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文脈裏的江南(22)|蘇州玉雕:吳中風雅在方寸之上流逸

2024-09-21收藏

古人雲:「玉不琢不成器。」玉雕是中國古老的雕刻工藝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蘊含著獨特意趣的文化精粹。蘇州是中國玉雕發源地之一,明代典籍【天工開物】記載:「良玉雖集京城,工巧則推蘇州。」蘇州玉雕以細膩、精巧、空靈、飄逸享譽天下,傳中華文明之魂,延江南文化之雅。2008年6月,蘇州玉雕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雲天下】 蔣喜

考古發掘證實,距今六七千年前,蘇州地區已有玉器出現,如蘇州唯亭鎮草鞋山遺址中就發現了精美的玉琮。據南宋範成大所著【吳郡誌】記載,蘇州最早出現琢玉的工坊和名匠,可追溯至唐和五代時期,北宋朝廷也曾在蘇州設立造作局。明清時期,蘇州玉雕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以工妙而聞名京師。其中以明代嘉靖、萬歷年間的陸子岡最為知名,被譽為「吳中絕技」。後世琢玉藝人把他奉為「玉行師祖」,陸氏對蘇州琢玉業乃至全國琢玉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蘇州玉雕以中小件為主,多制作爐瓶、鳥獸等陳設擺件和佩、墜、環、簪、鐲等掛飾件。制作時往往采用白玉、翡翠等名貴材料,工藝精巧,手法洗練,題材內容十分豐富。玉雕制作一般要經過選料、開料、設計、雕刻、拋光等多道工序,講究因材施藝,邊設計邊雕刻制作,特別是巧妙利用天然材質顏色的「巧雕」,全靠藝人匠心獨運。最後的拋光可以保持雕刻的原汁原味,使玉質更加溫潤可人,細部刻畫更加精致細膩。

【望天吼】 蔣喜

「臨江之畔,璞石無光,千年磨礪,溫潤有方。」千年時光中,玉石匠人將文人畫的寫實與寫意相結合,千載不絕的吳中風雅也就此在方寸之玉上流逸。

如今,蘇州玉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設計元素,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新一代蘇州玉雕傳承人與時俱進,致力於探索新的設計語言和表現手法,大量新作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共生之美,讓蘇州玉雕的美在歷史長卷中得以永恒。

蔣喜就是人們所熟知的琢玉「妙手」之一。17歲時,他進入蘇州玉雕廠當學徒。一直以來,他既有對技藝的追求,也有對傳統的堅守。在傳統工藝繼承方面,他成功復制出眾多古代琢玉工具,並利用這些工具從事玉雕創作。他始終堅守著手工琢玉的傳統技藝,恢復失傳已久的「漢八刀」「遊絲毛雕」等獨特琢玉刀法,為當代玉雕工藝的傳承創新註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與不竭的生命力。2010年,蔣喜被評為國家級非遺專案玉雕(蘇州玉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夢回水鄉】 蔣喜

「玉是很神聖的媒材,是一種文化語言和精神的象征,凝聚著國人數千年的文化記憶。玉雕不宜做得太世俗、直白,而應該是富有深不可測的哲學性、思想性的。耐人尋味、富於想象、深不可測、玄妙多變……這些才是玉雕應該呈現出來的風貌。」蔣喜說。

持續繼承傳承,不斷開拓創新,讓古老的蘇州玉雕技藝「唱出」新時代的華美贊歌。中國玉雕研究院院長羅宏才認為,當代中國玉雕的傳承創新,是一個時尚而又艱難的命題,作為中國傳統藝術最形象的符號及最重要的組成部份,玉雕的傳承與創新必須遵循藝術創作規律,要求玉雕藝術家充分吸取前人的經驗,透過有價值的臨摹,不斷提升自身的基本功,提升自身的審美認知,從而結合時代創作出優秀的玉雕作品。

(江南時報記者 張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