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本值得每個國人都收藏在書房的書

2024-06-18收藏

如果問,書房的藏書裏必須要有哪本書的話,那麽我肯定會推薦大家收藏一套【海外館藏中國文物精粹】。不單單是因為它裝幀的精美,更是因為它的價值。它不僅僅是書畫鑒定家們辛苦奔波的成果,更應該是每個國人深埋在心中的讓人牽掛的中國魂。

這套書籍共分成上下兩冊,記錄在冊的都是中國流傳在國外的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均由翁萬戈先生和其愛人程寶華女士動用何種關系、流轉多國、歷經數年才拍攝完成。在上個世紀,他們能用相機將這些珍貴的文物拍攝下來,為我們後世的人留下瞻仰的機會,確實難能可貴。而這些寶貴的文物,它們確實曾經真實地存在於我們國家,是經歷了怎樣的變革,才流落他國呢?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儀講述,他決心要清點一下財產,有一次他下決心整頓內務府,結果失了一場大火;還有一次他決心清點字畫,結果——「誰知這一清點,引起了滿城風雨。當時,我卻不知道,不點還好,東西越點越少,而且給遺老們增辟了各種生財之道,羅振玉的散氏盤、毛公鼎的古銅器拓片,佟濟煦的珂羅版的宮中藏畫集都賣了大價錢,轟動了中外。」

在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中,講述抗日戰爭爆發,韓子奇怕他收藏的玉器遭到滅頂之災,於是攜玉器遠走英國十年。而幫助其運送這些玉器的是一個英國人,他是一個「中國通」,他輾轉中國多年,就是為了倒賣中國的文物。

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畢竟藝術來源於現實。所以,無論是溥儀的真實口述,還是後人的文藝作品,都在指向一個事實: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我們的寶貝,被裏應外合,被別人拐走了。而如今,我們要感謝翁萬戈先生這樣的人,他們讓我們有機會,一睹祖先留給我們的文物。

這套書中共收錄海外各博物館藏中國文物448件,包括書畫、敦煌遺畫、壁畫、佛造像、墓葬雕刻、青銅器、玉器、金銀器9個門類。每一類文物按照年代先後順序排列。且書中收藏文物介紹非常詳盡,名稱、年代、作者、材質、尺寸、現收藏單位——應有盡有,圖文並茂,解說生動得體。

對於我們「外行人」來講,其實逛博物館就是「湊熱鬧」。如果沒有精靈的解說,我們大多數情況是看不懂這些文物的價值的。這本書就是我們的精靈。比如書畫作品。傳統的國畫和我們現代畫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各個時代的流變,不是專業研究者的指引,我們很難體會這些書畫文物作品的價值。

在開篇講【洛神賦圖】,它是根據大家耳熟能詳的【洛神賦】所繪制。這套書中,作者為我們分析了,該畫作分段描述了【洛神賦】中「洛神駕六龍雲車」、「馮夷鳴鼓」等場景,從人物描繪手法和衣紋線條來看是典型的高古遊絲描。甚至於「畫中的山水和樹石略顯稚拙」也有專業的說法——這是中國人物畫早於山水畫成熟的體現。

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繪畫筆法推知這幅作品的它所創作的時代。相傳【洛神賦圖】是東晉的顧愷之所作,但根據畫中「小幅潑墨山水已顯露宋人畫意」,所以推知其為宋人摹本。真是「隔行如隔山」。

我們不解這些鑒賞家們為何對這些文物細節如此癡迷,這就是莊子所言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意思吧!每一個領域,都應該有它的權威,以己之小,度人之大,難測其深。我們要致敬這些在優秀領域做出貢獻的人,他們當之無愧是時代的楷模。

在這些文物作品中,亦可以知道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在墓葬雕刻中,有兩塊「馬片」流落他國,它們分別是唐太宗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從名字上看,前者是突厥語中對健勇者的贊譽,後者是「權於麾」產下的駿馬,它們寄語了主人唐太宗對它們的厚愛。它們本該身後也一直伴隨太宗的,但卻被人偷運出昭陵。讓他們最終流離在外,無法回家的也有某些國人的「助紂為虐」。從這些文物的命運中,亦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的命運。

這套書的優秀最主要的是它內容的珍貴,從這套書中,我們能看到在國內看不到的448件藝術收藏品。也許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出國到相應收藏館中去看它們,但有這套書就已經足矣。

除此之外,這套書的裝幀也十分走心。函套加上上下卷精裝,采用進口紙四色印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無論是自己擺在家裏,還是走親送友,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