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博物館中的瓷器:超越「按圖索驥」的鑒賞之旅

2024-07-03收藏

在收藏界,有一種普遍但錯誤的看法,即認為去博物館看標準器僅僅是「按圖索驥」,即簡單地對照書本或圖錄來辨識和評價瓷器。然而,這種看法忽略了博物館藏品深厚的文化和藝術價值,以及它們在歷史和工藝上的復雜性。我想和大家談談如何正確的看待博物館所收藏的瓷器,旨在糾正這一誤解,並引導廣大瓷器收藏愛好者如何深入地欣賞和理解博物館中的瓷器。

器型:瓷器的靈魂

每一件瓷器的器型都是其時代精神和審美理念的體現。從唐代的豐滿圓潤到宋代的簡潔流暢,再到明清的精致繁復,器型的變化反映了社會風尚和工藝技術的演進。在博物館中,我們應該仔細觀察每件瓷器的輪廓、線條和比例,體會它們所蘊含的時代氣息。而且每個朝代的器型都有相應的傳承,都是美的最好體現。我們既不要按照博物館的器型去找所謂藏品,更不能把臆造品當成是博物館都沒有的東西,博物館有一部份藏品也是來自於民間,但是能夠被博物館收藏的,必定是經過專家學者都認定的東西,才會公開展示出來,如果博物館的專家也打眼了,買了不對的東西,博物館是不會公開展示出來的!

胎釉:瓷器的皮膚與衣裳

胎釉是瓷器的基礎,也是其美學表現的重要組成部份。觀察瓷器的胎質,我們可以了解其原料和燒制工藝。釉色的變化,如青花的深沈、釉裏紅的艷麗,都是制瓷工藝的直接體現。在博物館中,我們應該細致觀察胎釉的質感、色澤和透明度,感受它們所傳達的藝術效果。

彩料與發色:瓷器的表情

彩料的選擇和使用,以及其在瓷器上的發色效果,是評價瓷器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不同的彩料,如青花(釉下彩)五彩、鬥彩、琺瑯彩、粉彩(釉上彩)等,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力和審美特點。在博物館中,我們應該欣賞彩料的運用和發色,理解它們如何增強瓷器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紋飾布局與繪畫技巧:瓷器的語言

紋飾是瓷器裝飾的重要組成部份,其布局和繪畫技巧直接影響瓷器的視覺效果和藝術價值。從簡單的幾何圖案到復雜的花鳥人物,紋飾的設計和繪制都需要高超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博物館中,我們應該分析紋飾的構圖、主題和繪畫手法,體會它們所傳達的文化意義和審美情趣。

圈足與款識:瓷器的身份證明

圈足和款識不僅是瓷器的實用部份,也是其歷史資訊的重要載體。圈足的形狀、大小和裝飾,可以反映瓷器的制作工藝和使用功能。款識的字型、位置和內容,可以提供瓷器的年代、產地和作者等資訊。在博物館中,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圈足和款識,了解它們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資訊。如果你看不到博物館中所藏瓷器的底足和款識,那就應該購買博物館出版的藏品圖錄,相互對應來觀察和學習,這也是我們需要進行學習的必經之路,也是屬於必要的投資。

老化痕跡與制瓷工藝:瓷器的歷史銘印

老化痕跡是瓷器經歷時間洗禮後的自然現象,如釉面的磨損、色彩的褪變等。這些痕跡不僅記錄了瓷器的使用和保存狀況,也反映了其材料和工藝的特點。制瓷工藝的復雜性和精湛程度,決定了瓷器的質素和價值。在博物館中,我們應該關註瓷器的老化痕跡和制瓷工藝,理解它們對瓷器價值的影響。

總之,去博物館看標準器,不僅僅是「按圖索驥」,更是一種深入的學習和欣賞過程。我們應該超越表面的模仿和對照,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去理解和欣賞瓷器的美學特征、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領略到博物館瓷器的魅力,體驗到收藏和鑒賞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