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指的是古代讀書人的書齋。寒窗讀書是一件辛苦的事,讀書人會在書房裏放置一些小器物,學習之余稍事把玩,可以消除倦怠。
古人雲:「汝故欲學書,功夫在書外。」 古人追求意趣和個人修養,品味文房佳器就是培養意趣和修養的過程。 因此,文房器物在古人寫詩作畫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在古人看來,對雅玩提不起興趣的人,寫詩作畫也達不到理想的境界。
到了今天,讀書人已經不必在文房裏磨墨披毫、手不釋卷地苦讀了,但在文房裏保留一些精致的小器物隨手把玩,探尋其背後的文化歷史意義,依舊是很多文化人的風雅與賞心樂事。
古人的文房物件以筆墨紙硯為尊。
如今這四件物品中,除了熱愛書法和繪畫的人,其余人很少用到毛筆了,而現在的紙也不再是當初的生宣了。墨與硯台之中,硯台更經得住把玩欣賞,所以不少人的書房裏現在還是會擺放一塊硯台,把玩為主,實用功能則較少。
這種用來把玩的硯台,一般分為新老兩個品種。
老硯自不必說,這些都是名人使用過的硯台,有刻字和署名的最好。如果是使用時間較長,硯堂因磨墨而凹陷、外表包漿晶瑩的,更是深得藏者喜愛。
新硯的講究則五花八門。比如端硯看重的是石上展現出的活眼,歙硯看重的是其石質細膩易發墨,新興的苴卻硯看重顏色多樣、雕刻造型多變等,各取所長。
這些把玩硯以掌中硯居多,列一硯架,時刻取下把玩,對讀書人來說亦為樂事。
筆墨紙硯之外,文房雅物應是筆筒第一。 在古代時,筆筒其實並不適合擱放毛筆,因為帶水的毛筆倒插在筆筒內會向下滲水,也會使筆頭散亂披毛。發明筆筒的讀書人或許想不到,數百年後的今天,筆筒用來插鋼筆、鉛筆等現代文具卻顯得妥帖和諧。
筆筒以竹制最佳,最好是老舊的古物,筒身又有名家陷地雕刻的人物行旅、詩句文字等,把玩兼實用,堪稱文房中的雅物。
尋竹筆筒不得,則黃花梨與紫檀所制也可玩。
瓷筆筒價珍質脆,可賞不耐玩。加之現代文具金屬制品居多,故此,瓷筆筒反而不如以上三種。
文房之二當為扇。 扇子亦是竹扇為第一,其中帶指紋斑痕的湘妃竹扇最珍貴。 看書飲茶,一扇在手,風雅無邊。
文房第三,眾說紛紜,或說爐,或說湖石,或說壺,或說花幾,或說印章,或說書畫等等。
在我看來,畫有補壁功用,書齋格調、意趣均靠畫來定調。若時光回流百年,畫當作第一。可惜今日好畫不易得,且畫只能賞不能玩,故畫不在此列。
因此,我推薦一個冷門的品類作為文房第三,那就是托盤。不為別的,就為文房種種小器物雖是精巧,散置卻亂。以一盤承之,則錯落有序,觀感提升諸多。托盤可謂是文房收納之神器。此外,托盤取放把玩也甚是方便。
托盤以黃花梨為首,其紋路迷人、木質穩定,其余種種均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