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清代龍紋瓷器欣賞

2024-03-11收藏

瓷器上的紋飾都是一代繼承一代,在傳承上發生的一種演變,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清代的龍紋。

明代與清代的龍有什麽不同?

龍首 龍首是最容易區分的特點,明代的龍的嘴長頭扁,沒有明顯的腦門,龍的須發團狀向上飄。清代的龍頭形更加立體,嘴短頭圓,腦門非常突出,龍發向後,大多有三個尖角,發絲為直線且十分密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們都留辮子頭露大腦門的緣故)

左:明代龍紋 右:清代龍紋 龍爪 明龍是典型的風車爪,五指之間的間距都相對平均;而清龍則四指在前,一指在後,形狀也看起來更像人手。

左:明代龍紋 右:清代龍紋 龍鱗 明代的龍鱗,密密層層,不留縫隙,像蛇鱗。清代龍鱗大多有白色勾邊,看起來像魚鱗

左:明代龍鱗 右:清代龍鱗

順治朝的龍:若隱若現

一提起順治龍紋,肯定會想到「一身三現」或「一身五現」。順治的龍比較「羞澀」,掩在雲中僅露出龍頭、龍身三段或五段。

清順治 青花雲龍紋罐

清順治 青花雲龍紋一統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類雲龍紋的雲朵還十分特殊,它沒有延續明代的「十字雲紋」,而是透過堆疊淺淡的青花團狀暈染色塊來表現雲霧彌漫的感覺,烘托龍的神秘感。 除了龍表現的方式,龍形本身也出現了顯著的變化。順治時期的龍紋基本上還是明末到清初的一個過渡期,遺留了很多明朝龍紋的遺風, 比如張著大嘴又圓又大的眼睛,豬鼻子豎起來的頭發等等這些特點,同時,也出現了顯著的清代特征,如頭形立體、鱗片有白邊等。

清順治 紅綠彩雲龍戲珠圖盤

由於龍的身體沒有與明代出現太大的變化,只是頭部更加立體了,所以從龍的整體比例來看,順治的龍普遍存在「頭大」情況。

清順治 青花雲龍紋缸

康熙朝的龍:「地包天」

清康熙 青花雙龍紋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早期還基本上是民窯,中晚期才有了官窯,康熙的龍紋特點非常的鮮明,不像明代的龍紋那麽的威儀兇猛端莊,而是表現出遊牧民族的野性,生猛的那種生性的那種狀態。先看龍頭,龍的腦袋依舊比較大,同時腦袋上面的內容很豐富,額頭上有很多的肉,眼睛旁邊的嘴巴周圍,長了很多的發須毛發,張著大嘴舌頭卷曲,眼睛又大又突,看起來非常的兇,而且下巴格外長,有種」地包天「的面相。 龍的身材較之前更為豐滿,龍身變得粗壯雄健,而且鱗片細節明顯,龍腹層節分明,看起來像是蟒蛇的身軀,頸部和腹部的粗細差異比較大。體現了一個新王朝蓬勃向上的氣息。

清康熙 青花礬紅鬥彩海水雲龍紋盤

而且康熙的龍比較喜歡站立著,有的站在水裏就像花式遊泳,突然從水裏蹦出來,動態誇張,龍身常常扭曲為「弓字形」,就像站起來舞動的那種龍,總體感覺特別的擬人。

清康熙 青花雲龍紋繡墩

從身材比例來看,康熙朝的龍紋,上肢特別發達,肌肉飽滿,異常兇猛,下肢則顯得纖細。在龍的細節上,康熙朝的龍出現了三根尖刺狀肘毛。

康熙朝最獨特的龍紋就是魚龍紋,魚龍紋在明代非常流行,取的是「鯉魚躍龍門」的美好寓意, 明代的魚龍紋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魚和龍分別獨立出現在不同的畫片,共同組成鯉魚躍龍門的含義,又或是繪畫「魚化龍」,魚首龍身的形態,而康熙朝的魚龍紋是魚和龍共同處於同一畫片之中。

清 康熙 青花魚龍紋折沿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總體來說,康熙朝的龍傾向於向「蟒蛇」形象在發展,肢體粗壯,尾巴圓潤,有時沒有背鰭和尾毛。 康熙朝的龍紋意氣風發、形成了清代龍紋獨特的風格。

雍正朝的龍:胖胖龍

清雍正 青花龍紋盤

雖然雍正只在位十三年,但龍紋仍舊發展出自身的特色。雍正時期,政權趨於穩定、國富民強,所以龍紋也顯露出了「富態美」。

從構圖來看,雍正朝的龍出現了罕見的「俯沖」姿態,又稱「低頭龍」。(低頭,可不是下頭)

清雍正 鬥彩龍鳳呈祥紋碗

雍正的龍較康熙朝更為華麗,其中原因就是因為它「頭上長犄角」,雍正朝龍紋出現了「山」字形的龍角。

清雍正青花紅彩海水龍紋盤上海博物館藏

雍正朝的淡描青花堪稱一絕,清秀的淡描龍紋就很符合雍正的「文人審美」。

清雍正 青花雲龍紋盤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龍紋最別致的點就是它能「過墻」。 大部份瓷器的紋飾都被內外壁的空間限制住,可過墻龍紋卻打破了內外壁空間的隔閡,越墻而出,十分別致!

清雍正 青花過墻龍紋碗 總的來說,雍正時期的龍紋藝術性比較高, 它集中吸收了很多元明及康熙朝龍紋的特點, 龍的形態多樣,如翻轉遊走,騰空飛龍,出水龍等等,然後發展成自己的風格。

乾隆朝的龍:永遠的C位擔當

清乾隆 松石綠地胭脂紅彩雲龍紋壁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如果說雍正朝的龍是富態,那乾隆朝的龍可謂是富麗。 大量的紋飾裝飾、豐富的撞色藝術、多樣的工藝品種,都在詮釋「龍」的意義、豐滿「龍」的形象。飛龍+如意雲紋:祥瑞龍這時雲龍紋的雲朵多為如意形,且在內邊留白,用雙層的卷雲表現立體感。

清乾隆 青花雲龍戲珠紋螭龍耳扁壺

飛龍+壽桃蝙蝠紋:福壽龍

清乾隆 粉彩花卉雙龍紋扁壺台北故宮藏

大龍+小龍:父慈子孝龍

這類畫片描繪的是一只巨龍與一只幼龍相對而立,像是在傳授知識,所以也叫「蒼龍教子」。 子承父訓的題材,難免會讓人想起郎世寧為當年的雍正皇帝與皇子弘歷所繪的【平安春信圖】。

北京故宮藏 畫中弘歷從雍正手中接過花枝,似乎有權力交替之意。或許是感念父親的愛意與栽培,想要把這份感情傳遞下去,這回該輪到乾隆皇帝傳給皇子永琰了。

清乾隆 松石綠地洋彩蒼龍教子祥雲海水紋天球瓶

而且從構圖來看,乾隆時期的龍占據C位,所有的紋飾圖案環繞中心的巨龍,而且乾隆時期的龍紋許多以正面形象示人,有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

清乾隆 黃地青花雲蝠龍紋雙耳扁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嘉慶時的龍:榮光不再,C位不保

嘉慶初年,乾隆被奉為太上皇,依舊獨攬大權,官窯燒瓷的款式都是乾隆說了算,嘉慶沒啥話語權, 所以瓷器風格延續著乾隆朝的式樣。如這件青花葫蘆瓶描繪了九龍穿梭於祥雲江海之間,構圖生動、龍形威猛,畫工精良。

清嘉慶 青花雲龍戲珠紋葫蘆瓶

太上皇駕崩後,嘉慶帝終於有了欽定瓷器款式的拍板權,才出現了本朝的風格:首先最顯著的就是題材的變化,乾隆時期的龍紋中,龍永遠是絕對的C位,嘉慶時期出現許多「龍鳳呈祥」的圖案,而且是龍與鳳共享C位。

清嘉慶 礬紅描金龍鳳呈祥紋大盤

清嘉慶 釉裏紅龍鳳呈祥紋龍耳抱月瓶

再仔細看龍的身體細節,可以發現龍不僅地位下降,而且氣勢也降了不少,龍缺少了背鰭的加持,看上去,比康熙時候更像蟒蛇了。

清嘉慶 青花趕珠遊龍紋盤 到了嘉慶朝,有些火珠龍紋或雲龍紋的龍也不帶背鰭,這正是嘉慶朝龍紋與乾隆龍紋的區別之一。

清嘉慶 黃地紫綠彩雙龍戲珠紋盤

道光朝的龍:纖細瘦弱

清道光 綠彩趕珠龍紋盤

道光時期的龍頭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下顎比較長,甚至比康熙時候「地包天」還要再長一些,給人一種「驚掉下巴」的感覺。 而且龍延續嘉慶沒有背鰭的特征。

清道光 藍地黃彩雲龍戲珠紋盤

清道光 綠彩雲龍八寶紋蓋罐

除了下巴,此時的龍爪也變得十分誇張。身體纖細,顯得龍爪變得非常巨大,甚至顯得臃腫。然而細節反而變得不清晰,爪尖與趾部都分不清。道光年間,西方堅船利炮開啟了大清的國門,東方古國受到西方的思想、藝術帶給重大的沖擊。 新潮風格:海水龍紋

為了展現波濤洶湧的海水,道光時期出現了密密層層的渦旋紋來表示波濤的洶湧。

清道光 青花海水龍紋盤

清道光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

復古風格:夔龍紋的變革 傳統夔龍紋偏向寫實畫風,單足無鱗、象鼻銜花。但道光朝的夔龍,則變得十分抽象,成為瓷器上的幾何形裝飾。

清道光 綠地粉彩花卉夔龍紋雙耳瓶

清道光 抹紅夔龍紋方洗 上海博物館藏

這種幾何龍紋更傾向於兩周時期夔龍紋最早在青銅器上的樣態。

青銅器上的夔龍紋

另外,道光皇帝還專門讓工匠為自己打造了一批落款為「慎德堂制」 的專屬瓷器。其中也不乏精美的龍紋瓷器,屬於道光朝少見的極品規格。

清道光 黃地綠彩龍紋盤一對2018香港蘇富比 30萬港幣

總的來說,道光是龍紋多數特點還是繼承前朝,但是比之前就衰弱了很多,但是道光的審美還是學習了很多雍正是這種淡雅的風格

光緒朝的龍:回光返照的一瞬

清光緒 仿乾隆款鬥彩雲龍紋螭耳扁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光緒對康熙尤為崇拜,雖然朝政長期受慈禧掣肘,但是他依然勵精圖治,主導洋務運動,確確實實使得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實作了一定程度的「中興」。 光緒朝瓷器的風格有意借鑒了清三代,尤其是康熙朝的瓷器。所以很多人會將光緒朝瓷器稱為「小康」。

清光緒 青花雲龍紋蓋罐 上海博物館藏

光緒朝的龍紋形象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兇猛蓬勃的雄姿,很有清三代的感覺。但是在細節上依然存在著區別。 首先是雲紋的設計,清代早期的雲紋是勾邊留白的表現手法,光緒時期的留白更為明顯,使得雲朵紋飾的立體效果更強,更飽滿。而且雲朵很多都不帶雲尾,因此看起來就更像靈芝。

順治時期龍紋

康熙時期雲紋

乾隆時期雲紋

光緒時期雲紋

光緒朝的龍眼也是一個很「獨特」的看點。過往龍的眼珠,大多是圓形。而光緒朝有不少龍眼為橢圓形,而且瞳孔使勁兒向前盯,大有沖破眼眶的感覺。

清光緒 青花雙龍戲珠紋大盤

即便光緒本朝的龍紋也有辨識之處,能感受到重回盛世的意願。但畢竟大清帝國已經走到了末路,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精氣神兒,都很難再和清三代時期相提並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