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上博東館丨晉侯蘇鐘第二次合璧展出啦!

2024-09-15收藏





上海博物館是國內青銅器收藏重地,國寶重器有說不完的故事,也總有一些缺憾牽動人心。「不完整」的晉侯蘇鐘便是其一:編鐘一套共十六件,其中十四件於上世紀90年代由上海博物館收回入藏,其余兩件在清理發掘山西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8號墓時出土,現藏於山西博物院。


2002年,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晉國奇珍——山西晉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展」中,晉、滬兩地收藏的晉侯蘇鐘曾合璧展出過,取得了很好的反響。二十二年之後,晉侯蘇鐘將迎來再聚首的時刻,邀請各位觀眾共同欣賞。


現場圖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展出時間

2024年9月11日起,展期3個月


展出地點

上海博物館東館青銅館


編鐘是中國先秦時期最有代表性的禮儀樂器,歷來為青銅研究所重視。晉侯蘇鐘不僅在西周禮樂制度、先秦音樂史研究上具有重大意義,刻鑿其上的銘文內容,對於西周年代學以及晉國歷史研究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一套編鐘,三種樣式

——晉侯蘇鐘原是拼湊而成


「樂」是西周禮樂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各級貴族以其配享的樂懸作為社會地位的象征,而編鐘就是這種「樂懸制度」的主體。鐘、磬一般是編成列懸掛在簨虡(sǔn jù)之上,故稱為編鐘、編磬。簨虡是古代懸掛鐘磬鼓的木架,橫桿叫簨,直柱叫虡。


正樂懸之位,王宮懸,諸侯軒懸,卿大夫判懸,士特懸,辨其聲。——【周禮】



晉侯為諸侯級別,相應的編鐘等級也高,不過這十六件晉侯蘇鐘卻有三種樣式,明顯不是同一個時期鑄造的產品,很可能是將不同途徑獲得的編鐘拼合而成。


甬鐘形制


晉侯蘇鐘為甬鐘的造型,可分為兩組,每組八件。按鐘的形制、紋飾,可分為三種式樣:四件較大的鐘紋飾相同,都是由淺細的陽線構成連珠紋、雲雷紋等,但甬部形式不同,兩件甬上有旋和幹(樣式2),另兩件的甬上有旋無幹(樣式1),它們分別是每組鐘的前兩件。每組鐘的後六件(樣式3)式樣相同,都在篆部飾變形獸體紋、鼓部飾雲雷紋、鼓右飾鸞鳥紋,紋飾峻深,山西博物院借展的晉侯蘇鐘屬於這種樣式。前兩種式樣的鐘,時代應該略早一些,後一組時代為西周晚期。晉侯蘇鐘產生的時代,正是西周甬鐘的變革時期,三種不同的形制特征顯示了西周甬鐘演變成形的軌跡。


(樣式1 有旋無幹 ) (樣式2 有旋和幹 ) (樣式3)



音律和諧,音域廣闊

——晉侯蘇鐘是音樂史上的明珠


用晉侯蘇鐘演奏的陽關三疊


編鐘是一種透過敲擊震動而發聲的樂器,依據鐘的大小和音高次序編組排列,懸掛在鐘架上,用木槌敲擊演奏旋律。其宏大、悠長的樂聲,回蕩在祭祀、宴饗等場合,能營造出一種莊嚴、崇高的氛圍。


合瓦形鐘體結構的青銅樂器往往具有雙音效能,這種結構源於商代的鐃。雙音結構的樂鐘工藝十分復雜,技術要求極高。晉侯蘇鐘即是雙音鐘,鐘的雙音分別發自鐘的正鼓部和側鼓部,雙音呈小三度的關系,側鼓部的敲擊點以鳥紋為標記。一般認為雙音鐘成熟於西周中晚期。



作為樂器的晉侯蘇鐘雖是拼合而成,但經科學實驗測音,其音律和諧,音域從低到高跨越三個八度又一個小三度,表明這套鐘的配選是以音律為標準的,這在當時是及其罕見的。



刻鑿銘文,補史所闕

——晉侯蘇鐘的歷史價值



十六件鐘上鑿刻有一篇355字的長篇銘文,完整記錄了西周厲王三十三年,晉侯蘇率其軍隊參加了一場由周厲王親自指揮的征伐東夷的戰爭。晉侯蘇戰功卓著,受到周厲王的賞賜,晉侯蘇因而以此編鐘留念。山西博物院借展的晉侯蘇鐘的銘文排在整套編鐘的最後兩件。晉侯蘇鐘銘文記載的這場戰爭,為史籍所闕載,對研究西周歷史和晉國歷史都極為重要。


晉侯蘇鐘銘文的寶貴之處還在於它所記載的7個歷日,年、月、記時詞語與日名幹支四要素俱全,是金文中前所未見的,是研究西周年代學最好的材料。


惟王卅又三年……正月既生霸戊午

二月既望癸卯

二月既死霸壬寅

三月方(旁)死霸

六月初吉戊寅、丁亥、庚寅



全篇銘文用堅硬的金屬工具刻鑿而成,不同於鑄造而成的青銅器銘文,為西周青銅器上首見。銘文的排列也完全符合此套編鐘的音列關系,表明這套編鐘先以音律選配,再分刻整篇銘文。




您可能在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展廳駐足聆聽過編鐘古曲,寧靜悠遠、動人心弦;您可能聽過晉侯蘇鐘入藏上海博物館的故事,曲折離奇、催人淚下。國之瑰寶晉侯蘇鐘,如今又迎來了一次合璧展出的機會,期待您一起共同見證這樣的美好時刻。




供稿丨教育部

學術支持丨韋心瀅

初審丨石維塵

終審丨湯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