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綠松石的歷史文化與資源分布詳解

2023-12-13收藏

綠松石的歷史文化

PART/1

圖片來源網絡

綠松石是一種含銅、鋁的磷酸鹽礦物,通常呈塊狀或者隱晶質集合體產出,是中國著名的玉石品種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章鴻釗先生在【石雅】中解釋道:「(綠松石)形似松球,色近松綠,故以為名。」因在古代波斯所產的綠松石經由土耳其通向歐亞各國,故綠松石還有別名為「土耳其玉」。綠松石是12月的生辰石(生辰玉),象征著「幸運」和「成功」。古代波斯人相信如果清晨第一眼看到的是綠松石,便會充滿幸福與好運。

圖片來源網絡

綠松石又名松石、松玉、甸子、碧甸子、碧殿、碧靛、瑟瑟、青瑯軒等,南宋詞人周密所著的【癸辛雜識續集·西域玉山上】中這樣寫道:「劉漢卿嘗隨官軍至小回回國,去燕數萬裏。每雨過,山泥凈盡,數百裏間皆玉山相照映,碧澱子皆高數尺,豈所謂瑯玕者耶?」這裏的碧澱子(同碧靛子)和瑯玕指的就是綠松石。

綠松石的套用歷史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了綠松石的碎塊;且在二裏頭遺址出土了嵌綠松石獸面銅飾,鑲嵌銅牌飾是一種主要流行於夏代的青銅器,以鑲嵌綠松石為最大特征,是集鑄造和鑲嵌於一身的神秘藝術品。二裏頭文化遺址是考古學界探索夏朝文化的重要途徑,這個銅飾更是二裏頭遺址的代表作,不僅代表了夏代綠松石鑲嵌技法已相當成熟,也是已發現的最早最精美的鑲嵌銅器,可以說它的發現開啟了青銅器鑲嵌工藝的先河。在商代的遺址中,綠松石作為重要的禮器和陪葬品出現在了貴族的墓葬中。到了春秋時期,綠松石的使用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擴散,最有名的是的1965年出土的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踐劍」,其劍格正面嵌有藍色琉璃,背面鑲嵌綠松石,現今作為「鎮館之寶」存於湖北省博物館。西漢時期,人們常常將綠松石作為裝飾鑲嵌到各種飾品上,如一些衣服上的扣飾,外圍透雕人像一周,正中鑲嵌瑪瑙珠及綠松石小珠。至明清時期,綠松石已經成為中國西藏及其周邊文化色彩中的重要一環,常被用於佛教藝術品鑲嵌及人們的日常佩飾。

傳佛教認為綠松石是神的化身,能給人帶來好運和平安,這為綠松石更添加上一層神秘的宗教色彩。清代的【清會典圖考】是最早記載綠松石之名的文獻,其中記載"皇帝朝珠雜飾,唯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

因綠松石所承載深厚的文化意義,在湖北省當地流傳著許多關於它的故事。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媧,古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女媧煉石補天,又女媧山在鄖陽竹山縣西,相傳煉石補天處。"所謂"五色石"就是綠松石,因其所含礦物成分差異,分為白、綠、碧、黑、黃五色。因此,在湖北鄖陽區與竹山縣的交界處便有了"女媧補天"的塑像,在許多西方國家,綠松石也被視為"聖石",被人們賦予了許多美好的寓意和守護作用,可見綠松石不僅是中國玉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在全世界都備受青睞的玉石。

PART/2

綠松石的資源分布和地質特征

古波斯(現伊朗)曾是歷史上優質綠松石的產地,如今該產地的綠松石已難得一見。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美國、埃及、墨西哥、阿富汗、印度、中國等均為綠松石的產出國。美國綠松石主要產自美國西南各州的礦口,以美國亞利桑那州產出的"睡美人"綠松石最為著名,此外,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等地也有綠松石的產出。

綠松石礦床盡管產在不同的地區,但是都屬於外生淋濾成因,都與含磷和含銅的硫化物礦化巖石的線型風化殼有關。大型的綠松石礦床,如伊朗、西奈半島的一些著名礦床,以及北美、中亞的大多數礦床都是產在具有分散金屬礦化而沒有次生硫化物富集帶的中酸性噴出巖線型風化殼中。中國綠松石礦床主要是產在沈積巖和沈積變質巖風化殼中。

中國的綠松石有兩個主要產區,其一為秦嶺東段的陜西、湖北和河南三省交匯處,尤以湖北省的綠松石最為有名;其二為安徽省馬鞍山市,以其艷麗的色澤聞名於世,安徽省銅陵市也有少量優質綠松石產出。綠松石常產出在褶皺構造復雜的區域內,屬於淋濾成因,經地表水沿構造裂隙淋濾沈積成礦。據報道,青海省烏蘭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雲南省等地也有綠松石產出,但產量極少。

一、湖北省

湖北以產出大塊體的優質綠松石而聞名。湖北省西北部綠松石的開采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可考證的開采時期為清朝末年,開采數量不大但質優,民國時期湖北省出的綠松石開始廣泛銷往世界各地,如印度、土耳其等。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地質工作者對湖北省的綠松石進行了廣泛的地質普查工作,發現綠松石礦山40余處。由於開采歷史悠久,如今的綠松石開采多采用地下深部挖掘,產量逐年減少。

湖北綠松石可分為三大礦帶:①北部礦帶:包括十堰市鄖陽區(原鄖縣)的雲蓋寺、火燒寺、上陽坡,鄖西縣的廣山寨、馬家溝以及姚家坡、偏頭山、安溝、小溝、馬欄口,向西南延伸至陜西省的白河縣向東南延伸至河南省的淅川縣。北部礦帶的綠松石呈藍色、綠色,不透,致密塊狀,礦石成分有綠松石、多水高齡石,褐鐵礦等:②中部礦帶:包括鄖陽的煤炭溝,觀音寨兩個礦山:③南部礦帶:竹山縣的喻家崖、喇叭溝、黃城、馬廠、土地嶺、金蓮洞、江家灣等礦山、南部礦帶的綠松石多星天藍色,黃綠色,為致密塊狀,不透明。北部礦帶最主要的綠松石礦床位於湖北省境內南秦嶺造山帶東緣的雲蓋寺地區、該礦床北靠兩鄖背斜,南接煤炭溝﹣喇叭山向斜,儲礦地層為下寒武統水溝口組,礦體常呈透鏡體狀、鑲嵌狀、脈狀。由於構造的影響,其產出的礦石形態各異,一般有結核狀、鑲嵌狀,薄膜狀等,在礦區表面的綠松石一般雜色多,顏色淺,且個體較小,質地軟,隨著深度的增加,產出的綠松石色澤變深,個體增大,質堅且純。

南部綠松石礦帶在湖北省境內的竹山縣,其位於秦嶺東段武當山隆起的西南緣,武當山復背斜的南翼,含礦地層也是在下寒武統水溝口組,地層主要巖石為碳質絹雲母片巖、黃鐵絹雲母片巖、石灰質泥質矽質板巖。綠松石礦充填於上述地層層間破碎帶、褶皺的核部、鞍部或裂隙中,因此分布範圍非常廣泛。該區綠松石主要呈透鏡狀和各種形態的結核狀,脈狀、條帶狀或塊狀產出,其組合礦物有綠松石、乳石英、黃鉀鐵釩、褐鐵礦、水高嶺石、水鋁英石等。位於十堰市竹山縣秦古鎮的寶源礦是目前正在開采的最大規模的礦區,其產出的綠松有顏色多樣,塊度大,目品質較佳。

圖片來源網絡

湖北省竹山縣綠松石資源分布示意圖

二、安徽省

安徽省的綠松石資源主要分布於馬鞍山市一帶,馬鞍山市位於寧蕪火山巖盆地中段,綠松石礦化帶多產出於鐵礦體的頂部和邊部,主要發育在雲台山、太平山、考山、筆架山、凹山、丁山一帶。丁山﹣凹山是綠松石礦化集中地段,向北礦化變窄至筆架山。馬鞍山綠松石是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的,綠松石的顏色多為天藍色、淺藍色,部份為藍綠色、黃綠色,地表附近的色淡,深部的較鮮艷,能產出較大量的寶石級優質綠松石。馬鞍山產出的綠松石主要可分為結核狀、細脈狀和呈磷灰石假象的3種類別,是"玢巖"型鐵礦床的伴生產物。結核狀及細脈狀綠松石主要產於火山巖的構造斷裂帶內蝕變巖石中,細脈狀綠松石充填於構造裂隙或巖石節理中,結核狀與細脈狀綠松石共同形成礦體,這類礦體中未見假象綠松石。部份綠松石交代磷灰石呈假象產出,形成所謂"假象綠松石",假象綠松石僅產在蝕變的磷灰石﹣磁鐵礦﹣陽起石偉晶巖脈中。假象綠松石外形完整或部份保留著原來磷灰石礦物的六方柱和六方雙錐聚形的品形,多見單體產出。據現有資料顯示,假象綠松石僅產於中國安徽的馬鞍山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諾拉州。

此外,在安徽省銅陵市也發現有綠松石礦床,見於廬樅盆地北端銅陵市樅陽縣與合肥市廬江縣交界處附近的錢鋪、石橋、筍山等地,曾作為綠松石礦的小型礦山開采或作為銅礦的副產品開采。在錢鋪、毛籠、李思安等銅礦區破碎帶中零星見有綠松石產出。銅陵綠松石礦石粒度較小,具有他形粒狀結構、次生填隙結構等,大體以藍色為主,可呈淺天藍色﹣天藍色,不透明﹣微透

明,高質素者呈蠟狀光澤或半玻璃光澤,其結構致密而細膩,藍色基底表面上常伴有白色細紋,伴生礦物主要有孔雀石、黃銅礦、黃鐵礦、褐鐵礦及石英、長石、高嶺石、綠泥石、綠簾石等。

假象綠松石

圖片來源網絡

三、其他產區

1

陜西省

陜西省的綠松石自唐代以來就有開發,至今不衰,曾是歷史上標準瓷松的產地。其成礦特征與湖北省基本相似,屬於同一區域性的大礦帶,礦床在鄖西古陸西側,主要分布在白河縣城至月兒潭間的數十平方千米內。

白河縣月兒潭綠松石礦床位於秦嶺褶皺帶仙河口﹣穆英寨倒轉背斜東段傾沒端,含礦地層以下寒武統水溝口組為主,礦體主要賦存於含碳矽質巖、矽質巖和石英片巖中,規模較大,沿層面呈脈狀產出。綠松石在脈中呈礦囊產出,呈天藍色、翠綠色,主要為葡萄狀、環帶狀、塊狀、片狀、薄膜狀,質地細膩堅硬,不透明。其礦石類別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簡單礦石,以綠松石為主,少量碳質粉末與之共生;另一類是多種礦物集合體,由多水高嶺石、碳質粉末、褐鐵礦等與綠松石共生組合而成。該地區綠松石質素較好,呈黃色、黃綠色、淺綠色、淺藍色、天藍色等。

2

河南省

河南省綠松石礦床位於淅川縣,是中國鄂、陜綠松石成礦帶北支東延入豫的部份,一部份位於浙川大石橋及黃莊一帶,產於師崗﹣荊紫關復向斜南翼的下寒武統下部水溝口組的底部矽質巖、石煤層內,礦體呈窩狀、結核狀、扁豆狀、不規則囊狀及粒狀集合體產出。綠松石分布於矽質層內的擠壓破碎帶、擠壓透鏡體或層理、節理裂隙特別發育處,礦體一般較大,礦石較好,產出的綠松石呈翠綠色、淡綠色、淡藍色等。另一部份產於寒武系大泉溝組,賦存於黃褐色砂質泥巖中,礦石多呈結核狀、星散狀、扁豆狀產出,直徑0.2~5cm,翠綠色,油脂光澤,有滑感,燒後有熒光。

3

青海省

青海省的綠松石主要產於烏蘭縣,烏蘭縣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達木盆地東部,主要產區為位於高特拉蒙和斷層山兩個地區,彼此南北相距約30km。

1.高特拉蒙

高特拉蒙綠松石礦床產於新元古界含鐵、石墨、絹雲母石英片巖和石墨矽化大理巖所形成的含礦破碎帶,該破碎帶斷續共長700m、寬30~50m,綠松石多沿兩組次一級構造面呈平行展布。包含綠松石的礦體呈透鏡狀分布,一般長1~2m,厚0.5~1m,礦石主要呈致密塊狀、圓球狀、團塊狀、網脈狀、結核狀產出,多為藍綠色、月白色、褐黃色,不透明。

2.斷層山

斷層山綠松石礦床地質條件與高特拉蒙綠松石礦床相似,該礦床位於馬依克拉利﹣哈利他哈笑四復式背斜南翼兩端,出露地層主要是元古宇上亞群的一部份。斷層山的綠松石礦床礦體以脈狀為主,地表所見礦脈一般長0.3~1m,寬0.1~0.5cm;越向深部延伸越大,礦脈的長度由1m增至10m,寬度由0.5 cm 增加至2.5cm,綠松石礦石呈塊狀、結核狀、角礫狀構造產出,隱晶質結構,不透明,為白色、月白色、淡藍色、天藍色、藍綠色、黃綠色、翠綠色等,一般越向深部顏色越鮮艷,在地表的綠松石有褪色現象。

(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綠松石礦區位於哈密市天湖一帶,含礦底層為寒武系底部的碳質矽質巖段,綠松石主要產於綠松石化石英巖的層間裂隙、破碎帶和碳質矽質巖中,礦體一般規模較小,呈透鏡體狀、細脈狀。綠松石礦石呈隱晶質塊狀、皮殼狀產出,質地致密細膩,斷口平坦,一般呈綠色、淺藍色、黃綠色、草綠色、黃褐色、灰白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