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官窯四弦貫耳瓶

2024-05-23收藏

兩宋時期,尚古之風盛行,金石考古及文物鑒賞在這種政治文化背景下興起,文人雅士復古、雅玩的興致達到了頂峰。

中國陶瓷的發展源遠流長,瓷都景德鎮更是揚名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發展到了黃金鼎盛時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鈞、定更是爭奇鬥艷,各領風騷,其中由官窯燒造的貢禦瓷器更是工藝先進,制作精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此官窯四弦貫耳瓶市場價值約1200萬以上

貫耳瓶自宋代開始就一直是貴族階層所使用的器物,大多數被上流社會所壟斷,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帖豎直的管狀貫耳。

官窯,是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供禦撿退,在當時俗稱"官窯「。官窯,毛公洞第一(今江蘇揚州一帶)。南宋官窯瓷器沿襲北宋風格,規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一絲不茍。因為胎土含鐵量極高,手感沈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後稱」紫口鐵足「。釉面沈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溫潤如玉。釉面多層反復細刮,釉光下沈而不刺眼,紋理布局規則有致,造型莊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處象死人骨頭,俗稱」骨董「)也是那時所造。我們今天所稱官窯泛指歷朝官府燒造瓷器,其實,歷史上僅指南宋時期燒造的瓷器,後世再無此稱呼。

老三代的青銅貫耳壺多作為宴飲、娛樂,器面裝飾有獸面或弦紋,當轉換到陶瓷材質時,器形與青銅的差不多,做成單色瑩潤的釉面、光素無紋的器身,才符合官家的審美。

貫耳瓶的兩只耳朵呈直管狀,某種程度上也有勸誡君王廣開言路、善於納諫的含義,這也是貫耳瓶得到歷代皇室青睞的一個原因。

貫耳瓶在宋代眾多窯口都有生產,在後朝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器物的造型也在不斷轉變。在眾多窯口燒制的貫耳瓶中,以官窯的出品的貫耳瓶質素最高,是對禮制延續的標桿。

貫耳瓶是古代工匠燒制的瓷瓶之一。流行於中國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貼豎直的管狀貫耳。貫耳瓶在哥窯、官窯、龍泉窯等多有燒制,清代亦有仿制。

貫耳瓶,流行於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帖豎直的管狀貫耳。哥窯、官窯、龍泉窯等多有燒制。此件官窯貫耳瓶,為南宋陳設器,仿自古代青銅投壺造型,直口微撇,圓唇,束頸,圓腹,頸、肩各飾弦紋一周,頸部兩肩配以貫耳。通體施青釉,釉面如半透明的青玉,質感細膩光滑,釉質肥厚光潤,利用釉的流動,透出官窯略帶紫色的胎骨,俗稱「紫口鐵足」。釉面上飾以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紋片。其瓶式端莊敦實,古樸典雅,開片自然,於穆穆之中透出高貴雄渾之氣,歷數百年風霜而精光未泯,為官窯之精粹。

此官窯貫耳瓶,四方、口微撇、直頸。頸部飾兩貫通耳腹部微鼓,足端外撇,胎質灰白,通體釉肥厚,金絲鐵線明顯,造型古樸典雅,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宋代官窯瓷器帶給人以含蓄、沈靜、溫和、清逸、高雅的美感,這種獨特的意蘊是中國中古時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產物,一件小小的瓷器與宋代的一首詞、一幅山水相比,是同等地位的東方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而它是透過色彩和質感來表現的,因此更抽象。宋代官窯瓷器的價值主要在此。

宋代五大名窯「官、哥、汝、定、鈞」之一的官窯古瓷,在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中表現不俗,價位一直在往高處走。2004年6月28日,一件直徑8.4厘米的宋官窯圓形洗以264000元成交;2005年8月13日。一件高9.8厘米的宋官窯貫耳瓶以638000元成交;2005年12月12日北京翰海一件宋官窯花口盤以5280000元成交。2008年4月,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中,一件「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以6753萬港元成交,創下當時的宋瓷世界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