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擷英拾萃—古代雜件藝術品展」在滬揭幕

2024-09-23收藏

倪超英

由上海滬太奇石文化城主辦、上海市觀賞石協會承辦,始北山房、鶴槎山房、謙舍、M&A博創空間、留越軒、物趣舍等單位協辦的「擷英拾萃—古代雜件藝術品展」(以下簡稱「古代雜件展」),9月22日下午在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展示廳正式拉開帷幕。展覽將將免費向公眾開放,於10月5日結束。

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孫永祥主持開幕式。

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擷英拾萃」古代雜件藝術品展覽策展人之一的沈偉在致辭中表示,這次古代雜項展,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門類,竹木牙雕、金石紙品、文房器物等200多件雜件,從西周到解放初期,這些雜件不論是材質還是品相,不論是文化淵源還是收藏價值,都不失為傳世珍寶。

上海市觀賞石協會秘書長徐林林受會長杜海鷗委托講話,他指出,在去年小動物展的基礎上門類更全、品質更高、關註度更大。藝術是相通的,雜件與賞石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關聯和彼此成就的。在此,祝展覽圓滿成功。

上海工藝美術館原館長陳毓其在講話中表示,作為研究工藝美術品達50年,今天特地趕來觀展,這些作品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用品及場景,工藝很精致,特別是雕刻作品,確實非常棒,畫冊也做得非常好。很多的生活用品可以更多地把文化故事挖掘出來,演示出來,那這些藏品將更可貴。

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婁國平在講話中表示,古代雜件展非常有意義,這些藏品有較高的價值,很值得一看。

上海滬太奇石文化城總經理陳新華宣布開幕

據介紹,協會文玩雜項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古代雜件展是繼「古韻童趣—中國古代小型瓷塑展」之後,上海市觀賞石協會與相關協辦單位再次聯袂舉辦以中國古代藝術品為主題的展覽。

三位策展人,左起:沈偉、余光偉、高業皓

策展人:雜件、小件,非重器、大器,卻可以成大觀。長期以來,收藏者眾、收藏品類之多,是古代雜件藝術品收藏之一大特點,這些雜件,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博大精深。

作品賞析

戰國時期:純金飾品。為當時戰車上的飾品,純金材質,做工非常精良,是當時級別很高的一輛戰車上的,流傳至今,價值無限。

漢代:青銅三足鼎。為漢代的一個青銅器作品,藏家在十多年前在民間獲得。如今在收藏市場上已是一件稀缺品,也是首次向公眾展出。

漢代:銅鎏金龍首鏡架。這是一面大型銅鏡的架子,龍頭高昂,為皇家器物。藏家於十多年前覓得,保存在幹燥的環境裏,不用手直接觸摸,維護得非常好。

漢代:漢銅瑞鹿。銅車馬上的配飾,固定在車馬的位置上,是皇家或者高級將領所用。從內蒙那裏獲得,專家認為是匈奴所有,具有明顯的草原特征,此鹿栩栩如生,生動逼真。

明代早期:獸耳掐絲琺瑯瓶。從元代開始的掐絲琺瑯,明代初期開始進入皇宮,做得非常精致、高端,品級很高,市面上幾乎沒有,在明代已被認定為國寶。藏家於2008年從一個高級藏家手裏獲得。

清代:掐絲琺瑯瓶。清代中期,掐絲琺瑯開始多起來,釉沒有明代那麽厚了,色彩的手段也多了。這是藏家從英國拍賣品市場買回來。掐絲琺瑯是中外藝術結合得最好的藝術品。

清代:清鑲嵌雜寶插屏。這是當年的官宦人家的一個觀賞屏,把翡翠、瑪瑙、祖母綠、玉石等的寶貝鑲嵌在紅木屏上,用來觀賞。

清早期·大漆嵌百寶嬰戲瓜瓞紋提桿書箱,17—18世紀文人雅士的「書包」。內設兩層擱板可承書,下置一屜用以擱筆墨。整體以墨黑大漆飾外,朱紅大漆髹內。書箱正面以螺鈿、料器、壽山石、茜色牙骨、雞翅木等百寶鑲嵌嬰戲圖,寓意連中三元、加官進爵、蟾宮折桂;兩側紋飾則為瓜瓞綿綿,祝頌子孫昌盛。藏家是名80後,高中時期就涉足收藏。日常工作之余,收藏古代瓷器、雜件藝品幾乎占據了他所有業余時光。此書箱是他早年於海外藝術品市場覓得。

晚清廣作牙雕【紅樓夢】瓜瓞綿綿盒。合則一只瓜,開啟是【紅樓夢】大觀園裏「白玉為堂金作馬」的富貴人家的生活場景。

清代:牙雕嬰戲臂擱。一個栩栩如生的兒童,在花草叢中玩蟋蟀。

清代:掐絲琺瑯三供。兩個花瓶用來插花,中間是熏爐,用來熏香,紅影迷離中,香氣襲人。清代有錢人家的生活場景呼之欲出。

在開幕式現場,業內外人士都給予這場展覽以較高的評價。律師、收藏家趙德奇對這場展覽非常欣賞,這次展覽,將賞石與雜件同一空間展覽,特別是收藏傳統石的藏家是完全可以讀懂這些藝術品的,適應高端的知識人士來觀賞,希望透過媒體的傳播讓社會上更多的文人和文化人來參觀欣賞,更多地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收藏文化。

以上圖片:趙德奇攝於現場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倪超英攝影