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中國瓷器中的那一抹紅色:鈞紅、祭紅、郎紅、豇豆紅

2024-06-22收藏

鈞紅

最早的紅釉。宋代的鈞窯利用銅的氧化物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的銅紅釉。

釉層較厚,兩次燒成,往往紅中帶紫,有開片和流釉現象。

鈞紅瓷器中,還常出現紅、藍、紫三色互相交錯、如火如霞的絢麗畫面。

最初為宋時河南禹州鈞窯(現河南禹州市)所燒造,故稱「鈞紅」,鈞紅釉瓷器屬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個銅紅釉品種,它的誕生,結束了當時青瓷獨占鰲頭的局面,這在中國瓷業發展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其意義深遠,不僅是鈞瓷工藝的一大創舉,而且開辟了陶瓷美學的新境界,為元、明、清時期出現的釉裏紅、鮮紅、郎窯紅、豇豆紅、霽紅等名品奠定了基礎。

祭紅

鈞紅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從明朝開始,景德鎮大量生產鈞紅瓷。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創造了祭紅。祭紅嬌而不艷,紅中透紫,色澤深沈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制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古人在制作祭紅瓷時,很名貴的原料如珊瑚、瑪瑙、玉石、珍珠、黃金等都在所不惜。

釉面密布細小的棕眼,如同桔皮。盛於康、雍、乾三代。在宣德時也稱「寶石紅」,也稱為「霽紅」。

數量稀少,因燒成難度極大。被譽為千窯一寶,其主要特點是釉中無龜裂紋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熱穩定性較好,是瓷器中的精品,非常珍貴。

相傳明朝宣德年間,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鮮紅色的瓷器祭奠日神,於是詔令設在景德鎮的督窯官加緊燒制。但是,窯工們多次試驗,就是燒不出令朝廷滿意的祭器來。督窯的太監每日督促、鞭打窯工,並且把一部份人關進監獄,聲稱再燒不出皇帝催要的紅釉瓷器,就要殺人了。一位老窯工的女兒翠蘭,聽到訊息非常擔心,跑到了禦窯廠,發現她的父親也被督窯官投入了大牢。悲憤的翠蘭縱身跳入了熊熊的窯火當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議督窯官的暴行。兩天後,當窯工們開啟翠蘭焚身的窯爐時,驚奇地發現,燒成的陶坯呈現出鮮血一樣的紅色。 紅色的祭器燒成了,人們說這是翠蘭的血染紅了陶坯,於是就把這種紅色的陶瓷,稱為祭紅。

郎紅

中國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它的特點是:色彩絢麗,紅艷鮮明,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由於釉汁厚,在高溫下產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紅往往於口沿露出白胎。郎窯紅底部邊緣釉汁流垂凝聚,近於黑紅色。

產於清朝督陶官郎廷極所督燒的郎窯,故稱「郎窯紅」郎紅與美人醉釉又稱粉紅釉、孩兒臉釉、 豇豆紅釉、桃花片釉等十分相近,初創於明代,清代有很大發展。

康熙時期郎紅中的厚釉器(也稱為呆釉),色如牛血,稱為「牛血紅」;釉層較厚,色彩深艷,猶如初凝的牛血,稱為「牛血紅」。郎窯紅中既有厚釉也有薄釉,薄釉器又被稱為亮釉,色如雞血般鮮艷被稱為「雞血紅」。

郎窯紅是銅紅釉中較鮮艷的一種,其釉面光潔透亮,有玻璃質感,開紋片並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

特征是"脫口垂足郎不流",釉面透亮,有較強的玻璃質感,有明顯的脫口現象。在口沿邊上露出一圈白白的燈草色,到足部的時候就垂得比較多,但又不會流過圈足。初創於明代,清代有很大發展。包含:粉紅釉、孩兒臉釉、豇豆紅釉、桃花片釉等品種,色調淡雅柔和,給人以含蓄之美。

豇豆紅

銅紅高溫釉中的一種,為清代康熙晚期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因其色調淡雅宜人,以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造型輕靈秀美而得名。

豇豆紅釉質都很勻凈細膩,含有粉質。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淺不一的斑點,甚是柔和悅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綠斑苔點。

豇豆紅的燒成難度大,制作時間短,所以傳世數量極少,歷來是收藏家搜獵的目標。

傳世的豇豆紅以小件居多,如印盒、尊、柳葉瓶、菊瓣瓶等,其器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書官窯款,主要是康熙宮廷所用的文房用具。雍正時雖有少量燒制,但釉色灰暗。雍正後已很難見到了。

一種呈色多變的高溫顏色釉,清康熙出現,釉中名貴品種之一。釉色淺紅,釉面多綠苔點,基本不開片。原本是燒成技術上的缺陷,但在渾然一體的淡紅中,摻雜點點綠斑,反而顯得幽雅清淡,柔和悅目,給人美感,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