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喜錢與冥錢的辯證關系

2023-12-07收藏

喜錢,狹義指舊時結婚成親時所交流使用的錢幣;廣義則泛指古時所有吉慶賀喜之時受賀方所回饋的錢財。本文還是以狹義喜錢的敘述為主,北宋真宗天禧年間(公元1017年~公元1021年),天子趙恒,是宋太宗趙光義之子,北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在世期間不斷更改年號,諸如鹹平、景德、祥符、天禧之類,至於為什麽改年號,必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但史學家認為「天禧」年號與皇後劉娥有關。「天禧」年號執行五年,並行行「天禧通寶」錢(圖1)。「禧」有幸福、吉祥之意。對「天禧」拆分即「二人示喜」,這就涉及到了婚姻與姻緣。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劉娥能夠從一個蜀地的民女與宋皇趙恒走到一起,好像暗中有貴人「禧神」相助,這不能不說是上天賜與的天大喜事。

圖1

有人說「天禧」年號是宋真宗皇帝乞求上天降喜神來幫助大宋王朝的一種呼喚與期待。天禧是皇帝對喜神的一種尊稱,一種叫法。年號是一種極為莊嚴、神聖、隆重的語匯,具有皇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宋代是喜神文化極為風行的時代,「天禧」作為年號語匯,最充分、最完美地表達了當時人們對喜神的崇拜與渴望。而天禧通寶錢文真書,據傳為宋真宗禦筆,面文均旋讀。天禧通寶時幣值「鬥米十錢」上下,普通錢鑄造量大,存世極多。由於天禧通寶最完美地表達了人們對喜神的崇拜,流傳至後世,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喜錢,當然後代亦有喜慶用的花錢,來作為厭勝使用的。

圖2

圖2就是一枚明代喜字花錢,正面為四個雙喜字以作婚禮時擺放;背面是一圈壽字紋,以作壽禮時擺放。而到了明朝後期,由於白銀貨幣的大量流通使用,致使當時的社會風氣更看重銀子,反映到民俗上,便是喜慶銀錠的出現和饋贈。圖3為一錠五兩重的喜銀,是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鑄造的,形制便是馬蹄元寶形,重量為173.22克,中間鑄刻著雙喜的方戳,左邊戳記上鑄著足銀五兩;右面戳記鐫有年份,從字口來看,應為官鑄 銀錠。其整體包漿醇厚,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歲月的痕跡十分明顯,這是乾隆盛世時期的遺物。

圖3

近代以來,市面通用銀元,銀元諧音「姻緣」。在講究天圓地方的中國,圓形象征著美美滿滿,團團圓圓。所以在斯時的婚禮中,銀元既是貴重的禮物,也承載了中國人對婚姻圓滿的祝福。那時結婚儀禮,定親前議親,根據女方要求送去「頭節禮」,如衣料、首飾、禮銀等。一般禮銀,男方小禮銀元三十六,中禮銀元六十四,大禮銀元一百廿。如民國期間黟縣的禮銀規矩就是108塊銀元,有的人家即使不富裕拿不出這麽多,也要湊出尾數都是八的銀元數目,寓意「若要發,不離八」之意,而且每枚銀元上都要用朱紅寫上雙喜字。

女方嫁妝器物披掛紅色彩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上銀元,俗稱「壓箱錢」。直到今天,在中國不少地區、少數民族仍舊延續婚禮使用銀元的習俗,圖4即為近百年前,浙江南部慶元縣的一戶人家敲鑼打鼓的辦喜事,這枚賀禮銀元見證了這一樁婚姻。時至今日,浙江福建地區的農村,結婚時女方的陪嫁中必須有一、二百塊老銀元作為嫁妝的一部份送到夫家。

圖4

然而婚姻說到底只是人的欲望和利益的產物,至於情感及觀念其實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可是生命的本質註定了人的最終結局只能是死亡,所以喪事不可能避免。事實上古人對葬禮遠比婚禮重視得多,據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記】記載,古代埋圭、壁、幣、帛以祭祀鬼神,漢代埋寶錢陪葬;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 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冥錢,又稱「羨瘞 ( 音義 ) 錢」、「明器」。是專為死者殉葬鑄制之錢,有銅、銀、錫、鉛、陶、泥數種。自秦漢特小「半兩」、「五銖」起,歷代均有所出。

圖5

錢幣考古學家夏鼐指出:「中國在殷周時代便已有死者含貝的習俗,考古學上和文獻上都有很多證據。當時貝是作為貨幣的。秦漢時代,貝被銅錢所取代,將銅錢和飯珠玉一起含在死者口中,成為秦漢及以後的習俗。」圖5為明代墓中出土的冥錢,金錢是含在口中的,錢文為西方接引;銅錢(圖6)是握於手中,錢文為入土為安。但是有的人在看了錢文「入土為安」四字後,卻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入土為安」四字中的「為」字是簡化字,而簡化字是1956年以後才有的,明代晚期不可能有這個簡化的「為」字。

圖6

為了弄清楚這一問題,筆者花費了較多時間,認真查閱了漢碑中的通用字、假借字和歷代書法中的草寫字。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明代文征明(彭)的草書手卷中找到了將「為」草寫為簡化「為」字的兩處地方。由此可見,明代文征明生活的那個年代,在草書中,「為」字已經普遍地簡化成「為」字了。所以,在明朝晚期鑄造的「入土為安」銅錢上,將繁體「為」字簡化為簡體「為」字,就不足為怪了。

而在國外的考古墓葬也發現了口含手握金銀幣這樣的現象,從最早的古希臘、古羅馬遺址,到西亞、中亞的古代墓地裏都有。據希臘神話,人死去後要到非常遙遠的地域世界,人的亡靈要由赫爾墨斯領至冥國的門口,再由卡戎(Charon)用渡船將其亡靈擺渡過斯蒂克斯河。人們為使亡靈能平安到達,多放一枚錢幣,後來羅馬人也沿襲了這種習慣。而佛經中的【六度集經】和【大莊嚴論】裏講述死者口含金幣的故事,受中亞貴霜王朝與希臘帝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圖7

亞歷山大帝東征以後,這類習俗便隨著希臘文化傳至中亞的巴克泰利亞(大夏)地區。1969年至1979年在阿富汗境內發掘的大夏黃金之丘,其墓葬被推測是貴霜時代某位翕侯或大月氏王。其中3號墓死者口中有羅馬皇帝提比略金幣,手中握有帕爾提亞銀幣;圖7就是這枚金幣,正面為羅馬帝國第二任皇帝提比略的桂冠右側像;背面是提比略之母Livia或者羅馬和平女神Pax,手拿橄欖枝及其神聖的誓言。 其發掘者V.沙裏阿尼迪在報告中亦將此和古希臘渡河冥資神話聯系起來。

在20世紀初,斯坦因在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墓地,發現有東羅馬金幣仿制品,且這些金銀錢都含在死者口中,故他也將這一葬俗與古希臘神話聯系在了一起。圖8為其正反面影像。由於這類仿制品均只有單面,因此不復加其背面樣貌了。日本學者小谷仲男的研究表明,中亞地區發現大量的墓葬中有相當多的一部份墓主人口中或手中含握有金銀幣,時間從公元1世紀至7、8世紀,前後跨度相當長。至於中國境內的這種習俗,時間上一般都晚於中亞地區,很大程度上是中亞地區這種現象的繼續東漸。

圖8

可資佐證的是西安鹹陽機場工地的賀若厥墓,墓主人口中含有一枚東羅馬查士丁尼二世的金幣等等。其實筆者自己都還記得家父生前曾經提到:在浙西山區的老家以前死後落葬時,必須要往死者嘴裏放一枚銀元作為陪葬的習俗。有學者推測這種含幣習俗在中亞和中國的流傳其意義有所改變,而這種改變則與粟特人及拜火教有關,但其間具體如何則未加討論。口手含握金銀幣的葬俗,應當置於中西文化交流廣闊的背景並綜合考慮之下加以討論研究。表面上看,此類葬俗都是中原內地葬俗在西北一地的延續,實則「大有胡風」,葬俗本身就是胡漢交流的絕佳證明。

以上就是喜錢與冥錢的羅列論述,也是婚禮和葬禮的各自風俗。這兩者感覺似乎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然而辯證法卻告訴我們: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的聯系,一切事物都在演變著,在不斷地走向自身的反面。所以婚禮可能就會轉變成葬禮;而葬禮亦會發展成為婚禮。不信嗎?那就來看看流傳千年的恐怖民俗——冥婚!冥婚,又稱陰婚、配骨、鬼婚、冥配等,是一種民間習俗。訂婚後的男女雙亡,或者訂婚前就已夭折的兒女,父母出於疼愛心情,要為他們完婚。陰婚又分為死人與死人和死人與活人兩種。過去認為祖墳中有一座孤墳會影響後代的昌盛,所以要替死者辦陰婚。冥婚在漢朝以前就有了,著名的曹操最喜愛的兒子曹沖(秤象)十三歲就死了,曹操便下聘已死的甄小姐做為曹沖的妻子,把他(她)們合葬在一起。

圖9

宋代,陰婚最為盛行。據康譽之【昨夢錄】記載: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說親,然後進行占卦,蔔中得到允婚後,就各替鬼魂做冥衣,舉行合婚祭,將男、女並骨合葬。圖9即為一枚出土的鉛質天禧通寶錢,既是喜錢,亦為冥錢,只是天字為異體字,應該是作為冥婚用的陪葬錢。也有可能為宋代以後沿用的冥喜錢,因為明清時期陰婚的習俗依然風行。甚至直到今天,在山西、河南等地的農村山區冥婚現象依然存在,而年輕去世的女性屍體也因此成為一種「商品」,不僅明碼標價,而且需求旺盛,甚至還滋生出了盜屍乃至殺女取屍的利益鏈(圖10)。

圖10

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在【家庭、國家與私有制的產生】一書裏早就明確指出:家庭是產生私有制的根源!他親眼目睹了摯友馬克思婚姻的災難後果,因此終身不婚,至死單身,並竭力資助這家人。許多時候,感覺婚姻就是一筆交易,如同現時發包工程的招投標一樣:你喊出所需的要價,我報出能滿足的條件;當然我也清楚自己是什麽樣的企圖。在婚介所的眼裏,這就是一筆筆的業務和生意,而人已經完全徹底地商品化了。婚姻本質上就是男女雙方的利益在相互博弈,兩個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二人的背後還有各自的家族在影響著。而最終為了家族的利益竟然還要為死者結婚,兩個人死了都不得安寧,這才是生命最大的悲哀。而他(她)們的靈魂呢,又有誰關註過?最終,他(她)們的身體與屍骨,以及他(她)們的所有一切,不還是「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