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我95後,高中3年修完7門大學AP課程,在國外把家教做成一份事業

2024-04-01教育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384位元真人故事

我叫大城,杭州人,現居加拿大溫哥華,是一個愛好創業的95後商業博主。

19歲,我被媽媽送入烹飪學校學習廚師,丟進創業公司端茶送水,意外收獲互聯網創業思維。20歲,我在加拿大與富二代同學合夥做留學家教,收獲人生第一桶金,實作經濟獨立。

沒想到回國後,深圳的一次投資讓我虧損70萬。我一邊瘋狂學習,一邊做自媒體賺錢。2022年,我們成為華人圈第一個拿到官方TK美區公會資質的公司。

(我是大城)

我叫大城,1997年出生於湖州三合鄉陽城村的一個普通家庭。爸爸媽媽在當地鎮上的郵政上班,我還有一個雙胞胎弟弟。

小時候,我和弟弟基本在放養中長大。爸爸媽媽雖然忙,但很註重我和弟弟的教育。在農村,大人們始終相信:多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人生才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爸爸的思想比較保守,喜歡固守在一方天地;媽媽則相反,她比較有遠見,喜歡在生活中尋求突破。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為走出小鎮,給我和弟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媽媽曾多次爭取工作調動。終於在我進入六年級時,她意外得到了調去杭州工作的機會。從那時起,我們舉家遷到了杭州。

常聽大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踏上杭州這個仙境般的城市,腳下的每一步都充滿了詩和遠方的味道。

(我和弟弟參加小學運動會)

那時,舅舅早已在杭州成家立業。表姐就讀杭州重點中學,因成績優異,曾被校國際部破格錄取。媽媽常以表姐作為我學習的榜樣。

初升高時,學校的國際部開始自主招生,媽媽希望我能去試一試。她說,無論考上與否,都是對自己的一次鍛煉。從小,我對金錢沒什麽概念,不知道國際部的學費比普通班要高,只是聽媽媽的話去試一下。

在小鎮讀書時,我的成績還不錯,尤其理科成績很好。但到人才濟濟的杭州,英語成了我最大的短板。因為城裏的孩子從一年級,甚至更早就開始學英語,而我從四年級才開始學。所以,當時我的英語成績比較落後,120分的試卷,很多人可以考100分以上,而我只能考90分。

雖然分數比不過人家,但我從不畏懼英語,尤其練習口語是一大樂趣

(初中時的大城)

媽媽說,看美劇可以提升口語。所以,我很樂意每天跟著「越獄」的主角米克練習口語,他說一句,我就跟著念一句。不斷的模仿和練習,我的口語有了質的提升。最終,我成功考入了國際部。

高考時,我被加拿大的一所名校錄取,弟弟也考上了國內的重點大學。那年暑假,身邊很多同學都去旅遊了,媽媽卻把我和弟弟送進了烹飪學校。

當時,我和弟弟都不理解。媽媽為我們分析利弊:「學廚師,可以拿廚師證,以後在外面可以做飯給自己吃。哪怕去餐廳打工,也可以做個幫廚或廚師,薪金也比服務員要高。」媽媽的話瞬間讓我們醍醐灌頂。

學了二個月,我們拿到了廚師證。媽媽又給我們攬了一個端茶倒水的活。有一次,她偶然參加一個園區的「互聯網+」講座,結識了一個剛創立不久的科技型創業公司。

(進入大學時的照片)

公司的兩位創始人都是90後,媽媽對他們說:「我有兩個孩子,比你們小一點,能不能去公司給你們端茶倒水,和你們學習學習?」

沒想到,兩位老板居然同意了。端茶倒水的工作我們只幹了一周,因為公司有個員工生病需要休假,他的工作就是校正網頁裏的錯字,這個活不難,老板問我願不願意幹?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因為我和弟弟表現積極上進,老板對我們的印象很好。每次公司搞團建、開會,還有內部探討,都會帶上我們。短短一個多月的鍛煉,我開始有了一點「互聯網創業思維」,對團隊架構也有了認識,創業的種子在我心底生根發芽。

2016年9月,19歲的我孤身一人來到溫哥華求學。出國前,媽媽就叮囑了一句:「你只要不犯法,不吸D,其他想幹什麽都可以幹。」

(在溫哥華逛街)

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都很高,像我這種普通家庭出來的,一沒財力,二沒背景,三沒任何人脈,父母能送我留學已經很不容易。

剛開始,我的生活非常拮據。每個月只有1500的生活費,和朋友一起租住地下室。每月750的租金,剩余的錢要支付手機話費、水電費和餐費。

至少有半年我都吃不飽飯,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餓得受不了的時候,靠喝熱水充饑。但命運之神總會在你最難熬的時候來敲你的門

因為高中三年,我提前修完了大學的7門AP課程,所以進入大學後,我可以用AP成績換取學分。

當時身邊很多同學沒有學過AP課程,有些同學請我輔導,剛開我都是無償幫忙。後來問的人多了,我就象征性的收15加幣一次課。這樣每天上2-3節課,一天的飯錢就解決了。

(在溫哥華滑雪)

口碑做好了,自然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這時,我意識到做家教不僅可以謀生,而且可以當成一份事業來做。

朋友Q的一位朋友想找做教育的合夥人 看到訊息後,我第一時間就聯系了他,生怕這麽好的機會被人捷足先登了。

這位潮汕朋友,開著拉風的奔馳E級敞篷,來我的地下室和我談合作。一方出資,一方出力,沒聊多久我們一拍即合。

剛起步時,我們花了200加幣的「巨資」買了一台二手印表機。我把海報做好後,一邊招家教,一邊在學校推廣。

不久,我們招到了43位老師。每天,我和大家一樣都要上6-8個小時的課。自己掙的課時再加上抽傭,一年的收入是爸媽一年薪金總和的2-3倍,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學畢業照)

2017年,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境外掀起上市熱潮,每個人都有一個上市夢,我也不例外。嘗到創業甜頭的我,準備帶著「線上教育」的專案回國尋找融資。
我先在創業園區找了一個技術外包的團隊,經過協商,他們願意以 15% 的技術入股。但因為沒有現金流,開發進度很慢,一二個月可以搞定的系統,他們整整開發了四個月。

更尷尬的是,四個月開發出來的模型有很多漏洞。線上授課時,螢幕延遲現象非常嚴重,根本沒辦法正常執行。

為解決資金問題,我馬不停蹄地跑去鄭州參加一個融資活動。這個活動是由深圳一家知名企業舉辦的。他們在鄭州、深圳、上海三地都開了線下活動,差不多有 400 個專案方參與。

初步展示中,我的專案也被選中。隨後被選上的專案方一起匯聚到上海的蠻子基金大廈參加培訓和路演。

(我在溫哥華)

那次路演經歷,至今讓我哭笑不得。互聯網路演安排在上午,下午是實業路演。由於我沒有註意,帶著互聯網專案參加了下午的實業路演,講完後發現台下鴉雀無聲。

一瞬間的錯愕和尷尬後,我以為自己被淘汰出局了。這時,幸虧有位廖總上台為我解圍,說:「小夥子,你晚一點到我這兒來,我給你推薦一個投資人。」

路演結束後,廖總把我介紹給蠻子基金的崔總。他把我帶到了大廈頂樓的陽光房。那時,我並不知道頂樓陽光房是有錢人的標配。站在陽光房裏,我失落的心情瞬間開闊。

崔總惜字如金,只跟我說了四句話。第一句是給我5分鐘時間讓我講專案。講完後,他又問我有沒有公眾H,或者自己的平台。我說都沒有, 那一瞬,我認識到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我和自媒體朋友Dan)

接下來他說道:「如果你今天已經做出了平台,並且有1000個使用者,那你今天就可以拿走100萬。」走之前,我和崔總互加了好友,他最後對我說了一句:小夥子,加油,每天推進一點點!

這次融資雖失敗了,但讓20歲的我終生難忘。我曾經以為創業是件神秘的事情,應該是一群有知識、有資源和背景的年輕人在那裏運籌帷幄。

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們很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來自各行各業,既沒有顯赫的學歷,也沒有雄厚的資金和背景。有的人文化水平並不高,說起話來簡單粗暴。原來,創業對於普通人來說並非遙不可及。

回到加拿大後,我搬到了學校附近住。有個室友開了一家小龍蝦店,他家境優渥,但疏於經營,店鋪生意很是慘淡。他想把餐廳低價賣了,但賣了半天也沒賣出去。

(忙於火鍋店的我)

當時,我手裏有一部份積蓄,認為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機會。於是,我花了幾萬塊買了一部份股份,準備把龍蝦店重整成火鍋店。

在此之前,我做過市場調查。我發現,靠近市區的一家華人火鍋店,開了很多年。這家店主打養生,都是老廣東愛吃的那種養生雞鍋、海鮮鍋等。我想養生這個市場應該挺大,所以當時就想打個市場差。

作為廚師,我深知花膠的美容養顏功效,所以決定把新店定位為「花膠雞」養生火鍋。

2019年9月,我把招牌、餐品、logo、選單、所需軟件設施等一系列配套都準備好了。

當時設計的古風Logo,本想吸引一批網紅來。誰知十月份開張,卻意外吸引了一大批老廣東,餐館的生意異常火爆。才二周的功夫,每天排隊來吃飯的人絡繹不絕,連停車位都不夠用。

(開心時打高爾夫)

但好景不長,三個月後,我們的火鍋店被隔壁賣保健品的老板舉報。這位老板是一位廣東阿姨,當時她帶著消防和衛生部門的人來店裏。一番盤查後,消防人員交給我一份長達6頁的報告。

報告裏羅列了各種問題,每解決一個問題都要花一份錢。其中最貴的一項,是要安裝一個16萬加幣的新消防系統。可笑的是,我們新店才開張三個多月,還沒盈利,讓我們上哪去找16萬呢?

更有趣的是,這位阿姨的店隨後也因涉嫌違規被查處。真是印證了【紅樓夢】裏的那句名言:「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當時,擺在我和合夥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麽關門大吉,要麽換個地方另起爐竈。

這位合夥人來自北京,家裏有人做高官,家底雄厚。他在溫哥華已經有一套別墅和一套公寓。

(我和好兄弟Leo)

閉店後,他又從家裏拿了一筆錢,帶著餐館的廚師和我的「花膠雞」養生秘方,在另一個地方,花150萬和其他朋友一起開了一家新的「花膠雞養生火鍋店」。但這些都跟我沒有任何關系了。

這次經歷狠狠地給了我一個慘痛的教訓。它提醒我以後不管做什麽事情,都要尊重當地的規則。尤其是,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從多方面考慮,核心的東西自己要把握住,否則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重要的是,不能因為年輕,為了賺錢而無節制的揮霍自己的身體

做餐館的那段日子,我每天淩晨5點起床,跑3-4個地方去采購食材和配料,送到店裏後又要馬不停蹄的趕回學校上課。餓肚子是家常便飯。上完課後下午和晚上還要給學生補習。晚上11點店裏關門,我和學生在餐館補習通常補到淩晨3點。

(朋友家的豪宅後院)

那時仗著自己年輕,從小是體育生,身體應當很扛造。 但22歲的我,身體卻如70歲的老人般蒼老 。2020年因疫情回國時,媽媽曾帶我去醫院體檢,醫生說我竟然得了五六十歲人才會得的中老年病。

俗話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因為疫情,街上的很多店鋪被相關部門下令關閉,那位合夥人新開的店也沒能幸免。不幸中的萬幸,我沒有參與那個餐館的經營,躲過了虧損這一劫
而且,幸運之神從來不會虧待每一位認真且努力的人 。在那段難熬的日子裏,我結識了生命中的兩位貴人。一位是溫哥華的福建同鄉會負責人高哥,另一位是我朋友的爸爸,我叫他師父。

高哥和師父都五十多歲,他們都很欣賞那種有頭腦,幹活很拼,又很真誠實在的年輕人。

(散步拍的美景)

開餐館時,高哥會經常帶很多朋友來店裏吃飯,帶我認識他的朋友。而且,會經常把我叫到他家裏,一邊喝茶,一邊講為人處世的道理。說實話,當時我有些年輕氣盛,有些道理直白得讓我有些反感。

後來,當我經歷了一些事情,認識的人越來越多,發現高哥說的都是對的,那些放在我腦子裏的道理在某一天都一一得到了印證。

師父在深圳有很多專案和公司,每天有很多人來找他聊工作,辦公室的活根本接待不過來。等回到家,空下來的時候,我會和他聊各種話題,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

師父認為「說一千遍不如行動一次」。他不愛講道理,而是帶著我親自去體驗。 他會帶我參加各種局,見識形形色色的人,觀察他們為人處事的方式,揣摩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雪山上的我)

2021年,BTC是當時全球資本爭相追捧的新型資產,並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師父有個區塊鏈專案,和師父探討完後,當時我就決定投入70萬開發這個專案。但等平台做出來,產品要推出時,相關部門卻下了一道令,稱所有交易BTC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配套令下來後,檔幣的價格開始狂跌,很多投資者都失去了信心。我們等了一兩個月,以為市場會好轉,沒想到等來的是第二道令,即所有支付平台都不能用於虛擬貨幣交易。這道令直接宣告虛擬貨幣市場的死亡。至此,我的專案也徹底宣告失敗。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了解放前。與此同時,我還收到了大學發來的警告函,如果再不回去上課,就面臨被學校開除的危險。

(我和夥伴們)

然而,我回加拿大的盤纏都輸沒了。於是我進入桐鄉的一家公司做服裝帶貨,準備賺些錢再回去。當時我和一位有50萬粉絲的大V學習帶貨,網上的女裝賣得非常好。

於是,我又面臨兩個選擇:要麽繼續留在公司帶貨,要麽回學校讀書。

不回學校的話,我這些年的努力,父母花的錢都白費了。高中時父母為我花了30萬,大一又花了十多萬。

雖然大二開始,我掙了不少錢,但這兩年的報復性消費,加上深圳投資的失利,已經把我打回了原形。

我最終選擇回到學校,又租回了每個月800的地下室。我開始瘋狂學習,為了盡快畢業,正常一個學期最多選3門課,我1-4月選了6門課,5-9月又選了4門課。

2022年2月,我以海外商業博主的身份開始拍短影片,線上分享我的創業經歷和商業邏輯。

(參加華人晚會)

沒想到,一夜之間,我從0粉絲漲到幾千粉。當時溫哥華沒有人會做流量,海外華人圈沒人做商業板塊,我成了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流量爆了以後,當地突然有很多人找我,向我咨詢怎麽做流量,他們請我吃飯,給我送禮物。源源不斷的資源開始向我湧來,我和一個老板還合夥開了一家沈浸式VR店,效益非常好。

8月份,TK電商狂奔入局美國市場。當時加拿大很多人不懂流量,而我在國內做服裝電商帶貨時,積累了不少行業經驗。所以找了幾個朋友一起投資做美區TK。經過半年多的營運,到2023年4月時,我們成了整個華人圈裏第一個拿到TK美區公會的公司。

隨著手裏的專案越來越多,人脈圈的增大,我開始做師父做的事情,專門對接各種資源,遇上感興趣的專案,自己有時也下場去做。

(沈浸式思考中)

回顧這6年的歷程,過去的幾年過得就像一幅心電圖,上下起伏不平。現在的我,心如止水,不期待往上走,更不想往下滑。

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沖動之下投入幾十上百萬,像一塊石頭扔進水裏,連個水花都沒看見。錢不是大風刮來的,我會盡可能把風險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範圍內。

創業艱難百戰多,莫泊桑也說過:「成功是一時的,失敗才是人生的主旋律。」失敗和受挫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無論是創業還是打工,都盡量找自己感興趣且擅長的領域,堅持不懈,方能到達終點。獻給每一位為夢想拼搏的你!一起共勉!

(歡迎關註主人公賬號:「大城」)


【口述: 大城】

【編輯: 墨斐】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選關註哦!@真實人物采訪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