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全網瘋傳「祖孫二人發瘋18秒」背後真相:病態的一代人,藏不住了

2024-07-26教育

文 | 成就

編輯 | 成就

聽說關註我的人,財神爺都偏愛幾分!想要財運爆棚,就從點個關註開始吧!祝您財源滾滾,好運連連!

朋友圈裏的「別人家孩子」現實中卻活成了「恐怖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你是否刷到過這樣的影片:溫馨的燈光下

,餐桌擺滿了熱氣騰騰的飯菜,本該是闔家歡樂的畫面,鏡頭裏卻充斥著父母的責罵和孩子的啜泣,你是否也在朋友圈裏見過這樣的分享: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成績優異,而自家孩子卻仿佛「從天而降」的「熊孩子」, 讓人頭疼不已?在網絡時代 ,親子關系似乎被無限放大,也變得更加復雜微妙,我們一邊羨慕著「別人家的孩子」,一邊又為自家孩子的「不爭氣」而焦慮, 卻很少有人停下腳步 ,認真思考:我們和孩子之間究竟出了什麽問題?

「孝順」的迷思: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

圖片來源於網絡

14歲的女孩小雨(化名)趁著周末,系上圍裙,走進廚房,像模像樣地為下班回家的媽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三菜一湯,色香味俱全,小雨滿心期待著媽媽的誇獎,當媽媽踏進家門,看到餐桌上的「傑作」, 非但沒有露出欣慰的笑容 ,反而眉頭緊鎖,劈頭蓋臉地將小雨數落了一頓:「家裏就兩個人,做這麽多菜,浪費錢, 浪費糧食 ,你怎麽一點也不知道節約?」小雨委屈極了,她明明是出於一片孝心, 想讓媽媽嘗嘗自己的手藝 ,卻沒想到會招來一頓批評

類似的場景

,在許多中國式家庭中反復上演,父母習慣於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美其名曰「為你好」, 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他們將孩子的「聽話」等同於「孝順」,將孩子的「反抗」視為「大逆不道」, 卻從未想過 ,真正的愛,應該是尊重、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控制和PUA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你不行」:語言暴力在孩子心裏種下自卑的種子

放學路上

一對母女並肩而行 ,本該是親密無間的閑聊時光,卻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女孩抱怨媽媽總是打擊自己的自信心:「我考好了,你說是試卷簡單,我考差了,你說是我能力不行,在你眼裏,我永遠都不如別人!」聽到女兒的控訴,媽媽非但沒有反思自己的言行,反而怒火中燒,投擲一句更加傷人的話:「你本身就很差!」女孩頓時楞住了,腳步也變得沈重起來, 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氣 ,只剩下深深的無力感和自卑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一句不經意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裏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中國式家長往往羞於表達愛意 卻習慣於用尖銳的語言來「激勵」孩子 ,殊不知,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的深淵,最終喪失前進的動力

「我的痛苦,你必須感同身受」:情緒勒索將孩子推向崩潰的邊緣

圖片來源於網絡

13歲的男孩小傑(化名)躺在病床上,眼神空洞,面無表情,對於醫生的詢問,他始終保持沈默,小傑被診斷患上了重度抑郁癥,而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竟然是來自母親的「關心」,「你怎麽這麽不懂事,我辛辛苦苦賺錢供你讀書, 你卻得了這種病 你對得起我嗎?」「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考高分 ,你怎麽就這麽沒用,你看看你都把我氣成什麽樣了!」母親聲嘶力竭的哭訴, 像一把把鋒利的刀 ,刺痛著小傑脆弱的神經

中國式父母習慣於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滿足自己的期待, 卻很少關註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他們將自己的焦慮、壓力、負面情緒毫無保留地傾瀉給孩子 ,卻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卻從未想過, 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他們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引導,而不是無休止的情緒勒索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變成了我最討厭的人」:創傷的代際傳遞何時才能打破?

深圳衛健委釋出的一段影片

,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一位年輕的媽媽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對著孩子破口大罵:「你怎麽這麽笨,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考高分,你怎麽就考不了,我怎麽會生出你這麽沒用的東西!」這段熟悉的場景, 勾起了這位媽媽塵封已久的童年回憶 ,小時候,她也曾因為考試失利,遭到母親同樣的責罵,當時年幼的她,在心裏暗暗發誓:「以後我絕對不會成為像媽媽那樣的人!」當她為人父母,面對孩子的「不完美」,她卻不自覺地復制了母親的教育方式,將自己曾經遭受的傷害,延續到了下一代身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 充斥著太多「原生家庭」的影子 ,父母在原生家庭中習得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溝通方式,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 這種創傷的代際傳遞 就像一個無形的枷鎖 ,將一代又一代人禁錮其中,難以掙脫

「言傳身教」:與其焦慮不如和孩子一起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決 ,它需要父母們不斷地反思、學習和成長,才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和孩子的相處之道,與其焦慮地追逐「別人家的孩子」, 不如放下攀比心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 傾聽他們的心聲 ,尊重他們的選擇

教育, 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 才能收獲幸福的果實 ,與其抱怨孩子「不爭氣」,不如從自身做起,成為孩子的榜樣,用愛和理解,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倡導健康網絡環境,杜絕低俗資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