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古玉識趣(142):漢工巔峰遊絲描 豈可點震李代桃

2024-04-09收藏

鑒古,只有在不論來路、不聽故事、不膜大腕、不談名頭前提下的「盲鑒」——不帶入絲毫的主觀因素,才能得出客觀的真、仿結論。否則,往往會視而不見、得出大相徑庭、南轅北轍的結果,且美其名曰「見仁見智」。

*** ***

漢代是玉文化的高峰,精工細作、一絲不茍、巧奪天工。

玉作發展到漢代,在刻線工藝上的巔峰就是細陰刻線——遊絲毛雕、粗陰刻線——漢八刀,無出其右者。

遊絲毛雕工藝可以說是一門絕技,後世難仿、幾乎不可仿(參見【古玉學步(211):遊絲毛雕不可仿千載遊絲各文章】 )。

不可仿,不是沒有仿,而是紛紛仿卻仿不到、無法仿到其妙處、無法達到漢工的古樸境界。

觀摩一件「漢代玉人」的陰刻線例項(圖1):

圖1

這個細陰刻線工藝還是漢陰刻線——遊絲毛雕嗎?

如果盲鑒,估計但凡稍微接觸和學習古玉文化知識的,都會明確無誤地判斷出其與漢遊絲毛雕相去甚遠、風馬牛不相及了。

「遊絲毛雕」實際上是因表現人像、動物毛發之需要而專門生成的一種陰刻線工藝技法,就是透過遊絲刻來表現出具相逼真的毛發效果,遊絲刻的特征,是精細、細膩、均勻,線條之間沒有間隙、粗細近乎深淺一致,特別是雕刻過程中沒有斷續或阻塞,保持一氣呵成的流暢性 (參見【古玉學步(98):揭去層層故玄妙圖說古工遊絲描】 及【古玉學步(210):遊絲精工探緣由觸類旁通說雙鉤】 等文) 。

勿用細致觀察即可發現:此陰刻線,顯現的是一條斷斷續續的、機械規律的點震線,而這樣的規律點震線,並非偶然出現,幾乎隨處可見(圖2)。

圖2-1

圖2-2

這樣的陰刻線則絕非漢工遊絲毛雕,而是現代電動工具留下的痕跡特征了。此類的電工仿並非絕無僅有,前些年風靡的仿良渚文化刻線紋的「眉毛工」(圖3,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秘】 ),即是異曲同工的規律電震的仿工代表。

圖3

上述僅僅是「如果」,而實際上此件藏品是不可能「盲鑒」的,作為大拍已經打上「頂級」的標簽,又有幾人能靜心觀賞?多在無限的溢美之中裹挾前行、迷失本真了。

那是否有另外一種可能,這是最新發現的漢代陰刻線工藝類別?絕無可能,因為漢代玉作細陰刻線無出遊絲毛雕其右。

鑒定,是斷出藏品所存在的破綻,而不是試圖找出有幾點像真的尋「真」企求。

雖然頂級大拍,但此類仿古,為遠瞟一眼即可見、斷,絕非高仿之列、是為低仿範疇——高仿基本仍然用傳統手工精心仿制、中仿會用電工制作後手工修模,直接用電工仿則定然是低端仿了。

用規律點震的電工陰刻線踢開無可替代的漢代遊絲描、糊裏糊塗冒充「漢代玉人」,乃為低仿之類了。

電工仿,比較難於掌握力度:放高轉速可顯「剛勁」一些,但難免一路崩碴(圖4);調低轉速可以降低崩碴,但又難免一路規律點震。

圖4

這樣的低速點震電工仿,識破之後,也像曾經風靡一時的仿良渚「眉毛工」一樣,會慢慢淡出仿古工藝領域。

或言:純工痕派?

非也,一假皆假,此外:

藏品內建了明顯在蝕料上順綹裂方向而作工的痕跡(圖5)——服裝紋飾的漫不經心和無厘頭是有原因的;

圖5

沁入、包漿皆是仿作。只是「形而下處辨跡形,形而上方賞神韻」,跡形易辨,而神韻難賞,並非一見「艷麗」就認為真古沁入,光變色差的錯覺非一般眼力可以輕易識破而已(圖6,參見【古玉玩味(127):德不配位汗流傷謅】 )。

圖6

科技發達的現代,此類似乎「逼真」的仿沁入、包漿已經防不勝防,在仿古產業裏面也是一門秘訣技能,其奧秘並非所有仿古行外人所能了解、所能輕松識破,仿古玉「老土大紅」已經並非什麽高不可攀的技藝(圖7),所以即使地攤市場此類皮殼逼真的仿古也並不鮮見。

圖7

所以,當一位藏友的「漢玉人」類似於拍品並且同樣美麗時(圖 8),難不心潮澎湃了……

圖8-1

圖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