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熱搜,說是多所高校因為禁止學生在寢室掛床簾,被學生實名曝光了。
床簾大概長這樣:
現在的
1、有火災隱患。
2、空氣不通暢,容易滋生蟎蟲、細菌。
3、影響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宿舍應該是建立友誼的地方,床簾的存在讓睡在上鋪的兄弟成為絕唱。之前還發生過有學生在床簾裏生病去世,2天後才被發現的事件。
對於第一點,床簾固然是易燃品,但床上的被子枕頭床單難道就不是了?學校有空還是抓抓超功率的小電器吧,電吹風,電磁爐,打火機,都比
床簾:臣妾背不動啊!
至於第三點,倒是值得說道說道。
學校是交友的地方,希望室友們多交流溝通,這恐怕是禁止床簾的主要理由。據一些高校輔導員反映,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內向了,室友之間矛盾也多。有時候很小的事,也要斤斤計較,矛盾越積越深,以至於提出換寢室的要求。上面提到的死了2天都沒被發現的事情確實離譜,但這也不完全是床簾的鍋,這是在人群中把自己活成了荒漠。再說學校責任更大,2天了,沒有查寢,沒有輔導員關心一下的嗎?那住校還有啥意義?
小小一個時代變了。學生也變了。
時代也不是才變,倒是學校反應遲鈍了。
從獨生子女政策落地開始,孩子就擁有了更多私密空間。我媽那一代,每家都三四個孩子起步,住房條件也差,洗澡要去單位的大浴室,集體坦誠相見,導致孩子根本不知道邊界感為何物。
到我這一代,小學低年級以前,一直和父母住在一間屋,後來才改善了居住條件有了自己的房間。再看現在的孩子,很多一生下來就有自己的小床,自己的兒童房。家家都有獨立浴室,他們早就習慣了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從小就很有邊界意識。
到了青春期,對私密的保護和邊界意識更是無比高漲。有個朋友跟我抱怨,她女兒初三,每次回家進了房間都鎖門。還要求父母,即使她沒鎖門,也一定要敲門才能進。她洗澡的時候,媽媽要進去拿拖把,她都不給開門。父母尚且如此,何況同學乎?
更奇葩的是,不但獨生子女這樣,連二胎家庭也很有邊界感。現在物質條件充裕了,養兩個孩子也完全不是多添一雙筷子的事。凡買東西都必要一人一份,一份貴了一份便宜了,父母還要被嫌棄偏心。
我有一次去一家雙胞胎家庭做客,我決定買玩具做禮物。當時沒經驗,想著給兩個孩子買同一系列不同款式的兩種車子,這樣他們能一起玩,還能換著玩,我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沒想到送去之後,孩子的母親一看,就為難又緊張地搓了搓手,小聲說:我給他們買東西都是一模一樣地買兩份,顏色不同都不行,會打架。果然,兩個孩子拿著禮物進了屋子,沒過一會,其中一個就哭側烏拉來找媽媽評理,說對方搶自己的東西。
或許這種情況不是很普遍,但現在的小孩真的和過去不一樣。領地意識很強,需要更多自己的空間,過集體生活也很少「委曲求全」,他們的座右銘是:寧願委屈別人,也不委屈自己。他們不能忍受別人睡覺磨牙打呼,有一點動靜和亮光就睡不著,早睡的不喜歡晚上煲電話粥,打遊戲追劇的,晚睡的也不肯妥協,買鍵盤都堅持要買機械的,完全不顧室友死活,只因為手感好。
都是爹媽的心肝寶貝,憑什麽要我先退一步。
這幾年給室友下毒的例子越來越多。什麽層次的學校都有,沒啥深仇大恨,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積累在一起。脆皮大學生,不但皮很脆,心理也很脆。先不說交朋友,能同寢四年不出事,都要感謝室友不殺之恩。
與其說當代大學生素質不佳,倒不如說這是把獨居動物集體圈養後產生的排斥反應。
床簾不但沒有阻隔室友們的交流,反而是避免摩擦的神器。可以有效減輕因為室友睡姿不雅,磨牙打呼,晚睡,熄燈後弄出光亮,因為不想在眾目睽睽下換衣服而搶占廁造成的矛盾。此外,床簾圍成的私密空間,也可以讓i人有一個放松和充電的小空間。
再說了,真的關系好,隔著城市都要萬水千山來相見,還能被區區一個床簾擋住了交流的欲望?
從這個角度看,學校甚至應該主動統一給學生宿舍安裝床簾才對。不過有這個預算,學校大概寧願修個新樓,搞搞面子工程或者改善領導待遇。
話說二十年前,國外的大部份宿舍就已經是單間或者雙人間了。我當時住的宿舍,是一人一間屋,兩人共用一個廁所,不用打照面,廁所兩邊都有門,進廁所後把另外一邊門反鎖就行。本i人表示十分滿意,一學期下來連「廁友」叫啥都不知道,也沒耽誤我正常學習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