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鼓嶺之友」張又新這幾天收獲滿滿:我與鼓嶺「郵緣」始於福州晚報

2024-06-24收藏

「我在鼓嶺圓夢了。」

這幾天,回國參加2024「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的「鼓嶺之友」張又新收獲滿滿。他說,這次重回鼓嶺實作了兩個願望:一是和畢樂華相聚鼓嶺;二是收集到了畢樂華外公柯誌仁的清代信封。

張又新和畢樂華展示柯誌仁的信封。林雙偉/攝

張又新醉心於鼓嶺郵史文化研究,收藏了數百件和鼓嶺相關的郵票、郵封等資料,發表了以鼓嶺郵票、郵封為線索的「尋夢鼓嶺」系列文章70余篇。

「我的鼓嶺緣始於福州晚報。」張又新說,他2012年回國時在晚報上看到一篇鼓嶺老郵局重新啟用的報道,後來又被加德納夫婦的「鼓嶺故事」打動,開啟了他和鼓嶺的「郵緣」。

12年來,張又新一邊尋找、研究和鼓嶺有關的信封,一邊尋找信封背後的鼓嶺故事。這讓他收獲滿滿,不僅收集了160多個鼓嶺老信封,還認識了穆言靈、穆彼得、林軼南等一批「鼓嶺之友」。

古堡別墅、穆家別墅遺址、白雲洞、網球場遺址……這是張又新第三次來到鼓嶺,和前兩次不同,這次他和穆言靈、畢樂華重走了一遍鼓嶺,也再一次認識了鼓嶺,了解了百年前外僑們的嶺上生活。

最讓張又新激動的是,他和鼓嶺打虎英雄柯誌仁的外孫女畢樂華在古堡別墅的相聚。原來,張又新曾收集到多個畢樂華父親畢理從上海寄給她母親柯妙玉的信封,此前一直希望能和她見面。

張又新非常想收集一個柯誌仁清代的信封,2個月前,他終於從新加坡郵史專家侯鴻洲處得到柯誌仁的信封。前幾天,當畢樂華看到張又新拿出她父母、外公的信封時,表現得十分驚訝和感動。

記者看到,這是1912年從福清寄給柯誌仁的鼓嶺紅條封,紅條封上的字是毛筆字。張又新說,這種紅條封很罕見,只有中國人給鼓嶺外僑寫信才會使用。

在張又新收集的160個鼓嶺信封中,還有一個寄給鼓嶺的紅條封。這是余景陀從興化聖教醫院寄給鼓嶺康師姑的清代蟠龍加蓋紅條封。余景陀曾任興化聖教醫院院長,她的兒子余文光是中國著名的外科醫生,女兒余寶笙是全國有名的生化學家和教育家。

余家曾在鼓嶺有一棟別墅,位於如今鼓嶺梁厝的香悅雲舍。此次參加2024「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張又新恰巧被安排住在香悅雲舍。張又新說,方寸之間故事多,這是他尋夢鼓嶺的結果。(記者 王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