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都說古玉真假鑒定得看寶氣,你會看嗎?

2024-01-08收藏

熠熠生輝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蛙紋玉飾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用來形容珍寶的成語有很多,比如 「珠圓玉潤」、「珠光寶氣」等等。

這裏的「玉潤」和「寶氣」就是對玉石最為形象的品質描述。

對於古代玉器而言,將這些品質特征進一步歸納就叫「寶光」或「光氣」。

但是也正由於漢語言文字的高度概括和簡練,從字面上相對容易理解的「寶光」一旦付諸實踐,卻往往容易使人產生概念上的模糊。

流光溢彩的新石器時期管狀玉玦

尤其對熱愛玉器收藏的朋友來說,概念上的清晰或模糊,直接關系到收藏實踐中的是非判斷,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古代玉器中非常重要同時又非常抽象的鑒定依據——寶光。

寶光是指在玉器的原生玉質和皮殼、包漿、沁色等次生特征的綜合作用下,反映在玉器表面的一種光學效應。

客觀地說,玉器寶光是一種形而上的鑒定依據,它所描述的是一種非常抽象的視覺感受,而通常這種光學效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因此要想準確理解絕非易事,但是也並非無跡可尋。

光彩奪目的山西博物館藏春秋龍形玉佩

要想準確地理解玉器的寶光,首先需要對玉器寶光的成因進行深度的分析,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如果正確理解了寶光的成因,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首先,玉器的寶光並非單獨存在,它是在玉器的玉質和皮殼、包漿、沁色等綜合作用下產生的。

這也就是說,不同的玉質反映出的寶光是有區別的,由此更深一步地推論我們可以得出更進一步的結論,即:玉質決定寶光。

岫巖玉質紅山文化玉鸮的寶光

和田玉質西漢玉鷹的寶光

我們知道,中國玉器自商代以後的主流玉材是和田玉,這種玉石原料的選擇並非歷史的偶然,而是智慧的古人透過長期的使用和總結得出的正確結論。

從礦物學的角度講,玉石的光澤與礦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數和反射率有關。反射率越大,光澤感就越強。而和田玉的光澤柔和溫潤比較適中,給人一種不強不弱非常舒適的感覺。

一般情況下,和田玉中透閃石含量越高、玉石的質地越純,光澤就越好;如果和田玉的質地差,那麽光澤就弱。

同時期和田玉狗寶光對比1

同時期和田玉狗寶光對比2

其次,玉器的寶光同時受玉器皮殼的影響,不同的皮殼狀態下產生的寶光也存在區別。

在這裏有必要對玉器的皮殼、包漿和沁色進行一下定義,因為很多朋友習慣將皮殼和包漿混為一談,事實上二者是有一定區別的。

玉器的皮殼是指玉器長時間在自然侵蝕、光合、氧化等作用下,經過化學反應而形成的不同於內裏的外部變質層;或者經過風化、土埋、吸附等物理現象在表面形成的殼狀依附層。

皮殼和沁色光彩照人的戰國雙聯玉佩

玉器的包漿是指透過長期人為使用和盤摸過程中形成的透明膜狀物質。

包漿是玉器與環境中或人體分泌的酸性、油性等物質滲入,並經過長時間的佩戴摩挲擦拭後產生的。

這個過程越久,包漿層就越厚,這種包漿是不斷向器物內部浸潤的結果,而不是我們想象中向外堆積產生的。

包漿溫潤厚重的清代仕女

玉器的沁色是指玉器在環境中長期與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質接觸,自然狀態下產生礦物質侵蝕。尤其一些經年埋藏於地下的玉器,受鐵、銅、錳等氧化物緩慢地侵入,使玉器部份或整體的顏色發生變化的一種自然現象。

因為沁色的產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帶有明顯的歷史痕跡,因此沁色通常會成為一塊古玉的重要鑒定標準。

沁色奪目的漢代蟠螭紋玉飾

簡單來說,玉器的皮殼依附於玉器表面,玉器的包漿則滲入玉器表層,而玉器的沁色則更深入更持久地作用於玉器肌理。

盡管對於質地堅韌的玉器來講,很多時候皮殼和包漿的界線並不十分明顯,但這種次生特征卻依然存在。而玉器的沁色更不必說了,其顯著的特征甚至可以單獨成為一項古玉鑒定依據。

反映到玉器上時這幾種次生特征並非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伴共生,尤其在高古玉中比較常見。在距今時間較短的明清玉器中,更多可見的皮殼和包漿,但無論是皮殼、包漿還是沁色,均對玉器的寶光產生直接影響。

色彩斑斕寶光四溢特征共存的西漢玉角杯

色彩斑斕寶光四溢特征共存的西漢玉角杯

綜上所述,玉器寶光的構成非常復雜,形成玉器寶光的各種次生特征又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這就使玉器寶光在某種程度上更加難以理解和掌握。

在分析了玉器寶光的成因之後,相信許多朋友已經有所感悟,正因為玉器寶光的構成復雜,所以透過寶光所反映出的資訊也非常全面。

這種形而上的鑒定標準,屬於古玉最難模仿之「神」的範疇,以目前的仿古作舊手段,想要完美摹制古玉寶光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非常值得我們深入了解和研究。

戰國繩紋玉環

戰國繩紋玉環

寶光可以反映出玉器所蘊含的巨大資訊,包括玉器的玉質特點、保存環境、傳世狀態以及工藝特點等等,比如有些資深玉友僅憑谷紋玉璧高光點的分布就可以進行新老斷代。所以正確理解並掌握玉器的寶光特征是古代玉器非常重要的鑒定依據之一。

說了這麽多,其實僅從理論上理解終究不算嚴謹的治學態度,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想要正確掌握古玉鑒定,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地多觀察、多對比、多總結、多交流。

本人由作者漠草原創,歡迎下拉到評論區與作者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