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在中國古代,戒指的寓義居然有這麽多?男女定情信物只是其一

2024-06-13收藏

文/阿芷

前言

中華民族從古到今的社會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許多的名物,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有不少的名物磨滅於歷史的浩蕩長河中,更有許多雖然存在但已經被歲月淹沒來龍去脈的名物。

不管是已經磨滅了的名物,還是不清楚來龍去脈的名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特征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比如戒指,是當今日常生活中一種非常普及的首飾品,如果追溯其誕生的歷史,可以說自有人類活動就有了戒指。

在這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戒指的材質、款式、在各個歷史時期所承擔的社會功能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蘊都不盡相同。現不揣譾陋,對中國古代的戒指進行一番考察,求教於同仁。

中國古代戒指的起源

如同大多數裝飾物一樣,戒指出現的年代也相當久遠,但「戒指」的稱法至早在明代才出現,明代都邛【三余贅筆】載:「今世俗用金銀為環,置於婦人指間,謂之戒指。」戒指還有約指、指環、驅環、代指、手記等不同的稱法。

如【玉台新詠】卷一引繁欽【定情詩】雲:「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環。」打【樂府詩集】第七十九卷丁六娘【十索四首】之四:「欲呈纖纖手,從郎索指環。」

【西京雜記】卷上則雲:「戚姬以百練金為弓區環。」z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六載【五經要義】日:「古者後妃群妾禦於君所,當禦者,以銀環進之。

娠,則以金環退之。進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本三代之制。即今之代指也。」

【賢奕編】日:「戒指又雲手記。」據文字記載,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漢代時已開始出現戒指。

【五經要義】載:「古者後妃群妾j進禦於君,所當禦者,以銀環進之,娠則以金環退之。進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靜這「古者」可追溯到漢代。

漢衛宏【漢舊儀】卷下記載:「掖庭令晝漏未盡八刻,廬監以茵次上婕好以下至後庭,訪白錄所錄,所推當禦見。

刻盡,去簪珥,蒙被人禁中,五刻罷,即留。女禦長入,扶以出。禦幸賜銀指環,令書得環數,計月日無子,罷廢不得復禦。」

這證明在漢代,宮庭裏已佩戴戒指,作為宮中妃子得帝王寵幸的標誌。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殷商時出現了戒指。

【花月痕】第二十一回「宴仲秋觴開彤雲閣,銷良夜笛弄芙蓉洲」,韋癡珠說道:「【物原】:‘五采通草花,呂後制。彩花,晉郭隗制。’……至釵始自夏,手鐲、指環始自殷,你們那些穿戴的金玉珠寶,日新月異,考不勝考了。」

考古證明,早在原始社會,戒指就已出現了。

甘肅的齊家文化中出土了青銅戒指,以「大汶口文化」命名的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1959年第一次發掘,就發現了二十枚指環,用骨頭和玉石等材料制成,其中有九枚還套在死者的指骨上。

從出土情況看,在迄今四五千年的原始社會中,指環的佩戴不分男女,也不分左右。而新疆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紀年開始,沿絲綢之路,也多有銅戒指出土。

由此看來,戒指早在原始社會就已誕生。

中國古代戒指的樣式和材料

戒指比較早的文字上的名稱叫做「指環」。既為「環」,那麽就應該是環形,也就是圓形,同我們現在一致,所以在描寫上也都沒有具體講明。

古代戒指可以戴在手指上,如南朝梁沈約【俗說】記載:「晉哀帝王皇後有紫磨金指環,至小,正可第五指著。」

清代徐珂言:「(指環)以貴金屬或寶石制之,約之於指,以為美觀。初惟左手之第三、第四兩指,後則惟所欲矣。亦謂之戒指。」

蚴徐珂載戒指最初只戴在左手第三、第四兩指則有些偏頗。

中國古代戒指的寓義

戒指為何而發明,文字上沒有記載。但從當時由骨頭、玉石等比較堅硬的材料制成,可以設想是否有保護手指的作用。

因為原始人需從事狩獵等拉弓投矛等行為,所以需要硬物戴在手指上以作保護。

在中國古代,戒指的寓義則更多,從文字記載上看,戒指的這些寓義大體是同時發生的,並沒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意蘊轉變過程。

(一)戒指可作為財物、禮物

戒指首先作為一種物品,具有商業價值。

如晉陳壽【益部耆舊傳】所載「金環造墓」:「劉寵喪母,時危亂,墳墓發傷,寵乃矯母令,家貧無財,唯有手上金環,賣造墓,供送免發掘。」

【說郛】卷一一八:「王誨,瑯耶人也。仕梁,為南康王記室。亡後數年,妻子困於衣食。歲暮,洱見形,謂婦日:‘卿困乏衣食。’妻因與之酒,別而去。

餌日:‘我若得財物,當以相寄。’後月,小女探得金指環一雙。」祖沖之【述異記】記載了一件人類幫骷髏拔去眼中之草,骷髏以金指環相謝的故事。

這個故事見於魯迅【古小說鉤沈】:「陳留周氏婢,名興進。人山取樵,倦寢,夢見一女,語之日:‘近在汝頭前,目中有刺,煩拔之,當有厚報。’床頭果有一朽棺,頭穿壞,髑髏墮地,草生目中,便為拔草,內著棺中,以甓塞穿。即於髑髏處得一雙金指環。」

【太平禦覽】卷五五八記載:「元嘉五年(428年),天竺伽毗黎國王月愛派遣使臣至南京朝賀,贈送金鋼指環、摩勒金環諸寶物及赤、白鸚鵡等禮物。」能夠作為貢品,說明戒指在當時還是比較珍貴的物品。

(二)戒指有回還、歸家之意

戒指舊稱「指環」,「環」諧音「還」,因此有回還、歸家之意。【拾遺記】卷八載:「(吳主潘夫人)以姿色見寵。

每以夫人遊昭宣之台,誌意幸愜,既盡酣醉,唾於玉壺中,使侍婢瀉於台下,得火齊指環,即掛石榴枝上,因其處起台,名日環榴台。時有諫者雲:‘今吳、蜀爭雄,「還劉」之名,將為妖矣!’權乃翻其名日榴環台。」

蟣【宋史紀事本末】卷十七【秦檜主和】:「康王夫人邢氏,聞勛南還,亦脫所禦金環,使內侍持付勛日:‘幸為我白大王,願如此環,得早相見也。」

陳耀文【天中記】卷一九載:「元樹奔梁時,年十五。未及富貴,每見嵩山雲向南來,未嘗不引領欺欷,後為樊子鵠、杜德、李昭所紿,北歸初發時,睹其愛姝玉兒,以金指環與別。樹常著之,寄還梁,表必還之意。朝廷知之,俄而賜死。」

這些例子裏,借諧音「還」來表示歸家之意。

(三)戒指有約束、節制之意

戒指也稱「約指」,有約束、節制之意。【詩·邶風·靜女】鄭玄註釋說:「後妃群妾以禮禦於君所,女史當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

生子、月辰則金環退之;當禦者以銀環進之,著於左手,既禦者,著於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

當妃子生育、來月事時,就戴金戒指,以區別於銀戒指,而表示出「戒止」之意,防止皇帝的親近。

(四)戒指作為男女定情信物

戒指有一個最普遍而又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寓義,就是作為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

「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銀。」這是【樂府詩集】卷七六記載的後漢繁欽的【定情詩】,這個意象具體起於何時無考,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很早的時候就出現了。

戒指的形狀是圓的,有圓滿、迴圈不止之意,所以就把它作為愛情的象征,表示情人間的不盡相思。

唐張泌【妝樓記·翡翠指環】雲:「何充妓於後閣,以翡翠指環換刺繡筆。充知,嘆日:‘此物洞仙與吾,欲保長年之好。’乃命蒼頭急以蜻蜓帽贖之。」

何充就把指環作為二者永不分離的象征,所以要把它贖回來。

結語

從以上對古代相關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戒指在古代的寓義比在當今社會要豐富得多。

中國古代戒指的發展變化及其多層的文化寓義,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戒指這一名物本身,還有助於我們了解和認識古代社會的部份經濟發展狀況、文化的特征、工藝發展水平、生活風習、中外交通等,可謂是「一花一世界」。

[參考文獻]

[1]都邛.三余贅筆及其它二種[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2]徐陵.玉台新詠[M].吳兆宜,註.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郭茂倩.樂府詩集: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陸賈,劉歆.楚漢春秋;西京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5]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