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趙德雲:芻議「珠飾」

2024-08-15收藏

何為「珠飾」

珠飾是指經人類加工,其上有穿孔或穿系以便佩戴的各種形狀、材質的串飾構件。

珠飾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世界範圍內可能年代最早的珠飾,過去很長時間都認為發現於歐洲,在法國拉齊納(La Quina)地方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遺址中出土動物骨骼牙齒制作的珠飾,其上刻出溝槽用以穿系,作為墜子佩戴,年代約為3.8萬年前。近來歐美和南非的科學家在南非印度洋沿岸布隆博斯(Blombos)洞穴發現年代為8.2萬年前的貝殼制珠飾,頂端有穿孔,並染有赭紅色,穿孔和表面光滑,應是使用摩擦所致。

中國最早可確認的珠飾,出土於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在102號頭骨外麪包著的土中發現7件白色石灰巖石鉆孔石珠,表面染以赤鐵礦之紅色,年代距今約1.8萬年。自從在人類生活中出現,一直到今天,珠飾都為全世界各地區、各民族所喜愛。可以說,珠飾的制造和使用貫穿人類歷史發展之始終。

珠飾之功用

珠飾在人類生活中發揮的基本功用,及其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察。

裝飾美化: 珠飾最基本的功能是作為裝飾用品,或作為人體裝飾,或作為各種器物之裝飾。當作為人體裝飾時,往往與人體直接接觸,而且一般套用於頭、頸、腕等突出的部位,其「欲人見之」的目的十分明顯。當作為器物之裝飾時,則往往套用於那些珍貴的、與使用者關系最為密切的小件器物上。


宗教信仰: 由於珠飾本身於簡潔中蘊藏著豐富的內涵,自然而然地,古人往往賦予其特定的宗教含義。這其中至少包括兩方面的情況,一是珠子本身作為宗教的工具,如佛教中的念珠;二是古人將當時的一些信仰意識在制作和使用珠飾時予以反映,從而賦予其辟邪祈福的寓意。所以,珠飾可以作為觀察古人思想意識的視窗。


新疆尉犁縣營盤墓地出土的人面紋珠(正背)

比擬貨幣: 在古代世界,珠子的制造、生產和貿易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份,在某些地區特定的歷史階段,珠子甚至還充當一般等價物,即發揮貨幣的功能。直至16世紀地理大發現之後,西班牙人還專門制作某種美洲土著喜愛的珠飾,去交換其蔗糖、煙草、金、銀等,被稱為「新世界珠」(New World Bead) 。在北美洲的東北部,印第安人用磨光貝殼制作的一種珠飾(Wampum),早期殖民者曾將其作為流通貨幣,其法定地位在最初的十三個州一直維持到18世紀中期,直到今天「 Wampum」在美國俚語中依然有錢幣的含義。

辨識身份: 最後, 珠飾的佩戴還可能具有身份辨識功能。2萬~3萬年前,隨著人口的增長和活動範圍的擴大,人群之間的相互辨識需求日益增加,不同珠飾的佩戴可能成為辨識的標誌;在印度,裝飾品不僅是政府提倡的時尚,而且對社會組織發揮適當功能有重要作用。珠飾材料的價值,可以用來鑒定佩戴者的社會經濟地位;印度教不同教派的教徒采用珠飾與其他教派和非教徒相區別。在東南亞,珠飾也被作為社會地位的象征。

珠飾長盛不衰的原因

珠飾為人類普遍喜愛及長盛不衰的原因,有學者曾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過分析。艾歷森相信,人類對於珠飾的喜愛,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與眼睛和目光帶來的安全感有關,因為眼睛可能是一切圓形事物力量的根源,在嬰兒階段,與母親的交流,就是用目光進行;也有學者認為,人類對珠飾的喜愛的深層次原因,應歸結於嬰兒階段哺乳、咂乳頭過程帶來的觸覺,而非目光。無論我們是否接受這些假設性意見,珠飾的出現及長期普遍流行,顯然應有某種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只是我們目前尚不能夠確指並分析其具體的作用機制。

就現有材料和認識而言,至少有兩個原因值得重視:一是人類愛美之天性,自生民之初,對美的追求就貫穿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舊石器時代的珠飾,多有采用赤鐵礦顏料裝飾的例子,可資為證;二是其出現和初步流行,可能和某種原始信仰有關,早期的珠飾多采用動物骨骼、牙等制作,這除了生產能力的限制之外,對於原始人類而言,可能還意味著可以獲得相應動物的力量或取得控制它的能力。

珠飾的考古學價值

珠飾等小件裝飾品,由於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具有重要的考古學研究價值。

套用於考古斷代方面: 關於珠飾在考古斷代上的具體套用,英國學者艾森(Gustavus Eisen)曾經有過很好的嘗試,他對埃及蜻蜓眼式玻璃珠進行了細致梳理,並分別從色澤、裝飾等方面探討了普通玻璃珠在年代斷定上的指示意義。如埃及藍色和綠色的珠子屬於新王朝時期,深海藍色出現於拉美西斯四世(Rameses Ⅳ)時期,淺綠色出現於托特美斯三世(Thothes Ⅲ)時期,鍍金粉紅色(rose dorée)僅屬於托勒密時代,等等;直條帶紋出現於第十九至第二十王朝,腰中有波浪紋的不早於公元前8~前7世紀,公元前5世紀以後才變得普及,裝飾兩條交叉波浪紋的珠子,最早出現於公元前4~前3世紀。

穿孔的大小也可以幫助斷定年代,如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3世紀的埃及蜻蜓眼式玻璃珠和瓜形珠子(Melon beads),穿孔窄小,後來的珠子則更粗大,等等。可見,正如夏鼐所說,如果對不同的珠飾進行細致的梳理,可以獲得很多年代學資訊,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珠飾本身的年代,而且在相關地層單位和遺物年代的判斷上,也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

淅川徐家嶺M10出土鈉鈣玻璃蜻蜓眼式玻璃珠

探討古代手工業領域: 除年代學價值外,珠飾研究還可以為探討古代手工業提供豐富的資料。人類制造珠飾,牽涉到與人類生活有關的各種材料,人類是什麽時候開始認識某一類材料?套用什麽樣的技術和工具對其進行加工和生產?其間獲得了哪些技術上的進步?對這些問題的探求,牽涉到人類生產技術的各個環節,可以說,一定時期流行的珠飾,總是與當時的生產技術條件相適應的,這使得我們可以透過考察特定珠飾的制造工藝來了解當時生產技術的許多細節。


廣西合浦北插江鹽堆M4出土的多面金珠

研究古代社會生活: 珠飾還在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的領域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有人類學家指出,珠飾等人體裝飾「處於個體和社會之間,是所有者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強有力的資訊傳遞器」 。人類制造珠飾時往往賦予其特定的內涵,如「惡眼」意識之於「蜻蜓眼式玻璃珠」(Eye Beads)。加上珠飾具有的身份辨識功能,其蘊涵的歷史資訊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透過出土珠飾的相關文化情境,結合歷史學、民族學等相關學科資料和研究來探究特定時期特定地區人類的社會組織、性別關系、審美心理、意識形態等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對於考古學上關註的族屬劃分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

研究貿易交流層面: 珠飾作為古代人類文化遺存,還具有數量多、體積小、易於營運等突出的特點,這使得其在貿易交流層面的研究具有獨到的優越性。夏鼐亦指出:「珠子作為考古資料的另一個優點是它的輕便易攜。由於體積小、質地堅固不易損壞,珠子很容易透過商業途徑傳到遠處,因而能展示距離遙遠的兩個文化之間不為人知的聯系」 。

小彼得·法蘭西斯(Peter Francis Jr.)說得更為具體一些:「由於珠子具有以下兩個特征,在勾勒貿易史研究領域具有獨到的價值。一是它們無處不在。商人逐利,經營品種繁多,而珠子相對體積小,易於營運。無論是玻璃、石頭或其他有機材料,珠子對於主顧來說,都是奢侈品,商人喜歡其高額的利潤和較低廉的成本。因此,珠子在亞洲海上貿易中是普遍的商品。二是珠子通常用質地耐久的材料制造,除一些有機材料制造的珠子以外,大多數保存長久。這種情況允許我們將它們發掘出來,並與文獻記載進行對比研究」 。

本文由田媛摘編自趙德雲著【西周至漢晉時期中國外來珠飾研究】一書的引論部份,內容略有刪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