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在「二孩」的背景下,失獨老人的生存現狀究竟怎麽樣?

2024-04-01教育

如今,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嚴峻。

失獨老人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當下備受關註的社會群體。

那麽在2015年後,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的背景下,這些失獨老人究竟過得怎麽樣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最真實的失獨老人現狀……

什麽是失獨老人?

失獨老人指的是根據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僅生育了一名子女,但是該子女由於事故或疾病等因素離開人世,未再次生育或收養子女的老年人。那些積極回應「一胎」的老年人,不但陷入了「一胎難求」的困境,更面臨著生病後如何就醫和養老保障等諸多難題。

失獨人群的出現是中國人口政策負面影響的表現,如果失獨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將導致民眾對政府的信心發生嚴重的危機,並且當其數量不斷增加時,可能形成一種不安定的群體,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所以,了解了「失獨老人」這個概念之後,我們要從這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團體開始,深入到他們的人生中去。

中國失獨老人的生活現狀

以南京市為例,盡管南京市制定了多項政策,從經濟、精神等多方面給予失獨者照顧,以緩解其生活及精神上的困擾,但是,目前中國的失獨者養老狀況仍然十分嚴重。

根據南京市衛生計生委的數據,到2016年,南京市共有6000名失去子女的老年人。例如,南京市某區,截至2016年年底,該地區49歲及以上女性家庭成員共900名,其子女因疾病、交通事故或自殺等原因去世,其平均年齡在59歲左右。

目前,中國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

目前,中國的失獨者以退休金和專項補助為主。有關部門在南京市鼓樓區對12位元失獨者進行了深入采訪,結果顯示,這些失獨老人大多以領取較少的退休金為生,在這些失獨者中,每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91.7%,而1500元以下的占16.7%。

由於獨生子女死亡前的傷病治療,很多老年人都背負著沈重的債務,甚至有些老年人還承擔著外孫或者孫子孫女的學費。失獨老人的身體素質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而日益惡化,其養老和醫療費用不斷攀升,多數失獨老人過著貧困的生活。

南京失獨家庭中,每月收入低於2500元的比例高達55%,其中5.8%依靠政府救助,陷入「老無所養,老無所醫」的窘境。

有一項政策是:對那些沒有再婚或者領養過孩子的家庭,每個家庭每個月補助100元,直到他們去世為止。

考慮到目前的社會條件,低保的數額實在是太小了,申請低保的條件也很苛刻,比如說,單親家庭的女性必須年滿49歲。另外,被資助人在再次懷孕或者被法定領養後,其生活費將被暫停。

在我們國家,養兒防老是一種傳統的家庭理念,失獨讓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感,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也失去了自己的價值。南京市一區「留守老人」的調研表明,大部份留守老人都處於喪子之痛之中,存在著較重的精神問題,超過50%的老人出現了輕生的念頭。

失獨者的心理傷害,一部份來自內心,由於喪失了唯一的子女,他們就會喪失心理上和生命上的兩種依賴,從而使他們更有可能患上精神病、抑郁癥等疾病;二是來自於外界,有些人會認為你是個災星,對你進行歧視。這些社會上對失獨者的歧視,使得他們迫切需要心理上的安慰。

子女在維持一個家庭的穩定性中起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失去父母的壓力很可能導致婚姻關系的解體甚至離婚。由於失獨者的平均年紀偏大,且老人再次生育的可能性低於正值壯年的人群,所以她們所遭受的打擊也更大。一旦喪失了唯一的孩子,夫婦之間很可能會相互抱怨,從而導致家庭沖突的擴大。

此外,對於失獨者來說,孫子孫女才是他們的傳宗接代之本,孫子孫女則是他們生命中的寄托與寄托。然而,目前中國對隔代探視權的保護還不夠完善。

在失獨的老人和媳婦、女婿的遺產爭奪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矛盾,同時,喪偶媳婦或女婿的再婚,也會引發監護糾紛,對於看重傳宗接代的失獨者而言,無疑會造成二次傷害。

目前,隨著老年人數的增加,適齡工作人數的下降,社會的養老負擔越來越重。在中國,「養兒防老」歷來被認為是一種以家庭為主導的養老方式。

在中國,特別是在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後,由於傳統的大家庭規模日益縮小,並且呈現出了老齡化與少子化共存的結構特點,即「雙全」、「雙獨」的家庭比例在增加,同時也使得養老的風險日益增加。

失獨這一事故導致了失獨者家庭養老的最後失敗,然而,養老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義務,更是政府和社會共同的職責,所以應該建立起家庭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抱團養老等各種方式相互補充的綜合性養老方式。

我們要如何應對?

有如下規定:從2016年開始,年滿60歲的老人去世專項補助將增加到每個月500元,年滿49歲以上的老人去世專項補助按照每個月500元的標準進行發放;

根據南京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對專項補助的標準進行動態調整,確保其與地區居民的平均收入和價格漲幅保持一致;將滿足低保標準的獨居老人納入低保物件;

對於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需要幫助的失獨者,應按照有關規定,發放臨時生活補助。【實施意見】還針對失獨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作出了相關的安排,比如:60周歲以上失能、部份失能或生活困難的失獨老年人等特殊扶持物件,在他們自己選擇居住在公辦養老機構或者居家養老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根據當地就近原則為他們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和補貼;

60歲以上生活困難的失能、部份失能和60歲以上的特殊扶持人,也可以向國家購買養老保險。

當前,在南京市,針對失獨者家庭采取一對二的幫扶方式,為每位失獨者安排一名公務員和一名街道領導,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其服務。

南京市還構建了「四個一」的工作機制,即:構建「無兒戶」的家庭檔案;搭建誌願服務的平台;舉辦一次家庭慰問活動;每到節日期間,對孤寡老人進行精神、物質上的關懷及溫暖的短訊祝福。針對「無人」的特點,南京市衛生計生委將在元旦和春節期間為「無人」家庭購置「家政服務證」,為其居家養老、居家清潔等服務。

在哪些方面可以改善?

要註重對失獨者的自立。失獨者要擺脫「失獨」的困境,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在對失獨者進行社會援助的同時,應加強對失獨者的自我幫助,幫助他們恢復對生命的自信和對生命的意義的認識。

在經濟上、感情上和輿論上,由於失獨者所承受的巨大的經濟、情感和輿論的壓力,因此,街道特別是社區要積極地對這些失獨者進行關懷,使他們感到來自於社會的溫馨。

同時,街道和社區要積極為失獨者創造一個活動的空間,並透過手工編織、書畫交流、踏青旅遊等形式,讓他們走出孤獨。

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失獨者的自我認同度較差,對人生也喪失了自信與激情,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我們的家長們總是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他們的孩子們的身上,一旦他們的孩子們離開了他們,他們就會陷入精神崩潰、老無所依的境地。

所以,失獨老人應該多參與社會交往,增加感情溝通的可能性。另外,要註意自己的自立,積極參與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讓自己從喪子之痛中解脫,像上海一名失去子女的媽媽,以賣掉她的財產,帶領家人到內蒙古荒漠植樹二百多萬株,以回饋社區,重獲生命之真諦。

幫助失獨人士重新組建一個完整的家庭。喪子之痛,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但一旦有了新的子女,他們就能重拾對人生的希望和自信。對仍在育齡、有生育願望的無兒無女,可透過衛生、衛生等部門為其辦理轉育手續。

由主管機關負責為其申請生育登記,並對其進行免費的孕檢和優生檢查。如果失獨子女已無生育能力,但自願領養的,民政局、公安局等部門要主動為其提供相關的領養資料,並為其在福利院中安置子女,並幫助其完成領養程式。

在我們國家,傳統的養老模式是以家庭為基礎,但在失獨者的家庭中卻不能做到這一點。為此,應當充分利用失獨家庭的特點,為其設立專門的養老機構,並構建機構、社區居家和協定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體系。

全面放開「二胎」後,「失獨者」感受更加明顯,對其生活狀況及幫扶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扶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精神慰藉、心理疏導、再生育關懷、養老醫療等方面,要從各個方面來解決問題。最後,「老有所依,老有所依,老有所依」的基本養老制度得以真正落實。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