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30個月的寶寶癡迷電子產品,你糊塗啊,犯下那麽大的錯誤!

2024-07-17教育

親愛的@G****:

你怎麽那麽糊塗,竟讓30個月機靈暖心的老二,癡迷於電子產品!

你要清楚一點——

孩子的癡迷時長,影響了孩子的 能力下限

電子產品對兒童視力影響極大。

3歲以下孩子的視覺系統發育還不成熟,電子產品色彩亮麗的螢幕對眼部刺激大,容易造成視覺疲勞進而導致 近視或遠視 的發展。

此外,還容易引起 幹眼癥、弱視、疲勞症候群 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對兩歲多孩子眼睛視力的傷害。

你以為傷害只是對眼睛嗎?當然不。

還有對孩子 社交技能異常、行為自理異常,以及語言發展異常 的影響!

在中華兒科臨床雜誌上,關於幼童接觸電子產品的近兩年研究裏, 中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對接受發育檢查的0.5~6.0歲218名兒童進行發展測評。

研究發現1.0~2.9歲兒童的適應力、語言、社交自理異常和3.0~5.9歲兒童語言異常都跟電子產品的接觸時長有關。

過多的螢幕時間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註意力和認知發展,早期過多的電視或者螢幕暴露,是後期孩子語言延遲和認知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如果把電子產品當成安撫孩子的保姆,孩子會錯過語言開發的最佳黃金期,因為電子產品不能給與孩子即時有效的言語糾錯反饋,只是單一的輸入畫面和聲音。

更甚之,這種「電子產品保姆化」的行為,也會對孩子的 早期母嬰關系,孩子最重要的親子互動、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能力的鍛煉, 造成有極大的影響。

最基礎的親子互動的質素受損,忽略孩子情感需求,對孩子生命早期的依戀關系質素也將是大打折扣,影響對孩子以後對社會挑戰的適應力。

一句話概括就是, 如果想把那麽可愛機靈的孩子養「廢」了,那就持續讓2歲多的孩子癡迷電子產品吧!

養育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時光更無法倒流,孩子的未來也受家長的心智化水平的影響啊。

心智化水平 (Parental Mentalization),是 英國心理分析學家皮特 提出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個體理解和解釋自己或他人心理狀態(如情感、意圖、信念等)的能力。

心智化過程包括從旁人視角看待自己、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緒,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互動和溝通。

如果父母的心智化水平較高,便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以更有效的方式回應孩子的需求和情緒。

這種能力在親子關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於孩子的情感和社會發展。

如果父母的心智化水平較高,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推斷孩子的行為和情感,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所以,如果你想讓這個可愛又機靈的老二,以後能有大作為,你也想成為在養育上少犯點錯誤、少走點彎路,你更不想以後為自己當初的縱容後悔不叠,你目前最重要的學習方向是——

提高你的心智化水平,努力讓自己的心智成長起來!

我知道,道理你都知道,耳朵都起繭了。

可是你做不到。

因為你養育中有很多很多的矛盾感,制約著你的行動和意願。

你說的,你時而放松,時而關註,又想給孩子好的教育,又想歇一歇,所以很矛盾。

在這樣子的矛盾中,你處理孩子的各種棘手難題的時候,你容易下意識 選擇逃避

用電子產品投餵孩子,讓孩子癡迷電子產品,只是你逃避的其中一種做法。

你還有很多的逃避做法,藏在你的日常細節中,藏在你的親子互動中,藏在你的家庭關系裏。

正一步一步,吞噬你孩子的未來發展,以及你的養育質素。

養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

我哪怕到現在,老大都11歲了,也會感覺自己像救火隊員一樣。

養育多個孩子,經常會有讓人不堪重負的感覺。

處理完老大的煩惱,就來老二的苦惱,有時候是這邊火都沒滅,那邊又燎原。

所以,我哭過,傷心過,吐槽過。

為自己,為青春,為自由。

當父母的,也是人啊,是人就會累會痛會難過會……想歇一歇。

但是,親愛的,你要知道,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逃避只是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不確定性,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解決。

改變是困難的,但為了你和孩子的未來,你必須做出努力,這也是你信任我給我留言的原因——你知道我會給你靠譜的建議。

制約你行動的,制約你持續學習的,制約你制止自己不再用電子產品投餵孩子的,是你的心智化水平。

因此,對你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學習如何提高你的心智化水平能力!

鏡映能力(Mirroring Ability) ,是自體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是心理學家 科胡特 提出的。

顧名思義,鏡映能力就是一面鏡子的功能,指的是人透過面部表情、語調和行為,鏡映幫助對方感到被理解和接納。

它是心智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透過鏡映,父母能夠展示他們對孩子情感狀態的理解,從而促進孩子的情感發展和安全感。

你只有先學會能辨識和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內化和心智化你做出當下更恰當的行為舉動。

換句話說,一個具備鏡映能力的養育者,是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被接納的,也是被理解的。

鏡映能力的鍛煉場景無處不在,小到最常見的母嬰互動裏。

你的孩子在新生兒階段的簡單哭鬧,你能下意識去預知到,孩子是餓了需要喝奶,還是尿布滿了需要換。

隨著啼哭,你能走近他,看著他說: 「哎呦,你怎麽哭啦?是哪裏不舒服?媽媽看一看,原來是拉臭臭啦。」

你能觀察和理解到孩子即刻的需求,及時做出對應的回應,這便是鏡映能力的標準水平。

孩子生命的早幾年,是相當需要養育者足夠好的鏡映能力才能生存下來的。

孩子需要「被看見」的需求,這是孩子未來自尊、自信、自愛的起點。

你看到老二癡迷電子產品,或者你忍不住把電子產品當保姆投餵給孩子,能制止你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你能否及時意識到——

孩子內心深處最需要的是看見和愛。玩手機的他,其實正在哭著向你求助:救救我吧,媽媽。

正如,心理學家 溫尼科特 說的那句話——

嬰兒擡頭看著他的媽媽,從媽媽的眼睛裏看到了自己 」。

你的鏡映能力越強,你越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電子產品成癮問題。因為道理你都懂,方法你也不是沒聽過,你只是—— 知道,但做不到 而已。

所以可以如何鍛煉呢?以下三個建議你可以多嘗試:

★ 多回應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現出情緒(如高興、憤怒、悲傷等)時,你多觀察下孩子的面部表情、語調和肢體語言,去回應你對孩子的情感的理解。

★ 多跟孩子互動做遊戲 :很多親子早教的互動都是以增進聯結為基準線,與孩子進行互動性遊戲,透過模仿孩子的動作和聲音,增強情感聯系。
★ 多跟孩子進行共情對話 :與孩子進行共情對話,比如積極傾聽、幫助表達、情感詞匯命名,幫助他們表達和理解自己的情感。

你知道的,我的 親子情緒管理父母必修課 裏都有這些訓練實操和鍛煉方向,要去學,要去練,才能有破局。

當你能增強自己的鏡映能力的時候,你便能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他「癡迷」電子產品,只是因為「中毒」和「上癮」。

但他一點都不需要電子產品,他發自內心,無比厭惡,被電子產品投餵的自己。

因為他失去的,將會比得到的,多很多很多。

我知道你很累,因為養育太累了,養育問題困難重重,你覺得你的能量也已經被消耗殆盡。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中有句話我時常看都很有共鳴——

「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精神內耗的狀態,就好像腦袋裏有兩個小人,理念不同,互相拉扯,吵得不可開交,所以能量就很容易被消耗,你也感覺自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你生活中要擔心的事情太多,要救的火太多,所以你經常 憂慮超載

你覺得孩子的問題是處理不好的,你害怕自己處理不好所以生活更亂。

至少電子產品拿在手上,孩子的表情看起來是開心的,可是一拿開電子產品,孩子鬧啊、哭啊、兇啊、讓你本來就艱難的育兒困境,更加雪上加霜。

你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也是很悲觀的。你可能時常都在質疑自己——

「我可以嗎?我真的可以做一個好父母嗎?還是算了吧,即便我再用心,我的養育水平也就那樣了,做了也是失敗的話,那做來幹嘛?」

你很難把焦點關註到自己的優點上,你還自我貶低,覺得自己普通極了,差勁極了,永遠永遠,都做不到像 別人 那麽好。

所以你才把自己縮在保護殼裏,一旦去面對這些養育的問題,你內心的恐懼和害怕,才是你最大的壓力。

蘇格拉底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內在敵人」,它讓我們遠離真正的生活。

你寫給我的,寥寥幾句的心路歷程裏,你的所有矛盾感,都源自這個「內在敵人」的存在,它便是你對自己的 自我內耗、自我攻擊、自我批判

你寧肯相信電子產品能給孩子帶來「幸福」,也不相信你能給孩子帶來「幸福」。

作為你的朋友,我很心疼你。

那你可以如何應對自己的「內在敵人」呢?

嘗試多寫【教養日記】。我在我的育兒書【教養力】裏提到過:

跟自己內心的不適握手言和,不僅是一句勸諫。要能夠更從容做到這點,還需要一個地基做支撐,那便是自我覺察力。

高自我覺察力的人會更傾向於相信自己有辦法走出困境,自己可以有依靠的人或者事,最終自己也可以妥善地使用這些資源。

在養育過程中,我們需要一本教養日記本,在日記本裏養成定期做記錄的習慣,可以讓我們保持自我覺察力。

迷失方向的時候,讓我們有勇氣堅持到底,並重新找回方向。

圖/【教養力】內頁

所以如果養育中覺得困難重重,就不能讓自己憂慮過載,而是要讓子彈飛一下,把自己經歷過的記錄下來,你才能明白和辨識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狀態和情感狀態。

多接受不完美,然後化自卑為動力,便是你開啟美好生活的關鍵一步。

我相信,到了這一步,不用我多說,你也知道你可以做什麽, 讓孩子從家庭和現實中獲得真實的幸福,而非從電子產品上獲得虛假的迷戀。

你都知道把電子產品當保姆投餵給那麽小的孩子,無疑是餵毒。

但你的壓力會讓你自欺欺人地認為這都是暫時的,這便是惡性迴圈。

心理學上說,人的一生都是由無數次重復的行為構成。

也就是說,你重復美好、積極和接納,你的人生就會走向重復美好、積極和接納。

你重復逃避、矛盾和痛苦,你的人生也會走向重復逃避、矛盾和痛苦。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喊停,為自己,為他人,為未來。

即便身處低谷,只要你不被內耗打敗,無論往哪裏走,你都是向上生長。

互勉。

Yours,萌芽。

參考資料:MJ Open. (2021). Effects of screentime o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views

作者萌芽,港大畢業,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會員,曾居香港,現居廣州,暢銷書【教養力】【這樣養育,孩子才有自驅力】作者,育有兩男孩,希望與你一起做自驅型養育父母,培養有自我驅動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