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孩子看電子螢幕越看越上癮怎麽辦?1招輕松解決

2024-03-24教育

在這個數碼化的時代,電子螢幕無疑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對於孩子們來說尤其如此。它們像是五彩斑斕的新世界,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讓他們沈浸在無盡的動畫和遊戲中。

但作為一名媽媽,我也註意到了一個問題: 孩子們似乎越看螢幕越上癮,而且每次看完之後,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加放松,反而變得更加懶散,有時甚至發脾氣 。這讓我不得不深入思考,螢幕時間對孩子們究竟意味著什麽?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關於螢幕時間的有趣事實。

  • 第一個事實是,當孩子們長時間盯著螢幕時,他們的大腦並沒有處於專註的學習模式,而是進入了一種 警覺狀態

  • 想象一下,就像是孩子們在森林裏遇到了一只小動物,他們的註意力會瞬間集中,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但在自然狀態下,這種警覺狀態只會持續幾秒鐘。然而,螢幕上影像的快速變化不斷地刺激著孩子的大腦,讓他們的大腦長時間保持在這種不健康的警覺模式下。這就像是孩子們一直處於緊張的森林探險中,無法放松,最終導致他們感到疲勞。

  • 第二個事實是,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我們的大腦吸收知識最有效的方式都離不開社互動動。想想看,當我們在講故事時,孩子們的眼睛會閃閃發光,他們會問問題,會參與討論,這就是學習。但是,單純的看螢幕,哪怕是學習類的節目,離開了社互動動這個元素,能夠吸收到的知識其實非常有限,甚至可能是碎片化的。這就像是孩子們在看一本充滿圖片的書,但沒有大人在旁邊解釋和討論,他們可能只能理解表面的內容,而無法深入理解故事背後的意義。

  • 那麽,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麽辦呢?

    解決方案其實就在問題本身——回到真實、有生命力的社互動動中去。

    蒙特梭利關於螢幕時間的建議是,除了限制觀看時長外,家長的陪伴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孩子可以看電視,但需要家長陪同。因為家長可以補充螢幕中未能明確體現的內容。比如,在節目結束後,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故事情節,為人物的情緒命名,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做的本質是將看電視與親子互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讓孩子將看電視作為逃避現實的心理防空洞。

    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這種心理防空洞,我該怎麽辦?

    我的方法是 不講道理,只給選擇

    不要說「你再看眼睛要壞掉」,

    而是問孩子:「沒有電視看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麽?」

    這個問題鼓勵孩子向內看,他們可能會說「我覺得很無聊,很難受」。

    接著,我們可以探討其他方式來幫助孩子應對這樣的感受。

    如果孩子說「只有看電視」,這就回到了我之前提到的,我們的精力投入在哪裏,成長就出現在哪裏。如果我們總是和孩子爭執,他們就會越來越擅長和我們爭執。但如果我們投入精力去提升親子活動的質素,孩子的環境互動能力和情緒處理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育兒的本質是經歷的投放。在2024年,我會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智慧的育兒經驗。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和互動的成長環境。

    現在,我想帶大家一起進入我家,看看我們是如何將這些理論套用到日常生活中的。——

    每天早晨,當孩子們醒來,我會用一首輕松愉快的歌來喚醒他們,而不是冰冷的鬧鐘聲。我們一起在廚房忙碌,準備早餐,我會讓孩子們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部份。我們會一起討論今天的計劃,比如去公園玩耍,或者在家做一些手工藝品。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感到興奮,也讓他們學會了規劃和期待。

    在孩子們看螢幕的時間裏,我會坐在他們旁邊,一起觀看節目。我會在廣告時間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劇情,或者討論角色的行為。節目結束後,我們會一起畫畫,或者扮演節目中的角色,讓故事在現實生活中繼續。這樣的互動不僅讓孩子們對節目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們的親子關系更加緊密。

    當然,有時候孩子們會因為不能看電視而感到沮喪。這時,我會給他們提供其他的選擇,比如閱讀一本有趣的書,或者一起做一個科學實驗。我會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積極的互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如何處理情緒,也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和獨立。

    在周末,我們會組織一些家庭活動,比如一起去郊遊,或者邀請朋友們來家裏開派對。這些活動讓孩子們有機會和其他人交流,學會社交技巧。他們在遊戲中學會了分享和合作,這些經歷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我堅信育兒是一場旅行,而不是一場競賽。

    我們的目標不是讓孩子成為完美的人,而是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透過有意識地安排螢幕時間,鼓勵社互動動,以及提供豐富的生活經歷,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讓我們一起努力,用愛和智慧去塑造孩子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