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單色釉瓷器雅集鑒賞(五)

2024-02-21收藏

清鹹豐 仿哥釉八卦紋琮式瓶

年代清鹹豐

尺寸高28cm;(含座)高34cm

「大清鹹豐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鹹豐本朝 帶木座 琮式瓶創燒於南宋官窯和龍泉窯,乃仿良諸文化玉琮的一種瓶式。清代琮式瓶始燒於雍正時期,後世較為流行,成為官窯定式,多有燒造。 本品唇口,短頸,腹部四方,四面凸花裝飾八卦,下承圈足,足墻外撇。通體施仿哥釉,釉質厚潤妍亮,溫潤似玉,通體散布大小金色開片,紋理疏朗有致,寥寥數道即貫通全器,氣勢非凡,不失凝重古樸之感。其造型之規整與釉水之瑩潤淡雅,皆直逼乾隆盛世之品格,故雖為鹹豐禦瓷亦可貴也。外底心青花書 「大清鹹豐年制」 六字雙行楷書款,字型端莊秀美,筆力勁健,絕非俗手所為。 鹹豐一朝由於受太平天國運動影響,僅鹹豐元年(1851年)和二年(1852年)官窯瓷器可以正常燒造和起運,至鹹豐三年(1853年),景德鎮便陷入戰亂,燒成瓷器無法正常運輸,因而傳世精品更加稀少,素為藏家所重。故宮博物院藏有類例,可資比較。 參閱:【官窯瓷器】,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6年,第196、197頁,圖84

清雍正 仿官釉弦紋貫耳方瓶

年代清雍正

尺寸高36.5cm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雍正本朝 本品唇口,束頸,頸部、肩部之間置三組凸弦紋,並置對稱方貫耳,弧腹及底內收,下承外撇式高圈足,足墻留對稱穿帶方孔。通體施仿官釉,釉面凈潤素潔,於一、二組凸弦之間隱現開片,釉色清亮空靈,宛若雨後雲破之蒼穹。更富韻致的是,通體釉面隨四方折角呈濃淡變化,又為本品增添了幾分韻味。外底心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官窯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來以古樸典雅之氣質折服無數欽慕者,清代官窯自雍乾之始歷來有崇古摹古風尚,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鎮督導瓷器生產,取得了很大成績。青釉燒制技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鈞等名窯制品也非常成功。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乾隆兩位皇帝歷次詔令景德鎮督陶官唐英仿造歷代名瓷。因而這一時期的仿造水平很高,所仿宋代五大名窯以及明代永樂、宣德、成化等朝瓷器,在釉色、胎質、造型、紋飾方面多已達到理想境界。所仿制的宋代官窯釉釉質瑩潤凝厚,有粉青、天青、灰白、灰青等色釉,釉面或有冰裂紋或無片紋,其紋呈白色或鐵色,完美再現了宋官窯釉色的純美凝練。 貫耳瓶作為雍正皇帝最為喜愛的瓶式之一,有四方、六方、八方之分,其制作工藝復雜,不可直接拉坯成型,故成型極為不易。 本品造型挺拔端莊,釉面光潤瑩澤,渾厚古樸之中見巧麗,偉岸之中見俊秀,頗為貼合雍正皇帝崇尚素雅內斂的審美意趣。 來源: 雲南拍賣會,2005年1月23日,lot 907; 北京拍賣會,2009年5月30日,lot 1914 參閱:【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鐵源編,朝華出版社,2005年,第113頁

清乾隆 仿汝釉六方貫耳瓶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34.8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Qianlong Mark and of the Period(1736-1796) 帶木座,帶日本包裝 包裝題識「大清乾隆年制 均窯花瓶」 來源: 日本私人舊藏; 香港蘇富比,2007年10月9日,lot 1526 本件拍賣標的處於保稅狀態下, 詳情請見本圖錄【保稅拍品競買須知】。 本品穩重之造型與凝潤之釉色相配如天作之合,兩者相得益彰,正彰顯著趙宋文人以素雅勻凈為上的美學理念,值得珍視。本品呈六方形,唇口,束頸,頸部飾對稱貫耳,折肩,弧腹,圈足外撇,及底起台,器型端莊大氣,恢宏威嚴。通體施天青色仿汝釉,色澤淡恬幽靜,釉面瑩潔溫潤,釉質肥厚,周身小開片清晰顯現,凝重端莊。外底心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因其精致典雅的造型和純凈空靈的釉色而被歷代帝王所追崇,成為他們指間把玩的心愛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鑒賞的加深,帝王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把玩宋器,更希望將這些精美的作品重現於當世。明代宮廷就曾發送宮中舊藏的宋瓷樣品令景德鎮禦窯廠仿制,文獻稱之為「發宋器」。清人藍浦【景德鎮陶錄】載「(宣德仿汝)又有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可見仿汝釉技術在明宣德時期已臻成熟。清代立國後,隨著統治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禦窯廠重拾這一技藝,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仿銅骨無紋汝釉,仿宋器貓食盤、人面洗色澤;仿銅骨魚子紋汝釉,仿內發宋器色澤」。本品應屬「仿銅骨魚子紋汝釉」一類。乾隆皇帝亦極為推崇,多次下旨仿燒,並曾賦詩詠嘆「官汝稱名品,新瓶制更嘉」。 六方貫耳瓶為清代官窯經典陳設器,始於雍正朝,乾隆朝繼承並行揚光大。其品種除單色釉外,亦見有青花者。此等方形琢器於制作之時頗費功力,成型不易,燒造的器型周正則更難,往往有「一方抵十圓」之說。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楊靜榮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第226頁,圖204

清乾隆 仿官釉葵口三足洗

年代清乾隆

尺寸直徑21.5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著錄:【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四冊,康蕊君著,倫敦,1994-2010年,第350頁,圖1801 本品呈八瓣花口,卷唇,器身凸凹起棱,平底承三足,造型優美典雅。通體施仿官釉,釉色鮮亮素雅,彌足稱貴。外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唐英【陶成紀事碑】中載:「茲舉其仿古、采今,宜於大小盤、碗、盅、碟、瓶、罍、尊、彜,歲例貢禦者五十七種,開列於後以誌大概。一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發宋器色澤……」,此文中將「鐵骨大觀釉」列於諸類仿古色釉之首,可見宮廷對其厚愛與尊崇。 據【清宮瓷器檔】記載,「乾隆七年(1742年)六月二十五日,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來說首領開裏其交……觀釉葵瓣洗一件……將觀釉葵瓣洗配得錦座」,其中「觀釉葵瓣洗」當指本品。 文房之瓷質者以素雅為上品,宋人倡導的此番美學理念於後世影響深遠。明萬歷屠隆【考盤余事·筆洗】載:「今用作洗,最佳者有官哥元(圓)洗、葵花洗。」此式三足洗制作考究,先造一模,以模成型,再接三足,始見於雍正朝,為唐英榷陶禦廠之際所創,至乾隆早期燒制甚盛,釉色品種更為豐富。此式花口洗突破了圓洗造型的單調,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來源: 紐約蔡特藝廊(Ralph M. Chait Galleries)舊藏(據標簽); 玫茵堂舊藏 參閱:【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工藝品卷(下)】,【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編委會、北京市文物局編,2006年,第143頁,圖132

圖片來源於網絡、嘉德拍賣行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