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故宮寶貝展 陶瓷(八十)

2024-02-15收藏

【雍正仿成化鬥彩高士杯】

雍正仿成化 鬥彩 高士杯,清,高4.5厘米,口徑7.8厘米,足徑3.2厘米。
杯撇口、直弧腹、圈足,外壁以鬥彩通景繪「 王羲之 愛鵝圖」。外底署 青花 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外圍雙方框仿款。此器是清雍正朝仿明成化鬥彩器的成功之作。

【粉青釉七孔花插】

粉青釉 七孔花插,清雍正,高11.5厘米,小瓶口徑2.5厘米,足徑14.8厘米。
花插由一托盆上置7個小撇口瓶組成,瓶垂腹,底粘於托盆上,托盆圓口、直壁、圈足。外底署 青花 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壁飾有兩周 弦紋 ,並凸起8條曲線紋。
清代青釉器的燒造肇始於康熙,盛於雍正、乾隆時期,根據釉色深淺的不同又分為豆青、冬青、粉青等多種釉色。其中以粉青釉色最為雅致美觀。

【綠哥釉小橄欖瓶】

綠哥釉小橄欖瓶,清雍正,高14.3厘米,口徑4.5厘米,足徑5厘米。
瓶橄欖形、直口、隱圈足。通體施綠哥釉,並有細 開片 ,外底米色釉,亦見開片。綠哥釉,又稱綠郎窯,它是和郎窯紅並存的品種。器物內外釉均為蘋果青綠色,開細小紋片綠郎窯器物存世量很少,完整器十分珍貴。

【紫紅地白梅琺瑯彩小碗】

紫紅地白梅 琺瑯彩 小盅,清雍正,高3.5厘米,口徑7.3厘米,足徑2.9厘米。
盅口微撇、深腹、淺圈足。通體紫紅色地上用琺瑯彩繪白色梅花,黑色樹幹。器物小巧,色彩對比鮮明,繪畫技藝高超。外底署藍料彩楷體「雍正年制」四字雙行外圍雙方框款。
故宮藏【 乾清宮 琺瑯、玻璃、宜興胎陳設檔】中羅列了從康熙至乾隆朝宮廷收藏的琺瑯器共408件,其中雍正朝琺瑯彩器有201件,檔案記載琺瑯彩器中繪有紅地白梅花圖案的器物有宮碗、四寸碟、三寸碟、盅等四個品種,共14件,由此可見,雍正帝喜愛此圖案。此小盅,與檔案第67條記載的「瓷胎 畫琺瑯 白梅花紅地盅」品名、款識完全一致,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粉彩八仙人物紋洗口尊】

粉彩八仙 人物紋洗口尊,清雍正,高38.9厘米,口徑17.4厘米,足徑12.3厘米。
尊洗口、長頸、垂腹、高撇足、足內白釉、無款識。粉彩為飾,器身繪八仙人物。八仙人物習稱八仙紋,八仙紋瓷器盛行於明代中期,尤以嘉靖、萬歷兩朝為甚,清雍正時期也十分流行。此器型體較大,色彩鮮艷柔和,人物描繪細膩生動。

【蛋黃釉盤】

黃釉 盤,清雍正,口徑13.3厘米,底徑8厘米,高2.8厘米,捐獻自孫瀛洲。

盤敞口、弧腹、圈足,通體施黃釉,素面無紋飾。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外圍雙方框款。該素面黃釉盤是雍正禦窯大量生產的器型,當是宮廷常用之物。

【青花八寶紋背壺】

青花八寶 紋背壺,清雍正。

壺直口、短頸、圓肩、圓腹、高足,頸部兩側出卷雲形耳。通體青花裝飾,口沿、頸部做雲水紋裝飾,腹部滿繪八遍寶相花,花葉內各繪一組八吉祥圖樣,花卉畫六瓣卷雲頭裝飾花紋。高足壁繪纏枝花卉紋裝飾。該瓶整體裝飾畫面布局大方嚴整,青花花色暗沈,線條、著色細膩,體現了宮廷用陳設器的雍容風貌。

【青花【蘭亭會】筆筒】

青花 【蘭亭會】 筆筒 ,清雍正,口徑19.8厘米,底徑19.2厘米,高21厘米。

【宜興窯紫砂描金堆繪山水人物紋大筆筒】

宜興窯 紫砂 描金 堆繪山水人物紋大 筆筒 ,清雍正,高16厘米,口徑19厘米,底徑19厘米。
筆筒圓形,口底相若,寬圈足。口沿為髹黑漆地描金 回紋 ,底髹黑漆。附描金紅漆座,雲頭形三足。黃色砂泥。外壁描金堆繪山水人物圖。畫面展示了江南渡口的生活場景,江水遼闊,微起波瀾,船老大正奮力駕馭一葉坐滿船客的扁舟向岸邊靠近。岸邊渡口有人在等候渡船的到來,通往渡口的途中一騎驢的高士正匆忙趕路,家仆肩挑行囊緊隨其後,他們的前方有人推著裝滿行李的獨輪車,有人輕裝荷傘急步前行。兩岸草木蔥蘢,風光綺麗。
作者如同紙上作畫,利用大面積的留白表現水天一色的江面。人物的畫法無比精妙,小如米粒的眾多船客姿態不同,表情各異。畫面具有雍正宮廷繪畫清疏雅致的特色。

【黑釉描金雲龍紋高足杯】

黑釉 描金 龍紋 高足杯,清雍正, 高9厘米,口徑7厘米,足徑5.9厘米。清宮舊藏。
杯撇口,深腹,空心高圈足。裏施白釉,外施黑釉並有描金紋飾。腹部為二龍戲珠紋,足面為海水波浪紋。通體紋飾用金彩單線描繪,紋飾清晰,畫面疏朗,典雅古樸。足內施白釉。足內沿順時針方向署 青花 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中國瓷器中之金彩裝飾始於宋,成書於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雲:「描金始於宋, 湖田窯 有素瓷描金一種。」【吳越備史】亦記載:「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九月十一日,王進朝謝於崇德殿,復上金裝定器」。表明宋代湖田窯、 定窯 已出現了以金彩裝飾的瓷器。
清代瓷器的金彩裝飾技術有很大進步,套用亦更加廣泛,品種有灑藍地描金、烏金釉描金、銅 紅釉 描金、 礬紅 彩描金、 五彩 加金等。法國傳教士殷宏緒曾記錄了 景德鎮 瓷廠金彩的制作過程:要想上金彩,就將金子磨碎,倒入瓷缽內,使之與水混合沈澱,直到水底出現一層金為止。平時將其保持幹燥,使用時取其一部份,溶於適量的橡膠水裏,然後摻入適量鉛粉,金子與鉛粉的配比為30:3。在瓷器上上金的方法同上彩的方法一樣。用此調好的金彩料繪於瓷器上,入窯經低溫燒成。
黑釉是一種光潤透明、色黑如漆的高溫釉,因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鎮附近所產的烏金土,故又名「烏金釉」 ,以三氧化二鐵(Fe2O3)為呈色劑,配合適量的二氧化錳(MnO2)和氧化鈷(CoO),生坯掛釉,以高溫燒成。康熙、雍正時期盛行。清雍正時景德鎮窯督陶官 唐英 所著【陶成紀事】中提到:「新制仿烏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種。」這件高足杯即「黑地描金」的品種,為當時仿古創新的品種。雍正四年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 檔案記載:「三月十三日員外郎海望持出拱花白洋磁靶杯一件,黑釉金龍洋磁靶杯一件。奉旨:將此靶杯照都盛盤式做西洋欄桿。將靶杯或十二只一盤,或十八只一盤,足子俱要下穩。盤子或做漆的或做棕木的亦可。欽此。於五月初七日做得高麗木欄桿紫枟木都盛盤二件並磁靶杯二件,員外郎海望呈進訖。」 可知此杯為雍正四年(1726年)所制,同時說明清宮對此品種十分重視和欣賞。

【仿哥釉古銅紋方尊】

仿哥釉古銅紋方尊,清雍正,高24厘米,口徑12.3×9.3厘米,足徑10.8×8.8厘米。
尊通體略呈長方體形。侈口,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兩側 塑貼鋪首 。外口、肩、足部均有一 模印 仿古銅器 饕餮 紋裝飾帶,其上均塗抹醬褐色 化妝土 ,以模仿鐵箍效果。其他部份及圈足內均施青灰色仿哥釉,釉面開細碎片紋。足底露胎。外底署 青花 篆體「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
清雍正朝的仿哥釉瓷器制作精良,既有標準的大、小紋片相結合的所謂「 金絲鐵線 」,也有單純的小紋片或大紋片。釉面色澤有粉青、米黃、灰青、灰綠等,並如宋代 哥窯 瓷釉一樣泛「酥油」光。 開片 中的「鐵線」較多,「金絲」較少。「鐵線」多呈黑色,或略顯藍色。開片紋路與宋代哥窯瓷器略有不同,不似宋哥釉開片在較小的區域內仍有曲折變化的狀態。常見器形有抱月瓶、 貫耳瓶 、鋪首耳瓶、各式爐、各式尊、盤、碗及筆架、水盂、鎮紙、 筆掭 、各式筆洗等文房用具。器底多署雍正年款。雖然在雍正仿哥釉瓷器中已出現模仿鐵箍紋飾的器物,但這種紋飾在清道光以後的仿哥器中更為多見,且一般都屬仿雍正之作。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

琺瑯彩 梅花牡丹紋碗,清雍正,高6.9厘米,口徑14.6厘米,足徑6厘米。
碗撇口,弧壁,圈足。內施白釉。外壁以琺瑯彩描繪梅花兩株,枝幹蒼老虬勁,設色嬌艷。樹下牡丹花朵怒放。一側墨彩題「百囀千聲隨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七言詩句。 引首 閑章 「先春」,末尾鈐閑章「壽古」、「香清」。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 藍料彩 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藍料彩雙方欄。
此碗圖案描繪細致入微,設色清雅,令人賞心悅目。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 案記載,琺瑯彩瓷器的畫匠多出自供奉於 內廷 如意館 畫師,雍正朝有戴恒、鄒文玉、 唐岱 、賀金昆、宋三吉、焦國俞等。正是畫工的精湛技藝和非凡的藝術修養,方使琺瑯彩瓷器取得如此高超的藝術成就。

連載作品!!!喜歡的請點贊!!評論!!!加關註!!!感謝鐵鐵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