無乳糖配方奶較昂貴,且乳糖不僅提供嬰兒生長所需要的能量,還參與腦細胞代謝,促進大腦發育,同時乳糖是小嬰兒食物纖維來源,有益於小腸有益菌的生長及有助於腸道鈣的吸收,故不宜長期使用無乳糖配方奶粉。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兒在嬰幼兒期多采用母乳(牛奶)+乳糖酶治療方案,以保證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

(2)原發性乳糖不耐受:臨床癥狀與進食的乳糖量密切相關,少量多次攝入乳制品,可增強對乳糖的耐受性,如果嬰幼兒期出現生長遲緩,可采用母乳(牛奶)+乳糖酶治療方案。

(3)繼發性乳糖不耐受:主要治療原發病,同時暫時采用無乳糖或低乳糖飲食或者補充乳糖酶;乳糖酶缺乏導致的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要進行營養支持治療。

6.套用乳糖酶有什麽註意事項?

(1)沖調乳糖酶時水溫或配方奶溫度以37.5℃左右為宜,不宜超過40℃,溫度太高會影響乳糖酶活性。

(2)采用乳糖酶治療時,需要每次餵奶時都加入乳糖酶,不能斷斷續續補充。

(3)不宜頻繁更換乳糖酶的品種。

(4)癥狀好轉應逐漸減量,不宜突然停用。

(5)母乳餵養的媽媽少吃含糖食物,少油少鹽。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吳小玲/文

責任編輯:李雅琴 李碩然

醫學稽核:姜峰

出品人:楊中興 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