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譚景柱:七年援藏路,濃濃援藏情

2024-10-03教育

9月27日上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濰坊中學51周歲的譚景柱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從2018年8月,譚景柱第一次援藏,再到2022年7月,他再次申請援藏,他在西藏已經呆了七年。有人問他,為什麽要在西藏堅持支教這麽長時間,譚景柱的想法很樸實,他說自己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不圖什麽名利,只是之前的援藏支教工作沒有做完——那些還沒完成的課題,尚未推廣的教改試點專案,那批剛入職還未培養出師的年輕教師,那些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們的眼神,讓他無論如何都放不下、走不了。

談起教育援藏,如今在西藏日喀則市齊魯高級中學任職的譚景柱斬釘截鐵道:「我感受到了西藏的小孩對走出大山的渴望,感受到他們清澈求知的眼神,我們沒有理由不留下來援藏,我們需要留下來幫助他們實作願望。」一直以來,他始終將如何辦好教育放在心頭,認為需要以實際行動去踐行援藏精神,要用責任與擔當、愛與堅守去幹好教育事業。援藏七年,譚景柱十分感念這塊土地給予他的經歷:「西藏成了我最難以割舍的一部份,我們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幫助他們」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在山東援藏教師中,譚景柱是一名援藏老兵,2018年8月,他第一次援藏,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譚景柱毅然告別妻女,擔任西藏日喀則高級中學副校長,與當地藏族師生朝夕相處了4年,1400多天的時光。2022年7月,譚景柱光榮完成援藏任務,在與家人僅團聚了一周後,他再次踏上援藏之路。

今年51周歲的譚景柱聊起自己的身體往往就一句帶過,「問題不大,除了高反缺氧。」但聊起西藏的孩子們、他在西藏任職過的兩所學校,他侃侃而談。

「剛到西藏也是高原反應厲害,只能克服和堅持。」譚景柱沒有畏縮,克服高原反應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和遠離家人的孤單,迅速投入到援藏支教工作中。

受援學校是西藏自治區示範高中,面向整個西藏進行招生,生源相比兄弟學校要好,但學生們的基礎和內地比起來還是有不小差距,西藏雖然還沒有進行新高考改革,但譚景柱還是想未雨綢繆,讓一高的教學質素更上一層樓。在他援藏期間,狠抓教研和教學,建立了周測、月考、競賽等學業水平檢測體系,主持實施「援藏十個一工程」和「青藍結對」「魯藏雙向交流」等教研工作,在受援學校設立齊魯校長(名師)、特級校長工作室,培養青年業務骨幹100多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首先從教研入手,我們把山東的優質教研資源帶到受援學校,打造一支教研能力優秀的教師隊伍。」譚景柱在持續開展和鞏固集備集研、課程開發、課題論文研究等教學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加大了受援學校本地優質教師的培養儲備力度,以打造一支能夠長期紮根西藏、服務西藏教育事業的「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為目標,為受援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和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雖然西藏高中生相比內地來學業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但並不代表學生們的壓力不大,很多孩子也會對未來感到迷茫,對學習感到困惑,有些學生還有家庭方面的困難,需要老師全方位的關心。」在這裏教書越久,譚景柱越體會到孩子們上學有多不容易。「有的孩子家離學校上千公裏,路上可能用到各種交通工具,學生從家裏出來求學,一路長途跋涉,他們比內地學生有著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有教無類,譚景柱沒有忽視藏族孩子們的發展,他借鑒濰坊中學已經成熟執行的「全員導師制」經驗,讓高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人生導師,充分發揮學校教師資源,在教研教學工作之余,關愛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我們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主線納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譚景柱說。他在民族舞蹈、繪畫等學校原有的社團課程基礎上,組織人手新增了漢字書法、播音主持、古典詩詞等傳統文化課程,使學校成為各族學生健康成長的共有精神家園。除此之外,機器人編程、三D打印等現代技術套用課程,也是譚景柱力推的,「不能讓西藏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女生對播音主持和詩詞鑒賞等特色課很感興趣,這既可以提高她們的普通話水平,又會提升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力,是雙向促進的好事。」譚景柱說。他還經常組織西藏學生和教師到山東學習交流,他自己帶頭並為「山東老鄉」牽線搭橋,積極結對幫扶西藏的學生。

2000多個日日夜夜彈指一揮間,譚景柱紮根在支教一線辛勤工作,播撒希望的種子,有些已經開花結果,碩果累累,師生關系因為有了全員導師制而愈加融洽,學校的興趣課程、社團又加入了不少新生,受援學校的成績也在全市遙遙領先。

一個人的堅守,變成了兩代人的執念

日喀則地處青藏高原,南部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缺氧、低氣壓、強紫外線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當時領導也勸過我,說已經支教三四年時間了,身體狀況也差不多到達極限了,回去吧,但其實我覺得自己身體還是可以的,就這麽離開不太甘心,還想再幹一屆。」2022年,他向組織申請延期,再幹三年。這一次,他帶著未完成的心願和新的使命,擔任日喀則市齊魯高級中學副校長。齊魯高級中學是山東援藏投資近2億元建設的一所高中,也是山東援藏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教育專案。「有前面四年的教學管理經驗,我雖然壓力不小,但心裏有了些底,我們這一班援藏教師要為齊魯高級中學的發展開好頭。」譚景柱說。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譚景柱表示,「援藏是國家援藏戰略舉措,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的,我們作為援藏教師,能夠親自參與和見證西藏新時代社會主義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既是責任,又是一份讓我們倍感自豪的工作,我們都倍感珍惜,責無旁貸。對於我們每個援藏人來講,如何完成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不是幾句口號能實作的,要認真思考,沈下身子幹。首先,要立足援藏崗位,做好本職工;其次,你要有愛,用愛來育人。第三,堅持,援藏不是一個人的事兒,不是一批人的事兒,要一茬接著一茬幹,把接力棒傳承下來」。

言傳身教的力量使援藏的「薪火」代代相傳。2020年,譚景柱還在日喀則一高支教期間,參加完高考的女兒告訴他自己填報了西藏大學,這著實讓他吃了一驚,「我是在女兒高中的時候過來援藏的,可能當時受我的影響比較深,她也想過來看看。」譚景柱說,「女兒長大了,有她的人生理想,我選擇了尊重她的意願」。就這樣,18歲的女兒來到拉薩,成為西藏大學的一名學生。

「我們一家三口,分別在三個地方,我女兒是想過來陪陪我,覺得我在西藏太孤單了,但是沒想到拉薩和日喀則一點也不近。」譚景柱笑著說,「女兒有時候吐槽在西藏上大學挺苦的,氣候和食物都不太適應。我就反問她,我說那你後悔跟著爸爸的腳步來西藏嗎,她說不後悔,在這裏她收獲了很多,而且以後她也想跟我一樣,去當支教老師,去幫助更多的人。」譚景柱頓了一下,他說,他為女兒的想法感到自豪,也為能成為她的榜樣感到欣慰。

「女兒的想法也同樣是我的,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都收獲了很多,成長了很多。」譚景柱說。

「當初來的時候,覺得西藏是個美麗神奇的地方,現在我覺得,西藏就是我的故鄉,我的家。」譚景柱感慨萬千。

七年來,譚景柱紮根教育一線,完成援藏任務900余項,先後被授予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先進個人、西藏自治區援藏表現優秀個人、日喀則市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援藏教師的初心和使命。(大眾新聞·齊魯壹點 秦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