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父親奮勇將女兒推入海中以對抗威脅,網友稱贊「36計之將計就計」

2024-07-18教育

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註」,方便討論和分享。作者定會不負眾望,按時按量創作出更優質的內容。

導讀

父親帶女兒去海邊玩耍,女兒卻要往海裏跳,引發了一場意外的教育方式。這位父親深知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堅信「下猛藥才能治根本」。 他的做法引發了討論,教育的嚴厲與寬容的邊界到底在哪裏?點選了解更多。

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

最近陽江有個新聞刷爆了朋友圈,一位父親帶著全家人到海邊旅遊,女兒在海邊玩得不亦樂乎,因為父親催促她回家休息,女兒竟然要往海裏跳,還喊出了「我要投海了,誰跟我爽誰沒種」的囂張話。

作為父親的當場就火了,直接按住女兒往水裏浸,讓女兒親身體驗溺水的痛苦,邊浸邊罵邊說話:「你喝海水的滋味怎麽樣? 你舒服嗎?你不爽了嗎?」現場不少遊客都看傻了,紛紛勸說父女倆別吵影響心情。

事後女兒哭著說自己不敢投海,只是想試父母到底有多愛自己,想試父母能忍受自己多大的任性。

父親則是深吸一口氣,表示孩子要是知道喝農藥會灼燒五臟六腑,最終器官衰竭,痛死離世,她肯定會後悔的,所以不管孩子喝沒喝,都要拉她去醫院體驗一把灌腸洗胃的痛苦。

教育的嚴厲與寬容的邊界

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太極端了點呢?其實父親並不是心狠手辣的人,而是他深知一個道理——孩子抗挫折能力越弱,長大後犯的錯就越大。

他說了這樣一番話:「孩子長大後犯的錯有大小、有輕重,‘投海’只是其中之一,她試過這一次家長無法松口的遊擊戰,她就會拿出更大的勇氣進行下一次嘗試,而我們只要拒絕一次,就意味著無休止的退讓和妥協。」

父親堅信:既然‘灌腸’可以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分辨輕重,那麽‘灌腸’之後多讓她吃點苦頭也無妨。

其實這位父親並不是心狠手辣的人,而是他深知一個道理——孩子抗挫折能力越弱,長大後犯的錯就越大。

父母教育責任與家庭和諧

古人雲:「子不嬌養、孫不教導。」這句話說得好,意思是子女不要過分嬌生慣養,否則孫輩也很難教育。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既要有愛心,也要有原則。不能無休止地妥協和退讓,必要時還要適時采取嚴厲的教育方式。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孩或者兩孩,孩子生在蜜罐裏長在蜜罐裏,很少經歷挫折和失敗。父母對他們百般呵護、寵愛有加,任性慣了、脾氣慣了、膽量也大了。 等到他們長大成人,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挫折和困難時,往往束手無策、手足無措。

這時候就容易走極端、做出令人驚訝的舉動。比如陽江那個女孩,還有之前廣州番禺一女子就因為跟男友吵架鬧自殺,從18樓往下跳。 其實她們做出這樣的舉動並不是真的想死,而是試圖用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和宣泄情緒。

所以父親說得對:下猛藥才能治根本。如果早點意識到孩子的任性不能縱容、抗挫折能力太弱不僅不利於成長還可能釀成大錯,那麽現在就不會後悔莫及了。

父母期望與子女自由意誌

父母之愛子女,必為之計深遠。他們不求為子女能留下多少金銀財寶,只求子女能處之泰然、積極向上。因為他們深知:身外之物終將消逝,唯有心性才是最好的財富。

所以當看到子女任性妄為、無法無天時,他們會適時給予教育和引導。這種教育方式可能在當時看來有些嚴厲、甚至是冷漠。 但實際上正是出於對子女深沈的期望和對其自由意誌的尊重。

當代社會競爭激烈、變革叠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和逆境應對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穩致遠、不至於因為一點小挫折就失去了前行的勇氣和信念。

所以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父母既要有愛心也要有原則。不能縱容任性、更不能無休止地妥協和退讓。這樣既不利於子女健康成長也不利於家庭和諧穩定。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對子女施以嚴刑酷法或者冷漠無情。而是要在教育子女時把握好分寸、既要有度也要有情。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有擔當、有責任感的新時代人。

結語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父母的期望與子女的自由意誌之間需要取得平衡。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既要有愛心也要有原則,不能縱容任性,更不能無休止地妥協和退讓。你認為父親的做法正確?快來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文|小時講電影

編輯|小時講電影

對此,您怎麽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