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翡翠的「最佳化」和「處理」區分!後者純科技狠活,不能要

2024-08-18收藏

最佳化和處理是市場常見的翡翠「加工」方式,但二者本質上是不同的。

對此你是否能區分清楚?兩種方式加工後的翡翠你是否能辨別開來?

最佳化, 是對 翡翠本身沒有破壞,不改變其內部結構的 ,合理最佳化的翡翠依舊可鑒定為A貨翡翠。

處理, 則是透過 破壞改變 不改變翡翠內部結構 的兩種不同手段,對翡翠進行處理,俗稱 造假

以下就最佳化和處理翡翠的方法,目的,以及辨別要點為你一一詳解。

一、翡翠的最佳化方法

1 加熱處理(也叫「燒紅」)

目的: 模仿紅翡的形成條件,讓翡翠內部的鐵離子氧化變色,淺淡的黃、紅、褐等色轉變成鮮艷的紅,得到更艷麗的外觀。

鑒別要點: 外觀上,天然紅翡顏色淺,有深淺過渡,透明度好;加熱處理的翡翠顏色深且均勻,失水發幹。

2 拋光上蠟

目的: 翡翠拋光後,通常會打上一層薄薄的蠟,首先是讓其表面更光滑,其次同保護膜般,能有效防止油汙等外部汙染物的侵入,和內部水分的流失。

鑒別要點: 上蠟是翡翠加工的常見工序,合理範圍內的處理不影響翡翠的光澤和結構。但嚴重浸蠟的翡翠在紫外熒光燈下可見藍白色熒光表現。

二、翡翠的處理方法

1 漂白充填(俗稱B貨)

目的: 漂白是將翡翠放置在強酸中,透過改變其結構去除其中臟色雜質,增加透明度,提高種質;充填是在酸洗漂白的基礎上做填充固結,使結構更穩定,或掩蓋翡翠原有的裂隙。

鑒別要點: 漂白填充的翡翠結構不清晰,晶體顆粒間的界線模糊;放大觀察有明顯的酸蝕網紋;呈蠟狀、樹脂狀光澤;反光觀察表面略微發黃,且隨時間推移會越來越黃。

2 染色處理(俗稱C貨)

目的: 透過染色劑的浸入,讓翡翠獲得更濃郁、鮮艷的顏色,甚至多種顏色同時出現。若充填時也加著色劑,則稱為「B+C翡翠」。

鑒別要點: 染色後的翡翠在潤澤度和透明度上會比天然翡翠低,呈現霧感;放大鏡觀察顏色鮮艷不自然,沒有色根,且集中在紋裂處並沿著紋裂分布,呈絲網狀。

3 覆膜處理

目的: 在翡翠表面覆上一層有機膜,以改變、加深、均勻翡翠的顏色,讓視覺效果更佳。俗稱「套色翡翠」「穿衣翡翠」「鍍膜翡翠」。

鑒別要點: 覆膜翡翠外部呈蠟狀光澤,有種朦朧感;表面摸上去發澀,不光滑;放大鏡觀察表皮有波紋,擦痕以及噴塗不均勻等細節問題;覆膜翡翠耐久性差,薄膜容易劃傷,容易脫落。

4 拼合處理

目的: 為提升低檔翡翠的檔次,將兩塊或以上的翡翠黏合在一起,提高翡翠的顏色、種水等品質。

鑒別要點: 拼合翡翠常見在密封的鑲嵌款裏;會有顏色不純正,有裂紋,結合處有氣泡等細節問題,選購時可以開啟仔細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