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大學生吐槽50歲父母: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評論區現實又心酸

2024-10-12教育

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場景:你剛開啟手機,就收到媽媽發來的語音求助,「兒子,怎麽用這個手機交電費?」

你捧著手機,內心無奈地想著:明明教了好幾次了啊。

從拍照到預約掛號,從打車到手機購物,父母對新技術的適應簡直就是「爬坡式」學習。

可你知道嗎?他們看著這些新花樣,有時候心裏的焦慮遠遠超過了咱們對他們的「嫌棄」。

有句話是這麽說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咱們想要為父母做點什麽,卻往往不知從何下手。

說個我自己的故事吧。

幾個月前,和父母討論撫養子女的成本,父母的回答很經典:「養你沒啥成本,關鍵是你帶給我們快樂。」

然後他們開始分享自己的「學習之旅」——學影片通話、學手機購物、學網上打車,一切看起來都像是要重新上一次「現代社會生存課」。

他們說, 學習這些新技能,其實並不是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而是為了和我們保持「同一個頻道」。

父母眼中的這些「技能」,其實是一條紐帶,連線著他們與子女、與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

但說到這裏,誰沒點想吐槽的欲望呢?

我記得有個朋友,一位名校畢業生,跟我抱怨說:「我爸媽連點個外賣都搞不定,我每次回家都要幫他們弄手機,還要給他們講解,真是服了!」

這種場景好像每天都會在無數個家庭重復上演。

網絡上, 類似的吐槽層出不窮,年輕人集體大呼「父母學不會」「家裏是科技黑洞」。

尤其是在評論區,那種「紮心」的共鳴簡直就是一場大型情感抒發。

說到這兒,咱也得為老年人說句話。

不可否認,當代社會的生活方式比以往更便利的同時,也更復雜了。

智能電話上每個app似乎都變成了生活的入口,支付、購物、社交,全都得靠它。

可對於家中老人來說,這些操作都太復雜了。尤其是像預約掛號這種事兒,家中老人在手機上不知道具體怎麽操作,結果就只能在醫院人工視窗前排長隊。

咱們習以為常的「幾秒搞定」,對他們而言卻是一次次焦慮與挫敗的積累。

當然了,網絡上也不乏另一種聲音。

有人炫耀自家父母的獨立性 :「我媽都自己學會手機購物了,厲害吧?」這種自豪感中帶著一絲滿足。

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 我們這些作為子女的,理應感恩並幫助父母應對這些技術難題。

畢竟,當初教我們走路、說話、寫字的,不正是他們嗎?如今科技的發展超出了他們的時代,教他們用手機點外賣,似乎也是一種輪回中的責任。

反思一下, 我們這一代能夠這麽快適應科技,不正是站在父母那一代的肩膀上嗎?

他們曾經是咱們成功的背後支柱,如今卻被高速發展的社會「甩在了後面」。

其實,父母不再年輕,但他們仍然渴望跟上我們的步伐,甚至只是為了能在家庭群聊裏不「掉線」。

未來的社會將越來越老齡化,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不妨對父母多點理解,幫助他們渡過這個「數碼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