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明朝鬥彩瓷器

2024-09-17收藏

鬥彩瓷器又稱逗彩瓷器,是瓷器釉彩工藝之一,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鬥彩瓷器創燒於明宣德年間,成熟於明成化時期,是在青花的基礎上,結合釉上彩進行裝飾的一種工藝。

鬥彩瓷器萌生於明宣德時期,1985年在西藏薩迦寺發現兩件「大明宣德年制」蓮池鴛鴦紋碗,所繪紋飾結合了青花和五彩的技法,可視為鬥彩瓷器的前身。

蓮池鴛鴦紋高足碗

蓮池鴛鴦紋碗

明正統時期是鬥彩瓷器的成長期,1988年在景德鎮市珠山以西明朝禦器廠兩墻外的東司嶺「正統地層」出土了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綠、黃、紫等彩描繪蓮池鴛鴦紋盤,其彩繪技法已與明宣德時有所不同。

明成化時期鬥彩瓷器逐漸成熟,成化鬥彩瓷器有濃艷和淡雅之分,紅彩嬌艷,黃彩多變,綠彩透亮,青花開始使用平等青料,較顯雅致,渲染像絮狀,藍中泛著青灰的發色,使成化鬥彩更加柔和脫俗。

成化 鬥彩高士杯 故宮博物院

明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等。其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5種,最後入彩爐低溫燒成。

成化 鬥彩海馬紋天字罐 故宮博物院

成化 鬥彩葡萄紋高足杯 上海博物館

成化鬥彩瓷器多造型小巧,其中鬥彩雞缸杯、高士杯、天字罐等知名度較高。鬥彩技法自明成化晚期被完善以後,歷經正德到萬歷及清朝,均延續燒造,產品各具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