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陳少豐與中國美術史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廣州美術學院舉行

2024-01-11教育

活動現場

2023年12月25日,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承辦的紀念陳少豐先生誕辰100周年:「陳少豐與中國美術史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暨【陳少豐美術史論文存】出版釋出會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昌崗校區)一樓報告廳舉行。

嘉賓合影留念

本次研討會為紀念著名美術史家、美術教育家陳少豐先生誕辰100周年而發起,旨在回顧陳少豐先生對中國美術史學科建設的貢獻展開討論,並對陳少豐先生開拓的研究領域展開進一步研討,內容涉及陳少豐先生生平事跡和崇高品格的追懷、陳少豐與中國美術史研究、中國雕塑與美術考古、嶺南區域美術與中國近現代美術等領域,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華南師範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廣東省檔案館、嶺南畫派紀念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以及廣州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學者以及陳少豐先生學生代表、親友、同事等參與此次研討、座談和圖書釋出活動。

開幕式

上午9:00,舉行活動開幕式。廣州美術學院院長範勃教授、副院長蔡擁華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郎紹君研究員、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審蔣文博先生以及家屬代表陳銜先生先後致辭,對陳少豐先生的學術貢獻和崇高品格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開幕式由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胡斌教授主持。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範勃教授致辭

範勃院長肯定了陳少豐先生對於新中國的美術史專業的貢獻和學院學科發展的意義,他指出,陳少豐先生是新中國成長起來的第一批美術史家和美術教育家,為新中國美術史學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我們紀念陳少豐先生,不僅是對前輩學人的緬懷和專業發展的回顧,更是希望以此為新的起點,提升我校中國美術史專業在藝術學版塊的顯示度,彰顯學科建設的傳承意義,增強學科的凝聚力,為把我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際一流的高水平藝術類大學發揮積極的學術引領作用。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蔡擁華教授致辭

蔡擁華副院長在致辭中,深情回憶了陳少豐先生在他個人學術生涯中的特殊意義,講述陳少豐先生為人言行,教學治學對當下教學和學院發展的啟發意義。郎紹君先生以影片的形式發來致辭,回憶了陳少豐先生在借調中國藝術研究院參與教學研究期間對自己求學生涯的影響。

蔣文博先生發來的書面致辭指出,陳少豐先生是廣州美術學院建立發展的見證人,也是中國美術史學進入高等教育體系的親歷者,在其誕辰100周年之際,在廣州美術學院和先生家屬的支持下,他的學生們用心整理、正式出版了這本厚重的【陳少豐美術史論文存】,凝聚著對先生仁愛風骨和學術精神的深切緬懷,更彰顯了新時代美術史學人對先生文脈的繼承和發揚。

陳少豐先生家屬、廣州美術學院教師陳銜先生致答謝詞

最後,廣州美術學院陳銜老師作為陳少豐先生家屬代表,在會上致答謝辭,對學院領導、專案執行團隊、高等教育出版社及與會專家、嘉賓、親友表示衷心地感謝!

專題報告一

第一場專題報告會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李公明教授主持,主要圍繞陳少豐先生的治學方法、學術意義以及陳少豐先生致力開拓中國繪畫史、美術考古、雕塑史研究等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陳傳席教授以書面的形式參與研討,作了題為【緬懷陳少豐先生】的發言,在回憶與陳少豐先生的交往中,高度評價了陳少豐先生作為學術成就和崇高品格,稱譽:「少豐先生道德文章,夙負時望,人品高尚,舉世景仰,仰之彌高,贊之彌堅」。

梁江教授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廣州美術學院近現代美術研究所原所長梁江教授作了【憶陳少豐先生治學二三事】的專題發言,從他在20世紀70-80年代與陳少豐先生的來往書信中,分析陳少豐先生關於嶺南二居、古代畫論等相關問題的研究方法,從而揭示其治學法門。

莊程恒副研究員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美術教育研究院莊程恒副研究員匯報的題目是【陳少豐與新中國的美術史學】,從新中國的美術史學科發展角度出發,重讀陳少豐先生的中國美術史教學與研究相關史料和文獻,以中國美術史的書寫、中國雕塑史的撰述和嶺南區域美術史的探索三個方面,來闡發陳少豐對新中國的美術史學科的貢獻及其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鄭巖教授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鄭巖教授在匯報中談及他的老師山東大學考古學系劉敦願教授與陳少豐先生的淵源以及他們對中國早期藝術史的共同關註,此次匯報的【巧術:中國早期藝術的另一條線索】一文,正是對前輩學人的致敬。他從【韓非子】「燕王征巧術人」的故事出發,討論了早期藝術史中一方面對「無益」的技術挑戰持貶斥態度,同時也充滿審美需求的個人欲望表達,認為「巧術」是推動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塑造了早期中國藝術史復雜多變的形狀。

李星明教授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的李星明研究員以【唐代文獻所見道教洞天山水圖】為題,討論洞天福地山水圖在山水畫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指出唐代是山水畫的發展進入關鍵時期,不僅在繪畫語言和表現技法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且,盛行宋代及其以後的山水畫主題類別諸如道教洞天山水、高士山水、禪佛山水等,均在唐代逐漸初步奠定。

李清泉教授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李清泉教授【叩問青州北朝造像的功用】表達對陳少豐先生在中國雕塑史研究領域的致敬和傳承,他的報告從青州龍興寺北朝造像的形制、結構、體量、姿態、風格特征及其殘損與修復狀況等細節著手,討論這批造像的可移動性、可被觀看和使用的方式,指出這類佛像在大乘佛教之凈土禪觀法門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反映了北朝晚期寺院僧人的禪觀實踐。

李公明教授在會上作評議發言

本場主持人李公明教授最後總結上午的專題發言,認為上午的發言一方面對陳少豐先生的治學精神和崇高品格的認知有了進一步的推進,同時,學者們的發言也體現了陳少豐先生曾經致力的中國美術史研究領域在方法、問題意識上的進一步發展。

專題報告二

12月25日14:00,第二場專題報告由廣州美術學院李偉銘教授主持,主要內容圍繞陳少豐先生曾關註的古代畫論、嶺南區域與近現代美術等領域的相關問題展開研討。

中國美術學院的畢斐教授以影片的方式參與本次研討,匯報的題目是【<歷代名畫記>研究的一則新材料】,該報告以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藏20世紀初科茲洛夫率領探險隊在額濟納發現一批西夏時期黑水城文獻中的【華嚴經】(TK161)紙背貼條所見【歷代名畫記】殘存文字與王氏畫苑本【歷代名畫記】等之異同,揭示宋代時期美術文獻的罕見一面與流通。

華天雪研究員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中國藝術研究院的華天雪研究員作了題為【關於新發現的幾件徐悲鴻人物畫插圖的一點考證】的匯報,她以新發現的徐悲鴻人物畫插圖,即1934年為熊式一所撰英文版【王寶川】所作插圖、約1939年為李俊承著【印度古佛國遊記】所作李氏僧裝像以及1939年為弘一法師書【金剛般若大樹菠蘿經】所作白描【說法圖】等5件作品為中心,討論了徐氏非典型人物畫創作與特定的交遊經歷的關聯,指出在這類「急就章」式的創作中,徐氏慣性動用的還是線造型手段,即在經歷了長期、系統的西畫訓練之後,令其更為駕輕就熟的路徑,依舊是少年時期對吳友如的每日一臨所奠定的基礎。

朱萬章研究員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朱萬章研究員作了【關於「二居」研究的兩個話題——從陳少豐致馬國權信劄談起】的演講,他以陳少豐致書畫家、金石學家馬國權先生的兩通訊劄為例,談到陳少豐對「二居」研究的開創之功,並由此談及其美術史學的方法與特色。

李若晴教授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學報】編輯部主任李若晴教授從廣東的文化自覺意識出發討論嘉道年間以謝蘭生為代表的廣東文人畫家去邊緣化的努力與成果,作了【去邊緣化:清代廣東文人畫家的努力與崛起】的報告,指出了清代中後期的廣東雖然在經濟上已與江南地區並駕齊驅,但文化上卻遠遜江南地區,廣東士子想要想獲得與經濟繁榮相對應的文化地位,就不可避免要與外省尤其是江南地區進行文化交流與競爭。

郭偉其副教授在會上作專題發言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院長郭偉其副教授從陳少豐先生的著作的相關論述獲得啟發,作了【關於雕塑的雕塑:一個檢驗古代藝術史的當代視角】的匯報,指出與繪畫的繪畫相比,關於雕塑的雕塑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關註。帶著這樣一種當代視角,重新檢驗中國古代雕塑史上的許多案例。提出若幹極富探索性的問題:什麽樣的雕塑能夠視為對雕塑的反思與追問?什麽樣的雕塑可以視為對雕塑的雕塑?這或特許以讓中國古代藝術史更加豐富。

座談會

12月25日16:00,座談會由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李清泉教授主持,參加座談會的嘉賓除了上述匯報專家之外,還有眾多陳少豐先生的學生代表、同事、以及曾受其教澤的晚輩和親友等。藝術家楊詰蒼、策展人侯瀚如分別以視屏和書面的方式回憶了陳少豐先生在其求學和職業生涯中的無私幫助;廣州美術學院原文藝理論教研室教師李耀華以書面方式,回憶了與陳少豐先生在特殊年代的共同經歷,他稱陳少豐是同事眼中的「聖人」;廣東省檔案館征集整理部主任鐘鳴以書面形式,介紹了陳少豐先生檔案入藏該館的緣起、經過以及目前保管、使用的情況。

部份發言嘉賓:王躍生、李琰、陳俊宇、李偉銘、李行遠、樊林、梁如潔、張彥、陳侗、胡震、陳昌嬰、胡斌

座談會先後發言的還有,廣州美術學院原副院長王躍生,高劍父紀念館館長李琰,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副館長陳俊宇,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教授李公明、李行遠、樊林、副教授胡震,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李偉銘、梁如潔、張彥、副教授陳侗,陳少豐先生長女陳昌嬰女士以及親友晚輩代表惲文犀、薛國慶等,都從不同角度回憶了陳少豐先生在教書育人上的點點滴滴。其中,李公明教授回憶當年與陳少豐先生著錄嶺南「二居」作品、考察石窟遺址等,聯系當下教學,指出現在帶學生,在手段、方法各方面都與從前不一樣,我們的確也有很多先進經驗,但是一些古老、傳統的方法,仍然還有很多好處。李偉銘教授帶來了當年在陳少豐先生「中國古代畫論」課上的筆記,提到陳少豐先生當年透過檢查學生筆記的方式,考察學生學業,同時,也透過批改筆記,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透過曾經與陳少豐先生直接接觸過的學生、同事、親友的講述,未曾得見的後來者,對陳少豐先生崇高的人格和治學態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透過一天的研討和座談,與會者就中國美術史研究的相關前沿,陳少豐與新中國的美術史學貢獻以及學術品格都做了充分的交流和討論。

此外,參加本次活動的還有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李易玲、公共課部主任陳麗華、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林鈺源、嶺南畫派紀念館原常務副館長韋承紅、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鄭幼林、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教授蔡濤、吳天躍,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中國畫研究中心主任王艾以及廣州美術學院在讀學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