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開啟「金箍」,釋放活力

2024-01-25教育

來源:【中國教師報】

從2021年8月26日正式掛牌成立千山區實驗教育集團,兩年多來,集團學生由原來的1000多人發展到1500多人,看到這樣的結果,集團校長陳瑞雪輕舒一口氣,生源回流讓她看到了優質均衡建立以來取得的實效。

看似鐵板一塊的千山教育,開始出現了「松動」。

千山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南端,雖屬城區但80%的學校地處鄉村,區域教育發展面臨著「小而散」「多而弱」的瓶頸問題。如何開啟困局成為千山教育人必須解決的問題。

而千山區實驗教育集團的成立就是開啟困局的有力嘗試。

2022年4月,千山區成為教育部135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建立縣(市、區、旗)之一,成為遼寧省4個建立區(縣)之一。自此,一場應時代發展之需自上而下、解區域發展之困自下而上的探索在千山區拉開序幕。

達標與提質並進,建立鄉村溫馨校園

雖已過去了兩年,但千山區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曾慶宇依然不免感慨,那個時候到鄉村學校督導優質均衡建立工作,印象尤深的是有的學校天晴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校長對學校發展沒有形成體系,面對來訪者不知說什麽,總是想著往後退。

優質均衡重點在鄉村,難點同樣在鄉村。在成為優質均衡先行建立區後,千山區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傾斜,將鄉村溫馨校園建設作為優質均衡建立的重要舉措,堅持城鄉學校建設「一個標準」,依托鄉土資源打造有溫度的鄉村校園。

千山區依據教育部【關於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建立工作的通知】提出的4項基本任務、20條攻堅清單和遼寧省教育廳制定的評估細則,出台了【千山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等檔,對建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區工作統籌推進,根據任務清單開始逐一逐項進行落實。

面臨功能室不足的問題,千山區借助地域廣闊、學校操場等室外活動區域面積充足的優勢,基於小投入、大收益累計為6所鄉村學校在室外建設了2200余平方米功能室,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全部達標,同時高標準、高質素配備了科學實驗室、音樂美術室等。

因為鄉村學校占比大,在優質均衡先行區建立中總會遇到讓千山教育人很難抉擇的問題,比如龍嶺小學當時只剩下31名學生,而優質均衡先行區建立要「校校達標無死角」。可這樣的學校創不創,投入不投入?「只要有一個孩子,學校應該有的資源也要讓學生享受到,我們不能用面臨撤並的結果把孩子逼走。」現在回想起來,千山區教育局局長李廣躍依然堅持當初的決定,「要給老百姓一個信心,我們沒有放棄他們。」

大屯學校小學部玉白校區只有不到100名學生,但這裏除了建有音體美專用教室,還開設有摔角、黃梅戲、編織等10個社團。走進美術教師劉健的編織社團,只見一條條彩色繩子在學生手中交叉、纏繞,變魔術般成為一個個精美的花籃、古典的花瓶、栩栩如生的孔雀……讓人目不暇接。

「鄉村孩子像沒有經過雕飾的玉石,自然、淳樸,簡單勾勒幾筆就讓他們的美綻放出來。」玉白校區負責人邱久東說,「透過建立優質均衡先行區,學校師資配置合理了、社團種類豐富了、師生更自信了。」在2023年10月舉辦的遼寧省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主持人比賽中,玉白校區學生楊佳茜獲得了鞍山組別一等獎。

為增強鄉村學校吸重力,千山區不斷補齊鄉村教育短板,加強鄉村校園「軟環境」建設。在鄉村校園文化建立過程中,他們盡量減少科技時代批次生產的銘印,以師生親自參與、動手操作為主,有效利用走廊、墻壁、櫥窗等空間,透過繩編、紮染、遼瓷等不同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最大程度發揮環境育人功能。

如今走在千山區的鄉村學校,窗明幾凈的教室、寬敞平坦的塑膠操場、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器材,真金白銀的投入讓教育公平的陽光灑滿每個角落。

如今的曾慶宇對鄉村學校校長刮目相看,他們看見陌生人來訪不再畏首畏尾、詞不達意,他們對學校有著訴說不完的情愫。「有時候是沒的說,但很多時候也是不自信的表現。當學校變得越來越好,在這一方天地生發出許多動人的師生成長故事,校長也就變得滔滔不絕起來」。

培優與共享並舉,構建高素質師資隊伍

2023年5月,鞍山市中小學音樂教師新課程培訓在千山區唐家房鎮小學中心校舉行,課上音樂教師紀琳琳讓學生在反復聽的基礎上,分辨出歌曲由幾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有什麽特點,引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分辨樂句之間的異同。一節【我是小音樂家】的音樂課得到與會者的認同。

地處鄉村,面對學生藝術素養不高、家庭重視不夠、沒有學習音樂氛圍等現實問題,紀琳琳堅持在教學中有意識引導學生體會和感受音樂的美。學生從始初的一臉迷茫到可以暢談音樂感受,音樂成為伴隨鄉村孩子成長的「滋養品」。

「如果給你一間教室,你會怎樣用?」這是李廣躍與教師座談時經常問的一句話。這裏也隱含著李廣躍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期待。

在優質均衡先行區建立中,當硬件設施配好建好後怎樣用好,如何從硬件均衡走向軟件均衡,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了要求,也是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著力點。

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構建完善的城鄉教師專業成長體系,千山區以「教研引領、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共同發展」為宗旨,不斷完善大教研、大集備教育體系,促使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同時搭建「區級—集團主席校—校級」三級教研體系,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平台。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資源,校長要善於把教師的特長變成學校特色,給他們足夠的生長空間。」面對優質教師缺乏的學校,李廣躍給出了解決辦法,「當教師有了品牌效應後,就要提供平台讓他們發揮更大的作用,進而帶動其他教師行動起來,讓優秀教師不斷湧現。」

在舊堡小學的藝術樓裏,有一間於喚男紮染工作室,紮染原本是教師於喚男的個人愛好,當校長葉衛紅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就專門給於喚男成立了工作室。如今走在舊堡小學的走廊上、教室裏,紮染制作成的文創作品、裝飾品等隨處可見。

「有限的優質資源如何盤活,如何讓優質師資效用最大化?」談起紮染工作室從無到有的歷程,校長葉衛紅難掩興奮,「這也要求校長了解每位教師的特長和優勢,因地制宜,在為教師搭建成長平台的同時,也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多可能。」如今,舊堡小學結合教師特長開設了竹筆刮畫、百變魔尺、手工編織等20余門課程。

推進優質均衡先行區建立會遇到各種問題,財力的支撐、物質的供給、政策的傾斜、領導的魄力等,「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鞍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李濤兩年來多次到千山區進行督導,「在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校長、教師遇到難題會‘溜邊走’,對問題視而不見,造成優質均衡建立推進難。但在千山區,他們上下一心營造一種‘這事有我’的氛圍,讓參與其中的每個人積極行動起來。」

學校內部師資在帶動學校發展的同時,千山區為了發揮優質師資的輻射引領作用,組建千山區實驗教育集團和鄉鎮聯盟教育集團,集團校之間逐漸打破校際、鄉鎮區域限制,從校園文化、學校管理、教育資源等方面深度融合,實作了城鄉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同時,深入推進集團內幹部教師交流,把教師由「學校人」變成「集團人」,推動教師特別是骨幹教師合理流動,逐步破解學校師資不均衡和結構性缺編問題。

同時,對教師交流進行精準補助,強化「越是偏遠、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政策導向,在基本薪金、績效薪金基礎上,額外增加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助、鄉村教師差別化補助等,鄉村教師平均每人每月薪金增加1100元,支撐優秀教師在鄉村安心從教。

如今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千山站),劉健帶領學生一起制作的編織工藝品在展示櫃內進行展示售賣,當駐足在作品前的遊人發出一聲聲贊嘆時,振奮著一位鄉村教師憑借一己之力助推鄉村振興的信心,也彰顯著千山區教育局為教師搭建更廣闊平台的決心。

特色與創新並重,構建區域特色發展路徑

每到大課間,唐家房鎮小學中心校操場上空回蕩著緊密的鑼鼓聲,操場上學生腰間系著彩綢隨著音樂不停變換隊形,始創於1989年的「遼南小高蹺」一代代傳承35載,除了繼承和發揚遼南民間高蹺秧歌的傳統形式,又融入現代舞蹈的藝術風格,已成為學校的一道風景。

「特色是在發展中積澱下來的,從最初的特色隊到現在的全員參與,學校也不斷進行著創新,盡可能讓更多孩子感受到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蹺上與蹺下、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唐家房鎮小學中心校校長於桂霞說。

「優質均衡建立的最終效果是落到學生身上,各學校要結合學校特色和區域優勢,創新舉措、培育成果,讓更多學生享受到無差別、優質均衡的教育。」李廣躍鼓勵更多學校開展多樣化的探索。

在教育部頒布的20項清單中,關於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內容有8項,其中包含探索「五育」並舉、全面育人的有效途徑及模式,探索統籌校內外資源提高課後服務質素的有效途徑及模式等。

近年來,千山區以發展都市特色農業為載體,強化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南果梨、君子蘭逐步形成大產業。為此,千山區教育局在中小學開展了「我為家鄉代言」活動,堅持「依托實踐活動基地,全域推進勞動教育」的工作思路,利用得天獨厚的地域特色,把農場、種植園等身邊常見的場所變成學生的「新課堂」,紮根千山大地辦特色勞動教育。

唐家房鎮小學中心校地處鞍山東南丘陵山地,植物品種繁多,從2005年開始開展「走進葉子的世界」科普綜合實踐活動,當區教育局提出「我為家鄉代言」後,學校將「走進葉子的世界」與德育相結合,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田野,感受家鄉之美。

在開展「我為家鄉代言」時,千山區以鎮為單位,堅持「一校一主題,一校一特色」,積極挖掘區域產業特色確定代言內容。其中,甘泉鎮學生代言君子蘭、大屯鎮學生代言南果梨、唐家房鎮學生代言遼南小高蹺和溝域旅遊……透過學生的視角及語言記錄家鄉的發展、鄉村的變遷,展示和推介家鄉特有的魅力。

雖說優質均衡先行區建立是全區一盤棋,但手指有長短,不可能每項工作都齊頭並進做得好,這個時候千山區就在眾多事項中選擇哪個反應最積極、行動最迅速就加大推進力度,有了樣板學校後,其他學校就會自發行動起來。除了推進「我為家鄉代言」外,千山區還開展「風聲雨聲進校園」「書法進校園」等活動,「行動慢的學校我們就推一推、拉一拉,80%的學校改變了,也就加速其他學校的改變進度。」這是李廣躍的行動邏輯。

「千山區地處城鄉接合部,相比遼寧省其他3個優質均衡先行建立縣(區),千山區的學校規模、類別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們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展現了少花錢、辦大事的區域行動智慧。」遼寧省教育廳義務教育處副處長劉偉評價道,「換一個思維,優質均衡建立不是一個坎,而是區域教育發展的一個契機。」

千山區已於2022年6月正式透過遼寧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評估驗收,正持續最佳化工作、打通工作痛點,以全新的姿態迎接國家的驗收。

千山區教育人已經做好了準備,也時刻準備著。

本文來自【中國教師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