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瓷器展 | 瓷語千年——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陶瓷精品展

2024-05-12收藏

中國素以陶瓷之美蜚聲世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國古代工匠在造型、釉色、裝飾、燒造技藝上不斷探索與精進,持續地為瓷器註入生機與活力,制作工藝日趨成熟,器型日漸豐富,裝飾日益瑰麗。承載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基因的陶瓷器,不僅有物質上的實用功能,更表達出超越功能性的美學精神。科學與藝術、實用和審美的結合,構成了中國陶瓷的根本價值。

中國古代陶瓷是吉林省博物院館藏大類,既有流傳千古的傳世品,又有出處明確的考古發掘品。此次展覽遴選 140 余件套館藏陶瓷精品,以瓷器的美麗「外衣」—釉色裝飾作為區分,透過顏色釉瓷、彩繪瓷、吉林出土陶瓷三個部份,展示中國古代陶瓷在釉色、彩繪裝飾方面的輝煌成就以及古代吉林人民在陶瓷藝術上的審美風尚。

陶瓷器從誕生開始,就不只是生活實用之物,人們裝飾它、美化它,傳達對形式美的認識,更以有形有色之器,表達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在彩繪瓷出現和流行之前,中國瓷器以釉色為主要裝飾。青瓷、白瓷、青白瓷的釉色、質感以達到「玉境」為最高審美標準,是古人「君子以玉比德」精神追求的寫照;黑釉瓷在宋代的流行,是迎合飲茶之風的生活美學;明清時期紅、黃、藍顏色釉的燒造,則凸顯了皇權的威嚴。

瓷器釉色本無言,生產它的窯工和使用它的百代過客為它註入了鮮活的靈魂。

詩書畫向來被視為「華夏民族最精致的心靈證明」,長期以來創作在宣紙和絹帛之上,彩繪瓷卻創造性地將它們體現在泥火相熔的藝術之中。唐代長沙窯將唐詩書於執壺,宋金時期磁州窯將小兒垂釣圖繪於瓷枕。而從元代開始,以釉裏紅和青花瓷的成規模生產為標誌,中國瓷業從顏色釉瓷正式進入彩繪瓷時代。

彩繪瓷至明清而鼎盛,舉凡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等題材無所不包,工筆、寫意的技法純熟運用,文人畫、風俗畫等均有呈現。

中國古代瓷器釉色裝飾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元代為界劃分為顏色釉瓷階段和彩繪瓷階段。而自古瓷器的外觀變化都是各時代市場需求的直接反映,也就是由瓷器使用者的審美要求來決定。處於東北邊疆的古代吉林不同時代出土的瓷器,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或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瓷業生產流通面貌,或能一覽古代吉林人民的審美風尚。

早在夏商時期,中國已能燒造原始瓷器。東漢晚期,普遍意義上的成熟瓷器被燒制成功。從唐代的「南青北白」到宋代的名窯林立,再到元明清的精巧絢爛和異彩紛呈,瓷器的發展融實用與審美於一體、以科技和藝術相結合,創新不斷、名品叠出、光芒四射、耀眼古今。

中國古代陶瓷以卓越的制瓷技藝和輝煌的藝術成就,滿足了社會生活的需要,積聚了時代與民族的精華,蘊藏了中國特色、中國精神、中國智慧,成為傳承千年的中華符號,歷久彌新。歡迎走進吉林省博物院,共賞中國古代陶瓷之美。

瓷語千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陶瓷精品展

開展時間:2024.05.18

展覽地點:3層B區

來源:吉林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