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從小跟外公學種菜 五次赴神農架考察!這位高一學子入選華農英才計劃

2024-01-19教育

黎一鳴在華中農業大學實驗室內做實驗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張裕 通訊員 楊戈砂 譚坤平 實習生 王馨婷

「生物就是我的人生理想,我很堅定未來要從事植物學的相關研究。」1月16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第十四中學獲悉,該校高一學生黎一鳴從初中開始,便利用寒暑假時間到神農架調研,先後考察共五次,憑著對生物的熱愛,他成功入選華中農業大學「英才計劃」生物專業。

兒時跟著外公種菜

黎一鳴告訴記者,在兒時,外公居住的樓頂上有一個菜園,自己曾經常隨外公到菜園種菜,觀察植物生長。

「我當時經常將黃瓜和辣椒種子移栽到其他土壤中,慢慢發現這些種子在黃土和黑土中生長狀態並不相同。」黎一鳴發現種子生長在黃土中經常容易死亡,但在自然黑土中生長態勢很旺盛。因此,他推測武漢黃土中鐵離子含量較多,透氣性差,花鳥市場的黑土密度小,容易浮於水上,只有自然黑土營養豐富,適合種植。

在日常學習中,黎一鳴經常會上網了解相關知識,反對死記硬背和盲目刷題。「我會觀看關於橫斷山區動植物生態調查和生長奧秘等相關影片和文章,與課堂所學建立聯系。」黎一鳴表示,在學習「鹵族元素」時,自己經常在網上尋找反應影片和反應方程式式,結合課本總結規律,影片的趣味效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

「前不久武昌區科技站來我們學校調研,針對黎一鳴的情況,科技站準備專門為學校提供兩台智能水培種植機無土栽培器材。」班主任張曉說,「黎一鳴對植物非常感興趣,班上‘小園地’裏種著多肉植物,他每天都要去悉心照料,還將家裏的植物帶到園地中養。他在生活中還是個熱心細膩的男孩子,作為生活委員,每天都會按時排班級清潔表,還會向我提出小組如何做清潔的建議。」

先後五次前往神農架

2020年8月,出於對天南星屬植被的興趣,黎一鳴決定到神農架林區進行調研,觀察刺柄南星的莖稈和習性。

初到神農架,由於對環境的不熟悉,黎一鳴選擇挨個詢問當地人是否知曉天南星及生長區域,被告知山上有許多天南星後,他即刻上山尋找。透過觀察,黎一鳴發現自然狀態下的天南星生長比較緩慢,一年只能長出一片葉子。但人工培養下的天南星一年可連續生長兩到三片葉子。對此,黎一鳴提出人工引種的方法。「天南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但它自然狀態下無法將經濟價值最大化。如果大量人工引種便能夠充分發揮它的藥用功能,獲得更高的經濟回報,這是一個很好的科研專案。」黎一鳴說。

除現場觀察外,黎一鳴還對天南星市場做了調研,發現當地市場天南星的流通較少,品種也很雜。黎一鳴告訴記者:「此前在網上查詢到廣西當地有食用天南星果子的習俗,但天南星的塊莖中澱粉含量很高,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生物堿。」對此黎一鳴有些許疑問,後續想繼續去廣西實地考察,了解真實情況。

在第一次調研獲得很大收獲後,黎一鳴越發增強了對神農架林區的好奇心,隨後又四次抵達神農架進行考察。除了觀察天南星外,他還發現在神農架山頂海拔3000米左右,存在許多五脈綠絨蒿、貝母等冰川遺址和流石灘的植被類別。黎一鳴說:「這些植被種類和青藏高原東部植被十分相似,回家後就立刻查閱資料,原來在冰川時期,青藏高原的植物沿著大巴山向東遷移到神農架。到冰川消融時,高山植被便緩緩向山頂爬升,因此這些植被在神農架殘存下來。」

黎一鳴認為,神農架調研對自己學習化學和生物學非常有幫助,「現在我們正在學習細胞分裂和增殖的相關知識,我聯想到當初去神農架研究種子發芽,便從微觀方面分析植物生長。」黎一鳴說道,「在調研時,我看到神農架林區部份樹林遭砍伐後生長出新林的情景,便查閱了相關資料,英才計劃筆試時,正巧考到‘次生林’的概念」。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註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使用者推播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資訊,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線上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