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家長朋友給我講了自己孩子被學校班主任勒令回家反思的故事,他的孩子就是因為回家反思出事的。
某一年秋季開學,孩子因為假期作業沒完成,班主任勒令回家反思,家長只有把孩子帶到自己勞動工地上住了幾天,勉強完成了作業,上學那天回家取書包,婆婆出門買菜去了,把手機落在了家裏,孩子沒有鑰匙,著急從樓道角落去翻窗,結果從九樓跌落,幸好掉在了五樓的陽棚上,撿回一條命,但重傷住院了幾個月,現在落下了一點小殘疾。
家長講這個事情,心裏很是憤憤不平,家長說:班主任給孩子開的出門條上寫的就是:回家反思。
學校在教育管理學生過程中,會有一些創造性的校紀班規,勒令學生回家反思,便是其中常見的一種。
一般情況,適用於學生不聽從學校和老師的反復教育,對班級正常教學存在一定的幹擾,而家庭教育又存在一定缺失,回家反思,目的是讓學生冷靜幾天反思過錯,讓家長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來。
效果如何呢?筆者沒有準確計算過,但憑幾十年的經驗判斷,有效無效大概一半一半吧。
無效的情況印象更深刻些,有的家長很有怨言,抱怨學校和班主任動不動就叫學生回家反思,推卸責任。有的孩子回校後沾沾自喜,給同學宣講自己在家怎麽自在怎麽耍。還有的孩子居然喜歡上了這種處理方式,自己提出來要回家反思。總之,經常回家反思的孩子與正常學習是漸行漸遠了。
早該反思反思了。
不回家也是可以教育反思的。年輕教書時,某一天看到一個高二的大男生拿著書在廁所前面讀,很詫異,問他為什麽?說:老師在上廁所,叫我在門口讀書。這是年輕男同事創造的反思法:他走到哪裏,學生就拿著書讀到哪裏。
後來,筆者也遇到一個特別愛在課堂上講話的男生,同學也很反感他,就想了一個辦法,讓學生自己把凳子搬到後門位置坐好,同樣聽課,但隔離同學,三天,於學生是漫長的反思時間,於老師是慢慢轉變的教育空間。他太難受了,主動寫下保證安靜上課,回到自己位置上來。
不要輕易動用回家反思的教育處罰手段,更不要理直氣壯的寫在出門條上,保證學生在校接受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法定責任。
更何況,像開篇案例那樣的安全風險,學校、老師、家庭、孩子本人都承擔不起。
什麽樣的教育處罰都得以生命安全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