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大好河山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2024-07-13收藏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是良渚文化玉琮之首。這件半圓形的玉璜,器表雕琢精細的神人獸面紋,玉質本身具有明顯的白化、玻璃光等出土現象,不論玉質質地、造型還是紋飾都具有獨特的良渚風格。這是已經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譽為「琮王」,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圖: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 (作者拍攝於浙江省博物館)

琮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器形呈扁矮方柱體,內圓外方,上下端為圓面的射,中有對鉆圓孔,留有台痕,下端有取料時形成的凹缺。琮體四面由中間的直槽一分為二,又由橫槽分為兩節,每節再分上下兩個組成部份。琮體四面各琢刻了一個完整的獸面神人影像,獸面的兩側各淺浮雕鳥紋,共八個,用淺浮雕和細線刻兩種技法雕琢而成。

在分為兩節作角尺形的長方形凸面上,以轉角為中軸線向兩側展開,每兩節琢刻一組簡化的象征性的神人獸面紋圖案,四角相同,左右對稱。這一種人與獸的組合圖是良渚文化玉琮紋飾的基本特征。另外,在獸面紋的兩側各雕刻一鳥紋,鳥的頭、翼、身均變形誇張。整體紋飾中大量填充卷雲紋、直線、弧線,刻畫極其繁縟細致。

圖:玉琮的四面 (作者拍攝於浙江省博物館)

良渚玉琮獨特的造型蘊含了薩滿式的宇宙知識,它是一種儀式中的「通道」,承載著一段通往不同界域的轉變之旅。上面雕刻的獸面等主體紋飾是良渚人群在玉器上反復刻畫的人、獸、鳥的結合與轉化,這種轉變恰如蟬之蛻變,被以弦紋的形式標識出來。顯示出良渚上層在宗教體驗中對於動物的重視和依賴,這也是薩滿式宗教的重要特征之一。

從7000多年前的湖南高廟白陶,經紅山、淩家灘、良渚的刻紋玉器,這種儀式理念貫穿在龍山晚期和二裏頭的玉器及綠松石飾品上,於殷商無數布滿獸面紋和蟬紋的青銅禮器上達到頂峰,最終在周人「尊禮尚施」的人文精神中逐漸式微,從官方的意識形態體系轉入紛雜的民間信仰。

神人獸面紋玉鉞

神人獸面紋玉鉞是新石器時代的玉器,1986年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神人獸面紋玉鉞制作精致,有紋飾的玉鉞目前僅此一件,對了解此類器物的用途和定名等問題有重要的價值,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圖:神人獸面紋玉鉞 (作者拍攝於浙江省博物館)

鉞冠飾為白玉,一側有紫褐色瑕斑,鉞端飾亦為白玉,一側同樣有紫褐色瑕斑。鉞為青玉制成,有少量褐斑,玉材優良,具有透光性,拋磨精良,光潔閃亮。近頂部中央有一小孔,小孔上方有捆紮的擦痕。在兩面刃的上部各雕有淺浮雕神人獸面紋。

圖:神人獸面紋玉鉞的神人臉面 (作者拍攝於浙江省博物館)

神人獸面紋玉鉞的神人臉面作倒梯形,重圈為眼,兩側有短線象征眼角;寬鼻,並以弧線勾劃鼻翼;闊嘴,內以橫長線與直短線相交,象征牙齒。頭部戴冠,外層是高聳寬大的冠,冠上飾有放射狀羽毛;內層為帽,刻有十余組緊密豹卷雲紋。上肢形態為聳肩、平臂、彎肘、五指平張叉向腰部。下肢作蹲踞狀,腳為三爪的鳥足,關節部位有外凸的小尖角。在神人的腹部又以淺浮雕突出威嚴的獸面紋,寬鼻且鼻翼外張,闊嘴,兩側外伸兩對獠牙,裏側獠牙向上,外側獠牙向下。嘴部以卷雲紋和弧線、直線填滿空當。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良諸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原始社會末期的考古學文化,主要集中在長江下遊環太湖地區,其出土數之多、器形之豐富、紋飾之精美、技藝之精湛、功能之復雜,令世人驚嘆不已,特別是琢刻在玉器上的精美紋飾,是中國原始社會宗教觀念的最直觀的體現,也是原始藝術的最直接的表現。

良諸文化時期,大量的玉瓊、玉璧等禮器出現。任何形式最終都可能揭示和表現出時代和民族的特征。良渚文化是以玉器為表征的禮制文化,良渚文化玉器則集中反映了玉禮巫政制度,良渚文化玉器紋飾則是其宗教意識的物化表現。良諸先民透過具體的藝術形式表現其宗教信仰和權力象征,同時又反映出其審美觀和創新意。

良渚文化時期中國已經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國家的雛形已初現端倪,它具有早期民族泛神的共性。從目前發現的考古資料中可得知,時人有著原始的宗教感情。尊神、事神,乃至於借助神權,博取神明的歡心與保佑,這既是原始宗教出現的原因,也是「神人以和」審美風尚得以形成的基本條件。

玉器作為禮器中最主要的成分,在良渚文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是用以幫助神與人溝通的儀式用品,是人與上界神靈溝通的媒介。因而其上裝飾的人物與動物紋飾以及造型均具有內在的深刻含義。

丹納說:「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地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品最後的解釋,這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玉器可以說是良渚宗教文化和審美風尚最典型的物質載體,在這其中玉器不僅凝聚了商代人尊神事鬼的民族特性,也體現出他們對「神人以和」審美境界的追求。

參考文獻:
李默然,宇宙知識與個人轉變:再論良渚文化玉琮,東南文化,2022年第5期
盧昉,良渚玉琮「神人獸面」紋含義新釋,藝術百家,2010年第7期
王淑蘭,論良渚文化玉器紋飾的審美特質,史論空間,2009年第2期

版權聲明:
本文系原創,歡迎轉載,請保留全文,並且註明出處或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