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兒今年15歲,從小成績一般,從小學幼稚園開始就得獎狀,一直讀到初三每年都得獎狀,如今家裏滿墻上都是獎狀,什麽獎狀都有,什麽「故事小能手」「閱讀之星」「最佳小歌星獎」「最佳男主角獎」「金話筒參與獎」等等,有時甚至一學期能得到5,6張獎狀,父母高興的不得了,心想這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考上清華北大不成問題!於是逢人就誇他兒子如何如何優秀,還經常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家孩子是個讀書的料,弄的別人聽了也只好為他點贊!殊不知就在今年中考,孩子連高中都沒有考上,真是讓他尷尬極了!出醜出大了,如今再也不跟別人說他孩子成績好了。
侄兒從小性格就很豪爽,不過跟他父親一樣,喜歡吹牛,雖然年年得獎狀,然而文化成績並不好,很多次,在班上成績有點小進步,班主任就給他發獎狀,什麽「學習進步獎」「進步小青年」等等給他發了一大堆,每次他把獎狀帶回去,他父母都高興的不得了,由於他在生活中喜歡表演和吹牛,於是每次只要班上舉行各種活動他都報名參加,比如演講比賽唱歌比賽啊啥的,有一次他參加班上演講比賽,表現的實在很普通,班主任左思右想不知道給他頒個什麽獎為好,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就給他頒了一個「金話筒參與獎」!他領到獎狀後十分開心,殊不知這只是班主任對他一種極端鼓勵方式,每個參與的人都有!
就在今年初三,老師為了激發各位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還是給班上每一位同學發了一張獎狀,侄子也得到了一張,叫什麽「社會實踐獎」,說實話這獎跟侄子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可能是因為班主任實在想不出給他發什麽獎了,就隨便給他寫的一個獎,真是神人啊!孩子得到獎狀後還馬不停蹄的趕回家告訴了她父母,讓他父母高興了一整天。很快就到了中考季,孩子也是信心滿滿參加了中考,結果滿分700多分,考了350多,考了班上倒數第三名,喲謔,最終沒有被普高錄取,只能上職高!他父母頓時被潑了一盆冷水,之前還想著等孩子中考完,在家裏辦個升學宴啥的,讓大夥開心開心,如今恐怕是臉往哪裏放都不知道,真是尷尬極了!
侄兒年年都得獎狀,最後卻連高中都考不上,這樣的結果確實令人感到尷尬和困惑。特別是他父母,從小還將他做清華北大生培養,給他吃好穿好,樣樣都是最好的供著孩子,而如今只能自己尬自己!
透過這件事也引發了我對教育的一些思考,也反映了一些現實的社會問題。雖然獎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孩子努力學習,增強自信心。然而,如果獎狀成為孩子唯一的追求,可能會讓他們陷入一種虛假的成就感中。他們可能會認為只要得到獎狀,就是成功的,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學習過程和實際能力的提升。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在學校裏表現出色,得到了很多獎狀,但在真正的考試中卻表現不佳。這是因為他們可能只註重表面的成績和榮譽,而沒有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獎狀變成了「皇帝的新衣」,掩蓋了孩子真實的學習狀況。而我侄子可能就是這樣,他經常沈浸在得獎狀虛榮中,須不知如今中考實施的是五五分流,最終把他踢出了局外。
我覺得,如今上學呀,不能自己騙自己,特別是學校老師不能亂發獎狀,不管成績好壞都一頓亂發,最終把孩子蒙在鼓裏,自欺欺人,本來成績差的很,你還給他發個獎狀,會使得這些差生摸不到邊,這樣就失去了獎狀的本質意義!老師要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明白獎狀只是一種鼓勵,而不是反映自己的真實成績,或者在給孩子頒發獎狀的同時,一定要告訴他考的成績在班上和全校的排名,離考上高中還差多少,這樣孩在才會有目標和動力,如果只知道給孩子頒獎,這是一種過度的激勵表現,就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
獎狀只是一時的榮譽,不要被表面的榮譽所迷惑,希望我們都能從這件尷尬的事情中吸取教訓,讓教育回歸本質,同時我覺得如今班裏不允許公開公布孩子的成績和排名也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子孩子看不到差距,會找不到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