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評論:遊樂場「快樂」的格式塔秘密

2024-03-19教育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胡曉生

進入遊樂場這個空間,形成了與日常單調緊張的學習空間的對比,這種對比觸發了對陌生和新奇的好奇心,激發了探索的興趣。在這個心理場中,容易實作個體對「快樂」的體驗。

我的觀察物件是一個九歲小女孩。她的認知發展基本按照教科書一路走來,經歷了瘋狂兩歲、自我中心的前運算期,現在的認知發展正處在7~11歲的具體運算期。

成功營運的遊樂場應該是深入研究過心理學之後建立的,處於遊樂場中的兒童快活得不像平常的自己。在觀察物件第五次從高高的滑梯上半自由落體掉落下來、享受著暈頭轉向和驚魂未定時,我作為觀察者,希望從中了解到她的行為理由,問:「為什麽喜歡玩這個呢?」

觀察物件回答:「好玩兒、刺激、顯得自己特別厲害!你看那幾個男孩子猶猶豫豫都不敢呢!」

孩子們繼續在遊樂場裏面興高采烈地奔跑,在觀察者眼中,形成了一個快樂的心理場。這個心理場是相對封閉的,是從日常生活中隔離出來的一個獨特的場所,在這個拓撲空間中,快樂的形成有著必然的邏輯結果。

結構主義方法論首先強調了整體性。在我們考察一個現象時,必須看到現象的背景,就整體環境而言,觀察物件處於的時代背景和成長歷史構成了她的整體經驗:城市生活、資訊化社會、物質豐富等現代化的小康之家的成長環境。在這個大環境中,她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可以跳過對生理需求、安全感和社交需求的危機感,直接面向尊重和自我實作的需求。遊樂園的「挑戰類」專案滿足了兒童對自我實作的需求,在成功挑戰之後,面對其他挑戰者的羨慕而獲得優越感,又實作了兒童對「尊重」的需求。

就遊樂場的空間內容而言,「新奇」、「陌生」、「巨大」、「鮮艷」等內容標誌著這裏不屬於日常生活。進入這個空間,形成了與日常單調緊張的學習空間的對比,這種對比觸發了對陌生和新奇的好奇心,激發了探索的興趣。在這個心理場中,容易實作個體對「快樂」的體驗。

再來看格式塔心理學的組織法則,觀察者所在的遊樂場設施的擺放和構成堪稱經典。從滑梯下來能直接看到卡丁車跑道的一角,卡丁車一輛接著一輛從眼前飛馳而過;旁邊就是各種空中網繩,孩子們掛在上面晃來晃去;緊挨著的是弧形跑道沖高,頂上的勝利指示燈不斷閃爍;連線各設施的道路兩旁沒有空置,全是抓娃娃機或者扭蛋……根據連續性法則,兒童在體驗一項設施的同時,就被視覺觸發大腦中的「連續路徑」,順利引導至「下一步」,也就是下一項娛樂。

在一個接著一個的娛樂專案中,兒童體驗到不同種類的快樂和成就。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們通常感知到的,不是單個孤立的組成部份的簡單相加,而是大於所有組成部份的總和。在體驗滑梯的高度、卡丁車的速度、攀巖的力度、保齡球的準頭一系列不同刺激之後,觀察物件體驗到的是快樂無比的遊樂場。

由此,觀察者已經把遊樂場分解為觀察物件的心理學格式塔,這是一個由很多元素構成的圖形,「封閉的」、「新奇的」、「帶來刺激的」、「勇敢者的」、「成功體驗的」……有機體在同環境中物體或能量所發生的相互作用裏,把物體或能量與自身的機構加以同化,同化作用使得有機體的種種形式具有恒久性和連續性,產生了普遍性的圖式,也就是結構,形成了格式塔。

觀察者懂得了遊樂場成為兒童快樂源泉的原因,希望有機體能夠將快樂同化於內心。預言或懂得人類主體的行為,是進一步理解與交流的基礎。(本文作者系【小康】雜誌副總編)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4年2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