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天一件文物:西周中晚期嵌綠松石鑾鈴

2024-05-12收藏

鑾luán鈴,是先秦馬車上的物件,隨著馬車運動而發出聲音。可以說它如同今天的汽車喇叭,不過它的功能比汽車喇叭更多。

我們知道馬是很容易受驚的動物。鑾鈴長時間的響聲,可以麻痹馬的聽覺,使它們不易受到其他聲響的驚嚇。

另外,鑾鈴還可體現車主的身份地位。【詩經】中描繪:「四牡彭彭,八鸞luán鏘鏘。」意思就是,四匹駿馬彭彭馳騁,八只鑾鈴鏘鏘發聲。

不知您是否註意到了上述詩句中寫的是「鸞」,下面是鳥。

的確,鑾鈴早期的名字就是鳥字底的「鸞」。後來的文獻把「鸞」改為從金的「鑾」。再後來的人們不太了解「鑾」是什麽,於是又加上了「鈴」字來補充說明。

有研究者認為,之所以叫作「鸞」,是因為這種依靠體內石丸發聲的鈴,起源於西北戎狄文化,是從鸞鳥圖騰轉化而來的。

同一車馬坑出土合瓦形懸舌鈴

而中原地區的傳統鈴,則是合瓦形懸舌鈴。

先秦馬車上也有這種合瓦形懸舌鈴,可能是掛在馬脖子上的。兩者的造型完全不同。有研究者認為,早期的「鈴」,專指這種合瓦形懸舌鈴。

西周到戰國時期的鑾鈴結構比較統一,分為上下兩部份,以細柄相連。

上部為扁球體,正反各有鏤孔。這一件鏤了八個對稱三角形孔和正中一個圓孔,形成車輻狀。外圈有較寬的緣,之外還套有一環。

扁球體中空,內有小石丸。石丸捲動,即擊打出清脆的鈴聲。

下部為長方形或梯形銎座,中下段中空形成銎口,下部有對稱的釘孔。這件鑾鈴最特別的,就是銎座四面都嵌有綠松石裝飾。

出土時照片 來自網絡

就西周而言,鑾鈴主要是固定在車軛上的。將木的一端插入鑾鈴的銎座中,另一端則插入軛首銎中。

該鑾鈴出土時,細柄已折斷,上部鈴體跌落別處,但底座還與軛首相連,保持在當初的位置。

這件文物時間是西周中晚期,出土於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賀家村,藏於陜西考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